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特批,工程所用楠木全部从四川采伐,并专为此工程恢复了苏州陆墓御窑烧制砖瓦。昨天下午最后一箱庭院构件飘洋过海到达美国,建筑工程全面展开。
工程总工程师是国际著名华裔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费津铭,而谢白是中方专家组顾问之一。
异国他乡,他们将故土建筑文明重塑。
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还记得当初在笙溪,小桥烟雨中,他谈及那些失落的辉煌建筑文明时眉宇间悲悯与怅然,却非哀婉失落,因为这便是他一直在做的。
四个字,尽己所能。
谢白,他心中有锦绣乾坤。
下车时,文东叫住卿云,
“唉,差点忘了,这是谢先生嘱咐我给你的。”
卿云回头,便见文东从副驾驶收纳箱中翻找出一个小盒子,抽出其中一张递给她。
是一张崭新的名片,
墨蓝暗纹底色,银灰色字体,内容一目了然:
Veblen建筑事务所,谢白
“诺,这还是谢先生临出国前,交代我去印的,他以前从来没有名片,话说现在还有人用名片吗?”
是啊,现在哪有人用名片?又或者他何曾需要向别人递上名片?这样多此一举。
只有她,不敢问电话号码,傻兮兮的问他要一张名片做纪念。
为什么这样……纵容她?
也是举手之劳吗?
可是这样,我会更贪心,更贪心的,想要你更多……
北平月(4)
周末下午,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一排又一排的书架堆满或新或旧的图书,散发着纸书特有的味道。
这一层是专业学术书籍,人很少,只有偶尔两三个埋在书堆中赶论文的学长学姐,来回走动。
卿云捧着一本书躲在阅览室的角落里,小心翼翼的……吸着鼻子。
“阿嚏——”
喷嚏终于还是打了出来,她无奈的抽出面纸。
据说要是从小体质很好很少感冒的人,一旦生病就很难痊愈,可能是缺少抗体吧,至少卿云是这样的。自从上次淋了雨,就一直处于这种半伤风的状态。
呐,她现在也会生病了,以后也会变老,也会死去,像所有人一样。人生好像太过短暂了,所有开心的难过的,坚强的脆弱的,都匆匆而过,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对于这种深刻又无聊问题,西西表情凝重的回答终结了她的胡思乱想:
“我从天堂堕向地狱,路过人间。”
然后在她的呆滞中,唱着“爱情是一场重感冒啦啦啦——”的飘过。
嗯,头疼还是不要多想了,西西果然是最犀利的。
迷迷糊糊脑袋里最后只剩下一个名字,一笔一划:
谢白,谢白……
三昧轩的工程紧罗密布的展开,国内媒体并没有太多的相关报道,至于业内是否掀起了轩然大波,卿云却无从知晓。可她迫切的,急不可耐的想了解有关他的更多。
然后一次试探着在浏览器中搜索着他的名字,意料之外的得到了很多结果。
毕业于麻省理工建筑系,美国青年建筑师大奖获奖唯一华人,拒绝导师挽留,毕业后回国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研究,Veblen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现营造学会成员之一。
营造,指建筑构造之意;营造学会,1923年由谢玄康,詹子民于北平成立。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数位近现代建筑学家参与工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战乱年间几经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恢复成立,距今已近90年历史,国内外业界赫赫有名。
谢玄康,清明名臣之后,民国著名文人,建筑学家,A大旧区百年礼堂设计就出自其手,上世纪四十年代移居香港。其子谢明昭上世纪九十年代定居北京,是A大建筑系著名教授。
而谢玄康就是谢白的曾祖父。
钟鸣鼎食,书香门第,建筑世家。
原来她从来不曾深入了解他,只凭着一份前世飘忽的牵绊,就这样冒冒失失的跟在他身后,也不管他今生今世是谁,要走怎样的路,有着怎样的未来与抱负。
她着迷一样查找着她能找到的有关他的一切资料,他的履历简介,他曾经的建筑设计,他参与的调查研究工程项目,他的采访报道。
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面前打开,全新的领域,全新的理念,过去从不曾触及,却不妨碍她对此沉沦入迷。
只因为这个世界的主人,叫谢白。
指尖轻轻滑过这本《中国古典建筑史》的扉页,攥写人正是谢玄康。这也是谢白推荐的书单上其中的一本,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但还是需要一定基础,读起来难免有许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卿云正在努力的消化。
不再只是随意的借口,她渴望去追逐前方那个身影,离他近一点,再近一点。
读他读过的书,听他听过的歌,甚至开始试着学习粤语,贪婪的汲取有关他生活的一点一滴。
我本已心如死灰,可命运偏偏让我再次遇见了你。千万遍的克制,仍是被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条嘘寒问暖的短信轻易打败,午夜梦回无数次惊醒,失落,彷徨,终于在心底酝酿出疯狂的念头,不甘心——
不甘就这样和你擦肩而过,消失人海。
如果一切注定早已了解在那年长安城下,那么这一生,让我透支下一辈子的缘分来爱你吧。
用我所有的勇气。
卿云这样默默告诉自己。
人生啊,生老病死这样短暂。昨日仍是欢颜笑语,今朝已是狼烟城破,尸骸遍野,我再也不愿站在城下,满目鲜血,与你死生隔了阴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