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人被迫觅王侯(697)+番外

太师道:“本来国舅爷应该被送入京中,由皇上决定他的生死。”

小皇帝想了想:“冯奉知他做那些事,姑母都知晓,外面又在打仗,也许姑母觉得这时候杀了……能……”

小皇帝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合适的话:“能振奋军心。”

应该是这样,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小皇帝说完又去看太师,他发现太师的目光比刚刚还要深沉,是他哪里说的不对了?

太师道:“那皇上有没有想过,长公主和豫王连国舅都能杀,那么大齐将来再遇到什么重要的事,他们不用通过皇上,自己就能做决定?”

皇帝抿了抿嘴唇,他听说姑母和三哥都活着的时候,心里十分欢喜,可也怕他们与太师相处不好,就像之前太师和冯家一样。

他绞尽脑汁想过好多法子,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大家。

小皇帝向太师问出心中所想:“如果姑母和三哥也是为了大齐,朕是不是也能像相信太师一样,相信他们?”

太师的心一沉,再次看向那贴身内侍,内侍面色变得苍白,他立即道:“奴婢回去一定仔细查一查,是谁在皇上耳边说这些话。”

小皇帝神情一僵,忙到:“没有谁,太师莫要怪罪他们,这都是朕自己想出来的。”

“皇上是想要豫王摄政?”太师收敛了锐利的目光,“那

皇上有没有想过,与其摄政,倒不如自己坐上龙椅,若豫王有这样的心思,皇上该何去何从?”

小皇帝神情略微慌张,他不敢再随便开口。

太师深吸一口气:“有些事不得不防,当然皇上有句话说的对,豫王毕竟是先帝的嫡子,皇上与豫王亲近是对的,老臣也希望长公主和豫王是一心一意辅佐皇上。”

“皇上不妨先行封赏,算是试探试探长公主和豫王的心思,他们想要为臣自然恭恭敬敬,不敢僭越。”

小皇帝松口气:“朕觉得太师这话有理,朕立即让人前去兴元府。”

太师道:“皇上最好亲自写封信给长公主。”

小皇帝应声:“应该如此。”

小皇帝带着内侍和宫人离开了值房,太师才放下手中的奏折,战事随时都可能结束,在萧煜没有回来之前,也该让人去兴元府走一遭。

这次除了应对昌乐长公主之外,还要做些别的,最好让小皇帝彻底绝了请豫王回朝的心思。

太师琢磨要如何动手,下意识地拿起毛笔,却因为蘸多了墨汁,一滴墨落在纸笺上。

墨缓缓化开,彻底将纸笺上的字遮盖住了。

那是一个“赵”字。

……

洮州,凤霞村。

天还没亮,村子里就开始冒起了炊烟。

几个妇人在灶房里忙碌。

赵元让和赵元吉几个先跑进了灶房,拿走了烙好的第一摞野菜饼。

“慢着点吃,”谢寡妇在一旁嘱咐,“一会儿我们一起做,很快就能将剩下的棉花籽儿都捡完。”

赵元吉塞了口野菜饼在嘴里:“我们不去捡棉花籽儿了,我们今天要弹棉弓。”

谢寡妇一怔:“弹棉弓?那是啥?”这棉花怎么弄,她是一点不知晓,都是别人赵里正如何吩咐,她们如何做。

赵元让道:“是宋先生让阿姐写信让我们做的,一会儿婶子看到就知晓了。”

弹棉花,还要搓成条,这是阿姐吩咐的,等他们都做完,阿姐也就该回来了。

赵元让说完话,眼睛往旁边一扫,就瞧见赵元宝小心翼翼从兜里拿出一团棉花,先是在脸颊边蹭了蹭,然后突然张开嘴将那小团棉花含了进去。

第534章 回来了

赵元宝刚要尝尝味道,脸颊就被人捏住。

赵元让道:“元宝吐出来,不能吃,快吐了。”

赵元宝看着垂下脸的二哥,依依不舍地张开嘴,一双大大的眼睛中满是委屈。

棉花吐到手心里,赵元让才松了口气:“跟你说多少遍了,这不是能吃的东西。”

赵元宝鼓起脸颊撅起了嘴,然后小声道:“白白的,软软的,阿姐说了,白软的……能吃。”

赵元让无可奈何地叹口气:“阿姐说的是野菜饼和炊饼,不是棉花。”之所以说白软的,是因为阿姐总会烤焦,焦糊的自然不能给元宝吃。

赵元宝很是失望,他想要将手指塞进嘴里咬,可是阿姐不让他这样。

“不能吃,能做啥?”赵元宝跟在赵元让屁股后,再次发问。

“做衣裳,能暖和,”赵元让又加了一句,“阿姐说的。”

“阿姐说的”这话比啥都好用,村子里的孩子平日里都听赵元让的,但只要赵元让压制不住,就会请出阿姐,就算再调皮的娃娃,也会立即听话。

赵元宝想了想,然后跑过去拉一拉赵元让,等赵元让蹲下身时,他凑过去低声道:“阿姐给我们的衣裳是不是棉花做的?”

赵元让点头,然后在嘴边比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赵元宝立即学起来,他肉嘟嘟的手指贴在嘴唇上,“嘘嘘”出声。

阿姐说了,衣服的事跟谁也不能说,否则就不能给他穿了。

那件衣服穿在身上别提多暖和,赵元宝穿上之后就不肯脱下来,睡觉的时候都紧紧地拉住衣摆,生怕被人抢了去。

赵元吉拉住赵元宝:“走,哥带你去捡棉花籽儿。”说着他将一个铜钱塞给赵元宝。

赵元宝笑得咧开了嘴,他小心翼翼地将铜钱收好,屁颠颠地跟上了他三哥。

葛氏和陶氏回来的时候,刚好瞧见赵元宝蹲在一旁小心翼翼摆弄着棉花,捡出来的棉花籽儿已经聚成一小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