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歌(325)+番外

“你确定,丁远山肯配合吗?”

“会的,清除了空饷,对他有好处。若是十之空三到四成,他也不好守。”

赵诚指指墙上的画:“阿姐心里,你就是青松冬雪上的鹰,朕盼着你不辜负阿姐的期望。”

裴岘觉得好笑。

“陛下放心吧,辽东的丁远山可用。”

“你敢为他作保,他敢让你保吗?他吃空饷朕还没和他计较!”

裴岘:“辽东的辽人占六成,辽将李家世代驻守辽东,丁远山能稳住辽东,不论他功过几何,陛下该保他。”

文臣多是攻陷丁远山,但裴岘知道,丁远山忠君,也有抱负,想收复辽东半岛。

赵诚嗤笑一声,对他的话不置可否。

“等曹满平了,命宣府总兵满得贵进驻辽东换防,辽东参将李成和其弟李隆换防到宣府。”

裴岘问:“换将不换兵,怕是不行。”

“朕准许他们带三千亲兵,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若是听话,就去宣府,要是不肯,朕要见人头。”

裴岘:“是,臣明白了。”

赵诚继续说:“凉州军你觉得如何?”

“凉州军暂且不用动。”

赵诚看了眼他东墙上那副地图,那是赵幼澄绘制的。

他看着南方:“你说,让川军出川,驻守江南。今年的秋税漕粮能不能北上?”

向来武官不参政,文官治世,所以先帝两朝文官把持朝政,排除异己。皇命不下乡,结党成风。赵诚让川军驻守江南,谁若不从,举刀就杀,皇帝一手文臣治世,一手武将剿灭。

他怕是早就看清楚先帝的困境了,先帝信不过武将,这是根本。

“川军以什么理由驻守江南?”

“朕准许川军马成亮在江南募军一万,然后北上到燕山大营换防蓟镇。”

“可以。”

既然他早就安排明白了,裴岘不会阻止。

赵诚安排了一通,才说:“行了,先就这么着吧。再多了,阿姐该不高兴了。”

裴岘由着他像个妇人一般冲他发脾气,一个小自己将近二十岁的小舅子,还是皇帝。

他也没什么脾气。

等再回了院子,赵幼澄催着说:“说什么要这么久?快用午膳吧,陛下用完午膳就赶紧回宫吧。”

赵诚:“我知道了,阿姐不用口口声声叫我陛下。”

裴霁进来后规规矩矩称:“舅舅。”

赵诚招招手:“来,坐舅舅这里来。”

等裴霁坐好,他就问:“你觉得你母亲怀的是弟弟还是妹妹?”

“不知道,弟弟妹妹都好。”

赵诚无趣说:“那我觉得还是弟弟好,你们兄弟往后可不能忘了你母亲受的苦。”

赵幼澄看他一眼,和儿子说:“别听你舅舅胡说。”

赵诚也不恼。

他像个愿望没有满足的小孩,仿佛他的姐姐被别人抢走了。

赵幼澄大约也感觉到了他的不安,叹气说:“你也是,比寄奴才大几岁,就知道胡闹。把皇后一个人丢在宫中。我听皇后说你后来不怎么看书了,住在永嘉寺的日子忘记了?”

赵诚眉开眼笑,只管笑不说话。

赵幼澄絮絮叨叨说了很久,他一句不还嘴。

走的时候还神气说:“阿姐说的我记下了。”

赵幼澄等他走后,才和裴岘说:“他很孤独。”

虽然已经大婚了,皇后就躺在他身边,但是没人懂他,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裴岘:“他很聪明。”

赵幼澄有些伤感说:“我不希望他那么聪明。”

赵诚回宫后就在勤政殿处理公务,直到快子时,吴顺催了几次皇后的人都去询问了几次,他还在写章程。

等子时过了,才回了含云殿,没想到高婉玉还在等他,见他回来了惊喜问:“陛下忙完了?”

赵诚才缓缓舒了口气:“是,皇后怎么还没休息。”

“我听嬷嬷说陛下还在处理公务,我也睡不着,就看会儿书,婉淳阿姐写的地理志很好,臣妾看得有些入迷了。”

赵诚:“是吗?”

他并不太相信,但依旧由着她们服侍后,躺在榻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皇后说话。

直到月底辽东传来消息,辽东驻守十二万人马,去除空饷,只有八万。

丁远山斩杀了两个游击将军,杀了三百来人,顺利发饷。

赵诚看着奏报,冷笑一声:“才杀了两个游击,三百来人,朕还以为他们起码有骨气造反,才好一并灭了。”

吴顺仿佛没听见一样,连眼皮都没有抬起来。

第141章 少年帝王

辽东换防一事, 朝中反应很激烈。文臣毕竟惧怕武将乱朝政,手中有兵,一旦开了武将可杀文臣的先例, 那难保将来武将不会拥兵自重。

所以裴岘要保证的就是赵诚拥兵, 但不嗜杀。

赵诚也知道, 康亲王因为他杀游击将军,让蓟镇兵马北上换防简直气急败坏,这等大动作的换防, 竟然不经过内阁,最重要的是,赵诚的内库有钱, 户部空余没有多少。康亲王也就知道了,婉淳的人在江南大肆垄断私盐, 她向来深居简出, 也不喜好豪奢,所以答案呼之欲出。

没想到婉淳公主居然愿意背上恶名,为陛下敛财。

他偏偏还说不出什么,因为这财陛下也没用,而是发了积欠的军饷。

所有的事情都合理, 裴岘肯定是知道的,裴荀至今是户部尚书, 可见也是知道的。

内阁中张克定应该也知道,陛下内库充盈,高崎师从地方一步一步上来们, 巡抚地方有些本事, 也只管民生, 并不理会朝中的党派斗争。

上一篇: 三少爷养歪记实 下一篇: 亡国后又成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