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案子查清,老豫王必然无法脱身。杀掉先皇所有子嗣,本就是老豫王为了夺得那个位置所做的准备。
周氏想要利用他们为萧祈正名,那她的算计就会全都落空。
从前的伤害无法弥补,但现在开始,只要她在,谁也别想再踩着小哑巴得到任何利处。
宋先生捋着胡须点头:“如此甚好,
朝廷可以不去问萧煜的身世,但不能不还先张皇后和两个皇子一个公道。”
“这样的大事,宗正寺也不会不理,也免得太师那些人,为咱们抓着豫王的身世不放而起疑心。”
这也是赵洛泱担忧的,随着战报送入京城,可能会有小哑巴没死的消息裹挟进去,就算之前他们为了混淆视听,放出不少假消息,但太傅那些人一向城府极深,难免不有所防备。
但只要昌乐长公主紧抓张皇后的案子不放,不管是太师还是宗正寺都没有借口阻拦。
事不宜迟,白婆子起身:“我立即写信。”
朝廷其实已经递送了信函给白婆子,要迎她还朝。
如果没有吐蕃这场战事,朝廷绝不会这般容易就承认她的身份。
眼下她也能回这封信了,朝廷不能彻查冯家和宗室,她就做洮州的白婆子挺好,反正早在几年前,朝廷就已经替她修好了衣冠冢。
除此之外,她也附上吐蕃几个部落,请求迎她回去主持大局的密信,让朝廷为她定夺一番,她该何去何从?
当年都是她在想,远嫁吐蕃,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大齐,这次也该大齐思量思量,要不要接回她这个“死”去的长公主。
从衙署中出来,赵洛泱与宋太爷同行。
“什么时候回去?”宋太爷道,“你奶念叨你呢。”
萧祈那边她还不放心,还得再耽搁几日。
赵洛泱道:“等岷州那边没事了,我就回家,我馋奶做的野菜饼了。”
宋太爷点头:“跟你奶说的一样,放出去就没影儿,刚刚那些话我帮你传了,下次你就自己回家跟你奶说。”
赵洛泱应声,扶着宋太爷上了驴车,等到驴车走远了,赵洛泱抿了抿嘴唇,她琢磨出味儿来了,先生说话与往常越来越不一样了。
本来她跟她奶之间特别亲近,可现在中间多了先生。
啥时候,宋先生将他自己塞进来的?
不知道她奶有没有发现?
第499章 不能辜负
宋太爷催促驴车快点走,说完这话他还不忘记回头看一眼。
还好,小徒弟没追上来。
“太爷,”赶车的是孙家村的豁牙,他见到宋太爷这般情形不禁道,“您这是怎么了?怎么像是有啥追赶着?”
宋太爷咳嗽一声:“事情太多,得早点回去布置。”
豁牙可知道,宋家父子不一般,状元大人别看一身文气,却带兵守关,三天两头就能瞧见他巡营。
这位宋太爷更是厉害,有啥事问他总没错,而且不管遇到啥,宋太爷总是一个样儿,从来就没见他慌过。
今天还是破天荒头一回。
又走了一段,确定没有人在屁股后追赶,宋太爷总算松了口气。
他确实怕。
他那小徒弟,别看生得白白嫩嫩,一笑还露出俩酒窝,可比虎狼还厉害。
所以他说完那些话,一刻也不敢停留,生怕她跑过来问:“先生,您说的那些是啥意思?”
被她那么一盯,他那点秘密还不都得自己抖搂出来?
他的老脸还要不要?
小狐狸和她奶那么好,小狐狸一张嘴给捅漏了,他可就要前功尽弃。
天不怕地不怕,刚强了一辈子的宋太爷,没想到自己会这般心虚。
谁家的徒弟不是恭恭敬敬地孝顺师父?
他这个关门弟子可是不一样……
有时候,他会想是不是得有点师父的威严?
宋太爷脑海中浮现出杨老太护短的模样,唉,也只能想一想就算了。
自从他在路上遇到小狐狸一家人之后,这腰板儿好像就越来越弯了。
宋太爷一边感叹着一边从驴车角落的陶罐里拿出一个鸡蛋,鸡蛋还是热乎的,那是杨老太放的。
什么弯腰不弯腰的,哪有那么重要是不是?
……
昌乐长公主给朝廷的回信,先被人送到了萧煜手中。
冯奉知折损了大齐数万精兵,让吐蕃人趁虚而入,也幸好萧煜带兵及时赶到,才
算遏制住吐蕃人的攻势,将吐蕃兵马拦截在兴元府以西。
吐蕃人虽然受阻,却没有退兵。只因如今的赞普一心想要攻入大齐,这些年积攒军资,私底下做的布置,不能功亏一篑,对他们来说,眼下大齐内忧外患,是最好的机会,冯家父子又折损那么多兵力,此时若是打不开大齐的门户,以后也就别想再大肆举兵,最重要的是,赞普老了撑不过两三年,在他活着的时候,他要一偿夙愿,这样雄心壮志指引下,即便有豫王萧煜死而复生的传言,吐蕃王庭也不会轻易相信。
吐蕃人想的也没错,他们倾力一战,如今的大齐的确难以招架,就算是萧煜也要停下来整合兵马,光靠他麾下的重新聚起来的武卫军,无法与吐蕃王师在此地一决高下。他要将被击溃的冯奉知大军,重新聚拢在一起,短时间内,让他们重新成为大齐的精兵。
萧煜也尽量没有在人前露面,眼下他的存在还需遮掩,等到对付吐蕃之时再揭开,才会达到出其不意的结果。
仔细地看完手中的信函,萧煜再次想起了张氏。小时候他与张氏见的不多,却总能将张氏的一举一动记得清清楚楚,从前他以为是因为张氏温和,后来梦到张氏母子被杀时,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