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郢州富水(242)

作者: 锦观 阅读记录

郑郁坐下后,有些疑惑:“按理说他今日必来才是。”

“许是在路上耽搁了。”林怀治倒好茶递给他,“等等也无妨。”

--------------------

第109章 离京

长街雨色濛濛,刘从祁此时被一群蒙面人逼入巷中,他的刀上淌着血,血丝混着雨滴在地上的水坑里。坑里水影倒出的是他冷峻的面容及对面那群黑衣人手中的锋刀,刀影交错杀气大显。

刘从祁脚划出一步,横刀在前,冷冷道:“一起上,我赶时间。”

黑衣人中走出一高大男子,他戴着斗笠眉眼被遮住,下颌露在空气中,他抬眼看来,脸上挂着诡异的笑,周身萦绕着杀气,虎口的茧证明武力此人绝不简单,刘从祁冷眉把刀握紧。

雨中只见那男子迅速抽刀砍来,刘从祁转手抵挡,双刀碰撞发出铮鸣。男子接腿扫来,刘从祁走下而过,男子身后的黑衣人也尽数出手,十几人在巷中打斗。

刀丛杀影中,刘从祁踩刀而上,于空中旋身随即一刀毙去身旁一名黑衣人的性命,血液顿时喷溅在他脸上。

清峻的脸沾着雨珠和热血,分外肃冷。

双刀从身后砍来,刘从祁弯腰仰面滑地过去,飞刀插中其中一人的胸膛,猛然拔出,地上的血又混着雨多起来。

他单手撑地而起,刀尖朝下,因打斗良久,他胸口不住起伏。身上锦袍有一小处被划破,露出衣料之下的麒麟纹身,发丝沾着雨散在身上,有股落魄之感。

那男子看他这狼狈样,转腕把刀收回鞘中,蔑笑:“我家主子要见你。”

刘从祁冷漠道:“让你主子来见我。”

“他是朝你买药的人,曷日勒。”男子转身离去。

刘从祁呼吸停了几瞬,看着砖上的雨流进缝隙中,他毅然撩刀收鞘跟上。

天水一色雅间内,林怀治食指轻敲着木案,眼神温柔地凝视在看书的郑郁。

门外走来脚步声,郑郁旋风装的书又展了点,门被刘从祁推开。他一身雨水带着秋凉,脸上沾着血,他瞧见屋内的两人后径直进来,门口的箫宽将门关上。

林怀治视线没给刘从祁,倒酒缓缓道:“药罗葛·曷日勒,刘仲山次子,十二岁入赤水军,初拜兵士。十四岁时因救王瑶光于万军阵中被他提至斥候带在身边,十六岁换回汉名随父回到长安。入左卫,结交武客川、袁则直,朝堂水面下,你一直做着手脚,想必辛苦吧。”

“成王林怀治,德元帝第六子。丽妃为人所害后,被贵妃严静云收养在膝下,十五岁开府,身兼幽州、胜、北宁大都督之职,掌银、黎、青、魏、洺、邢、贝七州兵权。”刘从祁答道,“本人为太子忌惮,最主要的是,你的兄长林怀清被刘千甫毒杀。”

两人对彼此底细可谓是知根知底。

林怀治倒了两碗酒,推了一碗给郑郁,一碗留在案上,随后转眼看刘从祁,沉声道:“令堂也是死于他手?”

刘从祁走出几步,在离二人不远处时停下,问道:“你要我做什么?”

他间接的承认了这件事情。

林怀治走至他面前,反问:“你想要什么?”

两人往来交锋多次,对于彼此身份再是了解不过。刘从祁严肃道:“业成之后,我要刘千甫这个人。”

“刘相国吗?”林怀治低笑一声,转身踱步,那浑身不怒自威的气势像极了德元帝,他看着屏风上的孔雀,喃喃道:“费尽心机只要他?”

做了这么多,日后还要帮他的人,满心只要刘千甫这个人?刘从祁看出林怀治的犹豫,快步走到案前端起酒碗一饮而下,随后朝林怀治右手按肩单膝跪地:“成王殿下,我只要他这个人,别的我都帮你。”

不过是选一个得力帮手以及日后退路,太子不可靠,来日是一条船的人才可靠。他的身边还围着王台鹤等人,他们的身家仕途也在他手里。

林怀治乜斜:“你不想他死吗?”

“活着才最大的折磨。”刘从祁答道,“他最看好太子,但我不想他如愿。”

刘千甫是疯子,他或许也是。

林怀治沉思片刻扶起他,示礼请他落座,回身在郑郁身边坐下后说:“迷回天有解药吗?”

“郑少卿的性命应是十年之内无虞。”刘从祁站好后扫了眼郑郁,在两人对面落座,叹道:“此毒的解药只有我母亲知道,就连刘千甫都不知道解药的存在。”

郑郁放下书,释然一笑:“那就是无解。”

刘从祁道:“不尽然,宜阳公主或许会有。”

“刘仲山的事,你知道多少?”郑郁早知这个答案,也不多伤心,旋即开始问起他们最想知道的事情。

刘从祁答道:“你们想知道什么?”

林怀治犹豫须臾后问:“刘仲山前些日子查阳昭长公主是为什么?”

月色朦胧,快要入秋的知了在做最后的颤叫。青云帐已被换下,白色的月影流沙里,郑郁靠在床头,双手揪着一缕林怀治的长发编着辫子,沉吟道:“刘九安的话能信几分?”

“能信五分就好。”林怀治枕在郑郁腿上,说,“今日使计才逼他现身与你我结盟,他心里不会没有隔阂。这些事情必须了解,你要下江南而去,若不在此时把刘九安从暗处揪出来,只怕他会背后放冷箭。”

这是昨夜郑郁和林怀治商议出来的事,江南之途,长则四五年,短则一两年。若还不将这枚一直埋在暗处的棋拿下,那怕是会打乱全盘计划,哪怕刘从祁的目标也是刘千甫。

但人心瞬变,只有把他拉入自己这个阵营才有完全办法。

上一篇: 挟恩图报的他 下一篇: 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