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弯】(44)
但就算碰上面,两人也不会互道一声“hello”。
——过去这么多年了,向天庥仍深深记得,刚上初一时,有次他从楼梯往下走,而关好彩从下方走上来。
两人四目相对,向天庥心如鼓擂,心想着是不是得跟“老同学”打声招呼才行。
他鼓起勇气,手刚想往上扬,但关好彩已经移开目光,很快从他身边经过。
仿佛两人从未认识过,她连他叫什么名,都记不得。
高中,他还是跟关好彩同校。
她是名副其实的“靓女”,束在脑后的长发总会晃出一道好看的弧,像透明的钓鱼丝,轻易钩住他人的目光。
比起初中时,她更加不爱笑了,脸上表情总是很淡,可这并不妨碍男生们在私下讨论她今天擦没擦润唇膏、她校服下的肩带是什么颜色、她交没交男朋友。
向天庥不喜欢听到这些讨论,每每听见,胸腔里都会翻涌起酸水。
而这一年,向天庥也意外地交到了“朋友”。
那是班里一位男生,名叫苏涛,开学半学期了才转校过来,因为身高,被老师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向天庥的隔壁。
苏涛长相帅气,人缘很好,不到一个礼拜已和班上许多人打成一片,向天庥的座位旁边总站满了人,他应付不来这种情况,一到下课就匆匆离开教室。
中午多数同学都在学校旁的食肆吃午饭,向天庥也是,有天去吃煲仔饭时,遇到了没带钱包的苏涛。
那次他替苏涛付了钱。
之后的情节,向天庥如今偶尔回想起,都觉得不真实。
下课时的“聊天局”、放学后的“篮球局”,苏涛都会主动邀他一起加入,就算他插不上话、投篮投不准,苏涛都会替他圆场。
假期苏涛还会邀他去唱K,说要给他拓宽朋友圈,不能总这样一个人独来独往。
包厢里有男有女,陌生面孔,打扮时尚,苏涛说这几位都是他之前就读那间初中的同学,并向大家介绍向天庥。
向天庥听着他说“这是我在新学校里很要好的一位朋友”,一度鼻酸难忍。
像他这样性格和样子都不讨喜的肥仔,也能交到朋友是吗?
没有调侃,没有嫌弃,没有孤立,没有厌烦,没有视为透明。
苏涛会把麦克风递给他,会问他要喝什么饮料,会教他玩他从未接触过的游戏……
那天KTV的费用,向天庥主动去买了单。
他知道苏涛为了一双篮球鞋,已把那两个月的零用钱提前花光。
那时候向天庥的母亲还在世,家人对幺子的溺爱,体现在向天庥总减不下来的体重,和鼓鼓囊囊的荷包。
除了买书和学习资料,他没什么需要花大钱的爱好和消遣,所以攒下来不少钱。
一开始只是体育课后的可乐,午间的烧鹅髀饭,周末的网吧和麦当劳。
向天庥觉得这是应该的,朋友之间就得互帮互助。
只是后来,苏涛越来越常忘带钱包,会在他面前翻杂志,唉声叹气说有双波鞋他好想要。
而周末的“朋友聚会”,大部份的消费是由向天庥支付,如果向天庥没有主动买单,就会有人起哄,问今日有无人“万岁*”。
那一张张见过好几次但仍陌生的脸,在向天庥眼里成了一个个黑黢黢的洞,中间裂开一道镰刀似的口,对着他笑得不怀好意。
向天庥觉得那段时间他好似一个扯线木偶,手脚脑袋五官心脏,都被他一直渴望拥有的“友情”束缚住。
直到有一天,关好彩对他说:“向天庥,你又不是提款机,你是可以拒绝的。”
第29章 都翻篇了
那时候没有“PUA”“精神内耗”这类说法,也没有“讨好型人格”这种认知,向天庥只是不希望,丢了好不容易才交上的“朋友”。
尽管他内心困惑,但还是选择,继续用金钱去维系友情。
直到十七岁的那个生日。
苏涛早早就告诉他,五月五号周六那天要订个包厢开派对。
向天庥有些意外,以为苏涛是想给他庆祝生日,但苏涛没说,他也没好意思问。
那天向天庥有事晚到,才发现这次和之前不同,苏涛邀请的竟都是学校里的同学,一个班级来了三分之一,那些跟向天庥两个学期都说不上四五句话的同学,几乎坐满一个包厢。
另外还有几个其他班级的女生也在场,其中竟包括了他那位“老同学”,关好彩。
众星拱月,她坐在沙发中间,不唱歌也不吃东西,双臂抱在胸前,从微蹙的眉心和抿紧的嘴角能看出她明显不耐。
向天庥惊讶,把苏涛喊出包厢,问他为什么会约关好彩过来。
苏涛嬉皮笑脸,说今天其实是关好彩的生日,他找到和她要好的女生帮忙,好不容易才把她喊出来的。
他还给关好彩订了个大蛋糕,花了他不少钱。
随后苏涛问向天庥今天带了多少钱,付完包厢和饮料钱后还能剩多少,他想多点一些吃的,好让这场party看上去更体面一些。
向天庥头昏脑涨,身体里装满了沉甸甸的石头,一块又一块,快摞到他的喉咙口。
他浑浑噩噩地跟着苏涛走去结账,又浑浑噩噩地回到包厢,苏涛搭着他的肩,把他带到小舞台上,拿过别人的麦克风,对大家说今日是他和向天庥两人“万岁”,大家接下来想吃什么都可以直接去拿。
少年人们兴奋高呼,大喊“多谢苏涛和天庥同学”。
向天庥只能扯起嘴角笑了笑回应。
他坐到沙发的边角,与关好彩隔着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