赵幼澄久久不能平静,前世的冯志也不过是一人被押解进京,见了陛下,最后死在了狱中。
“陛下是真的失去理智了,难不成他身体不好了吗?”
“嘘……”
赵幼澄惊讶看着他,“当真?”
裴岘摇摇头,让他别问。
陛下从搬到西苑后,就停了大朝会,只有得召见的人才能见他。
赵善易说陛下的面色确实不太对,他最近也害怕了,十分小心。
赵幼澄喃喃:“阿弟还在宫中。皇祖母病不好,就不会让他出宫的。”
裴岘:“没事,他现在在宫中反而最安全。”
赵幼澄:“那你呢?陛下对你呢?”
裴岘:“陛下对我怎么样不重要,你只要记住,遇事去找康亲王府。”
赵幼澄:“陛下若是不好,康亲王首当其冲会放着我们姐弟两,怎么可能会为我们做主。我甚至怀疑到时候他会不会将我们囚禁起来。”
裴岘摇头:“不会,太后娘娘也不会准的。”
赵幼澄还是感慨,她的力量太小了,根本不能自保。
赵沧和廉亲王聊完后,连着两日都眉头紧锁,连老王妃就看出来他面色不对了。
母子两闲聊中,老王妃听了他的话,丝毫都不惊讶。
只是微微叹息说:“还是到了这一步。”
赵沧问:“母亲知道?”
老王妃摇头:“从廉亲王采选开始,就不合适。陛下能信道人,哪一件是合理的?先帝几朝都没有修道的传统。”
赵沧叹气:“这么说来,宫中怕是难以诞下子嗣了。那这嗣子就不好办了。”
老王妃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好办的?既然这一支不能有,那就换一支。”
赵沧像听到笑话一般,不解地看着母亲。
“要看陛下的意思,还要看太后娘娘的意思。无非是文敬太子的儿子和庆王,可论亲疏,自然是文敬太子的儿子。麻烦的是择嗣还是还政于嫡支,陛下大概是不会承认还政,那就择嗣。总归是落不到旁人身上去。”
老王妃几乎将可能都定在了赵诚一人身上。
让赵诚承嗣,既安定了周太后,也安抚了陛下。
赵沧也想明白了。
赵诚以后长大,有了儿子,再承嗣给文敬太子一支就可以了。
这样也是两全之法。
廉亲王早就想明白了,但是赵沧不明白他不能点破,只能由他去想。
赵善易最近越来越频繁回廉亲王的院子里和他喝酒。
“您说,这氛围不大对啊。怎么有股赶尽杀绝的意思?”
廉亲王:“总要变一变性情,要不然怎么显示天子的威严。”
赵善易还是觉得不妥,叹气:“这马大人也是,明明还挺有血性的,被陛下一通训斥就变成鹌鹑了。眼下是抓紧时机备战,北面和建奴可都虎视眈眈。”
廉亲王问:“南面最后杀一个何静生能止住,北面能吗?”
他一句话将赵善易问住了。
赵善易好半天都没说话,他第一次觉得帝王的权术,如此令人生厌。
第103章 陛下病了
◎已经是瞒不住的消息了◎
廉亲王见赵善易好半天都不说话, 才说:“行了,多大的人了,一惊一乍的。”
赵善易这才嘿嘿的笑起来:“您这么多年不爱沾染这些, 是不是厌烦了?”
廉亲王难得不骂他, 甚至有些哀伤:“我两个儿子,都没了。连孙子都折进去了。咱们爷孙两好好过,别想那些没用的。”
赵善易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 陛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总归不会杀到宗亲身上来。
不要为了权力和地位去算计,不值得。
“我知道了, 您老保重, 过几年等我再生哥额小子, 您帮我带着。”
廉亲王:“滚。”
赵善易大笑起身出门去了。
但是等赵善易回了院子, 就沉了脸。京中的气氛已经变了,连平日里那群呱噪的御史们都安静了, 可见都不是什么有骨气都人物。
他坐在中堂一个人沉默,方氏好奇问:“怎么了?”
赵善易让她也坐下。
“没事,和老爷子喝酒, 有点喝多了。”
方氏笑骂:“你有没有谱?祖父多大年纪了?你和他喝酒?他睡了吗?”
赵善易听着她唠叨只管笑, 不说话。
方氏唠叨了一会儿也反应过来了,他心情不好。
“到底出什么事了?”
“没事,被骂了一通。”
方氏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天方氏送两个儿子去永嘉寺学武,顺道看赵幼澄,冯唐打发人来送账本, 连带着西北的特产拉了很多, 都是商队从西北搜罗来的。
有五颜六色的宝石, 也有各色的手串,各种玉石。
方氏正好遇上了,赵幼澄就说:“表嫂喜欢什么赶紧挑。”
方氏笑着说:“居然是上好的昆仑玉。”
赵幼澄:“管家跟西北来的商队买的。”
方氏也不深究,方氏根本不知道她手里的钱有多少。
冬青领着人将能用得上的东西都搬进了院子里,赵幼澄和方氏坐在院子里细看,赵幼澄问:“还有什么?”
冬葵说:“还有一些银器和铁器。一些药材。”
方氏问:“大婚准备的怎么样了?”
赵幼澄从来没管过,也不太清楚,章嬷嬷就说:“殿下万事不管。哪里知道这些。”
方氏也知道,她一个未婚公主,礼部说了将来她要去宫中出嫁的。
“祖父说,等将来,全福人就是康亲王妃。她陪着你进宫去,有她陪着定然不会出错。”
赵幼澄还有些意外,这些她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