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康熙连问都没问,便直接血砍了赫林三族,到底作为索额图的远亲,康熙此时对索额图已经有浓浓的怀疑和愤怒了。
不过康熙一直擅长潜伏,亦如当年‘擒拿鳌拜’一样,现在证据不足,又加上涉及太子,康熙虽然怀疑太子。
但是一想到大清的国本,还有已经逝去的元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皆暗暗的全部把疑问,以及后期看会留下的痕迹,都让暗卫首领悄悄抹去了。
至于这次在其中插上一脚的大阿哥直郡王,可是彻底倒了血霉。
本来一开始康熙也只是怀疑,苦于没证据的康熙,只是折了大阿哥一党几个边缘人物而已。
可是在今年九月份,十三阿哥胤祥的母妃敏嫔娘娘丧逝了,后康熙以妃的位份,吩咐厚葬。
要不怎么说直郡王倒霉呢,这世的直郡王,本也不只是个冲动无脑的武夫而已。
他之所以去剃发,还不是因着今年派人刺杀雍正,没刺杀成功便罢了,后面还惹得一身骚,让皇阿玛怀疑上他,还折了他好几员大将。
因此自八月份后,即使因着四爷府诞下龙飞胎,龙颜大悦的康熙,就此揭过此事,都没能让直郡王撒完气。
还是他亲舅舅明珠的儿子,建议直郡王从上到下来次改造,重新‘剃发’,并将以前所有旧的衣物袍子全部烧了,正好迎接一下新生。
哪知道他新生没迎成,反而碰上宫里的敏嫔丧逝,这下好了,直接惹到十三阿哥胤祥,和康熙的迁怒。
这次是直接削了大阿哥胤禵的郡王爵,直接坐降郡王为贝勒了。
当然逃得最干净的是八阿哥,谁让人这世有个受宠的额娘,良妃呢。
康熙是个爱屋及乌的男人,因着这世对良妃的宠,连带着八阿哥胤禩,在康熙眼中也是很受宠的。
再加上八阿哥这世自重生后,就采取前世雍正的策略,做事一直兢兢业业,从无半分拉帮结派的做法,是以康熙这世对八阿哥,那是异常的满意。
虽然雍正被刺,康熙也是怀疑过老八的,可最终因着救援雍正的时候,这老八比谁都要积极,因此康熙便将心中的那分怀疑去了。
不过为了震慑他这些不安分的儿子们,康熙才会有上次的血洗白莲教。
这目的有二,第一,康熙当然是为了警告,警告所有他不安分的儿子们。
他会告诉他们,皇位的位置,由不得别人来争来夺,皇位是他的,他到时候要给谁便给谁。
当然,这层警告是很隐晦的,不见得所有人都能看得开,至少大阿哥一党,和太子一党,就没有看明白这个理。
第二,康熙是为了给雍正一个交代,他太清楚,这次刺杀,不可能没有太子和他几个儿子的背影。
特别是太子,康熙现在还不想动国本,他当然要将太子从此次刺杀事件中摘出来。
理所当然,白莲教便要为此次刺杀,付出血的代价。
而等雍正重新盼回伊路的清醒,再到府里龙凤胎的洗三过后,这时候宫里的康熙,终于单独找了雍正谈了一次话。
其主旨不外乎就是,他会给他一个公道,白莲教的所有教众都被一一血洗斩杀。
雍正便知道皇阿玛的意思了,就是要让他止住这次事件。
雍正是个小性子,并且十分善于隐忍的男人,这次事件,他当然不会就这么算。
可既然皇阿玛要他忍下这口气,他二话没说,直直接要了个恩典,等以后他晋升亲王爵后,要请封伊路为侧福晋。
康熙本就理亏,只点点头,便让雍正常将龙凤胎带进皇宫給他看看。
谁让这弘昭跟舒宜尔哈都十分讨康熙欢心呢,这也算是父子两,唯一能缓和紧张气氛的纽带。
是的,伊路这次的龙凤胎,从出生后传到宫里,宫里康熙就龙颜大悦,当场便找了钦天监给两兄妹算的名字。
当然,顺带的这次李氏的第二子,康熙还是如历史原著中一样,赐名为弘韵。
而龙凤胎的名字,儿子叫弘昭,取意为“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其实简而言之,是康熙希望弘昭能做个光明磊落,做事有担当有能力的大清皇孙。
同时另一个寓意,便是希望雍正此番刺杀过后,能再次迎来新生。
而孙女,则直接以满名赐名,省去了汉名,更加显示皇恩浩荡,以及康熙的在乎,要知道这还是康熙那么多孙女中,第一个呢。
“舒宜尔哈”,在满语里寓意是“莲花”的意思,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清净和超然。
莲花是真正能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纯的一种植物。
莲花还是佛教公认的圣花,认为莲花象征着佛教众徒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要知道,康熙跟雍正都是信佛之人啊,从此便可以看出,康熙对舒宜尔哈有多偏爱。
当然,这也不乏康熙想补偿雍正的原因在里面。
但无论如何,兄妹两的名字,便这样被康熙定下了,直让后面伊路知道自己闺女,得了个满族名字,郁闷了好久。
实在是太不习惯,因此伊路私下又给自家闺女,取了个小名,叫妞妞,弘昭叫胖胖。
不过四爷知道后,死活不肯要,便没被批下来。
雍正顶着一脸康熙抢他宝贝的不舍脸,忙道了声:“嗻,谨遵皇阿玛命!”
便一脸匆匆的急忙赶回府了,生怕康熙再提出让龙凤胎在宫里待半个月的命令,这他还不憋屈死啊。
康熙见了老四,像有人在背后追他一样,几步便匆匆跑出了皇宫,直在御书房里哈哈大笑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