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喻笑道:“反正闲着也没有事儿。”
“说的也是。”宋三武向肖喻介绍小丁三人。
肖喻一一打招呼,然后介绍明河和蛋子。
明河和蛋子一一喊人。
肖喻道:“小店第一日开张,我请你们吃早饭。”
“别别别,做生意不容易。”宋三武知晓肖喻的贫穷。
肖喻倒是不在意道:“没关系,第一天嘛。”
“第一天也不行。”宋三武向来不占别人便宜,说着就要站起来:“你要是说不收银子,那我们现下就不吃了。”
肖喻按住宋三武道:“行行行,收银子,你坐下,我去给你们拿包子端胡辣汤,现下我们这小店就只有这两样。”
宋三武这才满意坐下。
肖喻低头看向跟前的两个孩子道:“你们去吃你们的。”
“可是小舅舅,哥哥他爬不上凳子。”蛋子昂着小脸道。
明河生气道:“肖蛋子!你个告状精!你也爬不上去的!”
蛋子诚实地道:“对,小舅舅,我也爬不上。”
宋三武四人又是笑起来。
肖喻无奈一笑道:“你们等一下,我先招呼客人。”
明河和蛋子乖乖点头。
肖喻走进厨房,盛了四碗胡辣汤,装十二个包子,又备一份辣椒油和醋,都放在托盘上,端到宋三武四人面前。
宋三武四人顿时闻到一股香味。
肖喻道:“三武大哥,你们慢慢吃。”
“好,你忙。”宋三武道。
肖喻走到门口的桌子前,把明河和蛋子抱到凳子上,温声道:“你们在这儿慢慢吃,小舅舅去后院写牌子。”
“写什么牌子呀?”明河问。
肖喻回答:“店名呀。”
“写店名干什么呀?”蛋子也是个好奇宝宝。
“写了店名,客人就知道我们的店面是干什么的呀。”定做匾额太贵,肖喻决定手写一个牌子,正好原主还有破旧的笔墨在。
“什么店名呢?”明河问。
“小河子早食店。”肖喻向二人解释:“小就是小舅舅姓的谐音,河是明河的河,子是蛋子的子。”
“是我们三个人的店呀?”明河惊喜地问。
“对呀!”肖喻点头。
明河和蛋子兴奋得不得了。
“这个店也有你们的份儿,所以你们要和小舅一起好好经营喔。”肖喻给予两个孩子主人翁感。
两个孩子郑重地点头:“嗯!”
“那就吃饭吧。”
“嗯。”
肖喻安抚好两个孩子后,来到宋三武四人跟前,想询问一下包子和胡辣汤的味道如何,结果桌子上一干二净,他愕然地问:“吃完了?”
“吃完了。”宋三武四个人道。
“这么快。”出乎肖喻的意料,他问:“味道怎么样?”
小丁、小马、小关虽然入行时间短,但也跟着宋三武到处出镖,吃过大江南北的美食,肖喻的包子和胡辣汤结结实实地令他惊艳了。
包子暄软入味。
胡辣汤配料丰富,面筋、豆皮、木耳、海带、粉条、花生各有各的味道,每一勺每一口都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滋味,配上浓稠的汤汁,辣而不烧心,麻而不木,喝完之后,全身热乎乎,太适合冬季喝一碗了。
“太好吃了!”小丁、小马和小关跟着宋三武一起道。
肖喻闻言眉眼弯了。
小丁道:“肖老板,再给我来一碗胡辣汤,三个包子。”
“能吃完吗?”肖喻问。
“当然能了,我们干体力活的,力气大着呢!我最多一次吃了五碗面!”小马接着便道:“给我也来一碗胡辣汤,三个包子。”
小关道:“我也要。”
“肖大兄弟,我也来一份!”宋三武道。
“行,我这就给你们准备。”肖喻道。
宋三武四个人迫切地等着,待到肖喻端着托盘上来,四个人当即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他们又特意端一碗胡辣汤和几个包子送回去,给家里人品尝。
于是肖喻第一日做的四十个包子和半锅胡辣汤,都让宋三武、小丁、小马、小关四人和他们的家人吃光了,他们把碗送回来的时候,还特别问一句:“明日一早还卖包子和胡辣汤吗?”
“卖。”虽然今日开始做了胡辣汤,但没有像以前那样步行两刻钟以上到小码头,肖喻感觉格外轻松,当然要做下去了。
“行,那我们明日还来吃。”宋三武道。
“好,欢迎你们日日来。”肖喻笑道。
宋三武四人走了。
明河从凳子上滑下来,噔噔地跑到肖喻面前:“小舅舅,包子和胡辣汤都卖光啦?”
“卖光了!”虽然做的不多,虽然都是水清巷里的人买的,但今日开张第一天就卖光了,是个好兆头,慢慢经营下去,肯定会越来越好,肖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扑通”一声。
肖喻和明河闻声转头,看见蛋子摔趴在地上。
蛋子想要爬起来,扭头一看小舅舅和哥哥都在看自己,顿时不爬了,扁着小嘴道:“小舅舅,哥哥。”
“自己爬起来!”明河大声道。
蛋子委委屈屈爬起来,慢吞吞地朝二人走:“我还没有滑下来,凳子就倒了,然后我就摔倒了。”
“那你下次小心点啊。”不等肖喻出手,明河已经上前给蛋子拍身上的尘土了。
肖喻欣慰一笑,目光落在高凳子上面。
确实。
凳子太高了,很不适合孩子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