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歌(302)+番外

安成问:“你和驸马也这样争辩吗?”

她即将为人母,少了从前的古灵精怪,变得有些多愁善感。

赵幼澄认真想了想:“我和师叔不讲这些,我就是我,赵阿鲤一直都这样。”

安成也说:“我与驸马也是这样,就是他一个书生,每日下值骑马来这里,实在辛苦,我明日还是回去吧。等我明年的时候,我再去山中跑马。皇祖母曾送我的蒙古马也让我送给别人了。”

赵幼澄:“别院里有马,你随便挑吧。”

赵幼澄不从武事,并不迷恋这些。

安成很容易满足,笑着说:“母后都等不及见外孙了,等我生了后阿姐记得来接我,要不然母后不准我出门的。”

“放心吧,我让阿弟去帮你说。”

安成笑了下才说:“也是,诚弟还是靠得住的。”

所有人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从前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那些阴霾密布的时刻都过去了。

但对周聿昭来说,阴云密布的日子才来。

他在陛下病重的时候,被指派南下督查何静生。何静生当年在江南搞的举报成风的习气,成了他的催命符,那些冤死的人开始疯狂报复他。

周聿昭都兜不住这件事,他求助庆王,结果庆王没理会他。

他在江南都难以保住何静生的命,没等他求助的信进京,陛下就驾崩了。

他两头都没靠岸,在陛下丧仪期间,赵幼澄托裴慎在裴荀那里,将何静生的钉死。

何静生终究死在了江南。

周聿昭无力救他,江南死了那么多人,想要他的命的人太多了。

等周聿昭回京已经是二月了。

他匆匆进京,第一时间去了忠勇侯府,周宪实告诉他:“能放外任,就去吧。京中不是久留之地。”

他还不明其意。

结果陛下丧仪一过,新的内阁辅政,康亲王为首的等人对他们这些勋贵十分厌恶。

陛下登基后,果真将叔祖父打发回了江都,巡抚江南。

他没能感受到京中风平浪静下的暗涌,以为这样也不错。结果叔祖父临走时是说了一句:“小儿歹毒。”

他才惊觉,周家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第127章 她想戳穿

吏部已经由张克定提领,裴荀依旧提领户部,他身体不好,所以建元十三年中第的傅容担任了侍郎。

上京城都知道裴家将来贵不可言。未尝不能比肩从前的周家。

连同吏部的李珰也跟着张克定,成了朝中新贵。

新朝气象,赵诚年幼,辅政大臣们以赵诚幼帝不能临朝为由,请苏太后一同参与商讨。

苏云檀因为安成诞下儿子,对先帝驾崩的阴霾也散了不少,每月逢旬末会在辅仁殿和内阁大臣们商讨国事,此时赵诚就在身侧。

先帝的遗旨中承认了还政于嫡支,所以赵诚一直称苏太后为娘娘。

周聿昭进西苑看望病重的老娘娘,太皇太后耳聋眼花,靠在罗汉榻上,看着他问:“是法身来了吗?”

法身是文敬太子的乳名,自幼在当年的陈太后身边长大。

周聿昭心中大惊,一时间定在那里,一动不动。

云姑低声说:“娘娘上个月开始,突然就不认识人了。”

周聿昭怒道:“那怎么没有请太医?都干什么吃的!”

云姑叹气:“陛下将整个太医院的人都打发来了。”

到最后,管老娘娘的还是儿孙,不是周家人。

周聿昭也知道自己太心急了,问:“那有没有说什么状况?怎么好好的突然就不认识人了?”

云姑明知道,是赵幼澄当日说的话太狠毒,刺到老娘娘的心口了。赵幼澄几乎指着她骂,偏偏老娘娘说不出话来。

当年为了周家加封一门双侯,她都愿意将才两岁的独子交给陈太后抚养。不得不承认她心肠硬。

自赵幼澄来过后,娘娘就很少说话,总一整日的发呆,突然有天就开始耳聋眼花,就不认识人了。

“太医说,娘娘上了年岁,大约先帝驾崩,心里太伤心……”

周聿昭一听这就是推托之辞,他不信娘娘会因为这个伤心至此。

“谁来过?”

“婉淳长公主。”

周聿昭很久都没有说话,最后问:“可是和娘娘起争执了?”

云姑哪里敢惹是非,这里面可是有陛下的眼线,她否认:“不曾,陛下身边的吴总管一起来的。”

周聿昭知道,婉淳定然和娘娘起了龃龉。

他陪娘娘呆了一整日,娘娘一整日都当他是文敬太子,说的都是些望子成龙的空话,盼的是一荣一俱荣。

等娘娘休息了,他才问文襄:“究竟因为什么?”

文襄已经老了,被发配到西苑,他反而放心了。从前他生怕自己不得好死,现在已经知道赵幼澄不会和他多计较了。

“老娘娘当年,用亲事威胁婉淳公主。用和侯爷的亲事。”

周聿昭静静听着,心里想原来她不光是恨娘娘,还恨着自己。

当晚回府,朱氏听闻忠勇侯府的人要全府迁居回江都,着急问:“怎么会突然回江都呢?”

周聿昭不知道怎么解释,朱氏这几天一直在看顾孙子,因为方静云的儿子发热。

刘玉娘并不管方静云母子,由着朱氏稀罕孙子。

周聿昭看看祖母,淡淡说:“老娘娘有些糊涂了。”

朱氏没明白,以为是太皇太后让周宪实回江都的。

“娘娘让他们回去的?那可真是糊涂了,如今陛下登基,娘娘的好日子才来了,亲亲的祖母,比苏太后更名正言顺也不知道,康亲王那些个杀才,怎么会让苏太后参政……”

上一篇: 三少爷养歪记实 下一篇: 亡国后又成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