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厨的美食日常(10)
一旦一种东西开始无底线的降价,那离凉凉也就不远了。
必须要找到别人无法模仿的独特味道,否则他那二十贯钱更得遥遥无期了。
收了摊,唐锦翊再也顾不上想别的,昨日喝了一天粥,现在肚子都扁了,他得先去吃顿好的补补脑子。
带着灵儿走走逛逛,最终将目光瞄向了路边的包子铺。
这家铺子不大,生意却不错,人们往往在里面点食,点完之后便走出门来,四五个人围在一起,吃上几口便开始谈天说地,吹牛打混。
铺子门头高高挂着幡子,广告:灌浆包子,皮薄馅大。门口还撑着把青布大伞,伞下摆着木质桌椅供食客使用。
唐锦翊刚寻了个空位坐下,却被告知这里已经有人了,遂悻悻起身......
他也不是没想过去吃别的,方才走过的路上,食摊数不胜数,什么羊肉炕馍啊、拔霞供啊、鸡丝面啊通通让他口水直流。
之所以选择这家包子铺,只是因为包子的性价比更高,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满足口欲,最重要的是不贵。
素菜灌汤包,十文一屉。
猪肉灌汤包,二十文一屉。
牛肉灌汤包,四十文一屉。
一屉里面足足有十个包子。
没座位了怎么办?
唐锦翊皱着眉头看看四周,只见有的人端着笼屉席地而坐,边吃边唠,还不忘对路过的人寒暄:“吃了吗?”,嘴上沾着油汁儿,脸上尽是满足的神情。
唐锦翊吩咐灵儿去买两屉猪肉包子,也在街边蹲了下来。
跑堂的端着一屉屉热气腾腾的包子上桌,包子皮又透又薄,在放下的那一瞬竟还左右晃动几下,一看就是汤汁丰盈。
据说这家是附近最有名的包子铺,做的汤包用料实在、味道鲜美,人人都爱吃。
那桌食客得了包子,免不了先称赞一番。之后,便迫不及待开动了。
只见他先将包子夹了起来。
那薄薄的外皮在清晨的光照下,几近透明,竟然像个装满水的袋子,上下弹跳,不破不烂!随后,他又用筷子在包子底下戳了一个小口,刹那间,浓郁的汤汁倾泻流出,冒着腾腾热气,全部流进了跟前的小碗中......
“先开窗,后喝汤,一口吞,满口香。”
唐锦翊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腹中馋虫被勾得紧,隔着几个人都闻到了猪骨高汤的香味。
他舔舔嘴唇,肚子不争气的叫了。
当跑堂把唐锦翊的包子端来之后,他像几日没吃过饭的饿狼似的,一口咬上去。
喷香的汤汁一下喷溅出来,多亏他吸得及时,只一小部分溅在身上,其余的都给吸进了嘴里。
汤汁烫嘴,他的舌头不得不在口腔中抖来抖去,最后一囫囵咽了下去,什么味道都没尝出来,只吃了个烫。
“翊哥儿,吃灌浆包子可急不得。”
灵儿帮他夹出一个包子,放进碗中,轻晃几下之后用筷子挑破。
汤汁泡着包子,冒出腾腾的热气,“给,晾晾再吃,小心再烫了嘴。”
唐锦翊刚嚼完一个大肉团,劲道可口、油而不腻,总算解了极饿之感。
他舌尖又疼又麻,但看到那碗澄黄透亮飘着几颗油花的汤汁,那股隐隐的疼又消失了,口中生出一股馋水.....
红着脸接过碗说:“嗯。”
一屉包子下肚,打了个饱嗝,唐锦翊满足极了。
人只要吃饱吃好,就来了精神。
他舒展了几下胳膊,学着别人的样子对路过的小子喊道:“吃了吗?”
虽不认识,但人家也笑盈盈的回了他,“吃了,上河边走一圈,一起去不?”
“不去了,家里还有病人呐。”
“哦,那得好好照顾啊,我知道前边有家‘刘文药铺’,在那抓药又便宜又有效。”
“好嘞,多谢哥哥,我这就去看看。”
唐锦翊笑悠悠的跟人打完招呼,转头道:“走啊,灵儿,咱们去药铺看看。”
灵儿一脸担忧,“翊哥儿觉得哪不舒服?”
“我好的很,就是家里那位昨夜烧了一宿。”
“翊哥儿一宿没睡??一直照顾他?”
灵儿焦急,这活儿本该她干的。
都怪自己身子不争气,不过是受凉而已,竟睡了个昏天暗地,就连栩哥儿屋里有个人需要照顾都忘了。
“睡了呀,不过他一宿都贴着我的身子,我旁边像安了个火炉,暖的很。”
--------------------
第六章
经过雨水冲刷,昨日还布满污秽的酒楼牌匾变得非常干净,红底金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红色吉祥,生财!这下连重做牌匾的钱都省了。
唐锦翊心中得意,觉得是个好预兆。
灵儿手中提着五副药包跟在后面,她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直走到大门口,才犹犹豫豫地说:“翊哥儿,要不.....我们也把干脆面卖得贱些?”
唐锦翊回头,“你是怕城东那家摊子抢咱们生意?”
“也不全是。”灵儿顿了顿,说:“人们吃小食就图个新鲜,等新鲜劲儿过了,必定就卖不了今天这样好了。更何况干脆面原料简单,不光城东的摊子,只怕过不了几日,娘子们在家就能琢磨出做法来,谁还买着吃?”
灵儿之前跟着唐锦翊的时候,见惯了新鲜玩意儿,碰上做法简单的东西,她不出一日就能学了来,更何况城中那些心灵手巧的娘子们?
“你说的没错,但你有没有想过,明日我们卖5文一包,后日他就卖4文一包,街上卖干脆面的越来越多,价只会越来越低。我们耗费时间、精力做的东西只挣个本钱,以后该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