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塔(61)+番外
可是那层单薄的衣料兴许是室中水汽洇湿,兴许是朱槿身上水迹未干,也或者是其他什么缘由,总之穿在身上觉得潮湿黏腻,并不舒服。
也像是噩梦留下的余韵。
第三十六章 山道
万佛节三日免了早朝,京城中秋方才歇下的灯火又迫不及待地重新燃烧起来,朱瑜偷了个闲,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高炜进殿替他宽衣,李献也跟着走进来,盘子里端着一柄通透异常的翠绿玉如意,将嘴唇的弧度拉的大大的,阴柔的面貌显出细小的皱纹。
“芝兰为寿,鹤瘦松青,臣等贺陛下洪福齐天,凤引九雏!”
他高举托盘,一番言语说的激扬动情。
朱瑜正在宽衣,闻言面色淡淡地扫过那玉如意一眼,想的却还是作夜熬的太晚导致今早人都不大清醒了。
他抽着空,对李献道:“行了,下去吧。”
李献愕然抬头,欲言又止地与高炜对视一眼,默默抱着玉如意退了下去。
侍奉朱瑜洗漱过后,高炜又才道:“早晨皇后娘娘那边传过消息,说是宫中备了长寿面,想请陛下去一趟。”
朱瑜一口一口的喝着早膳的粥,想起之前吴淑函送来的那碗鸽子汤。
然而说出口的,却是一句,“叫她不用等了。”
高炜的神色有些为难,“可太后娘娘那边……”
朱瑜取了帕子擦嘴。
高炜没有再说下去,只道一声“是”。
朱瑜看向外边的日头,虽然已经高照,周围却盘踞着一团一团的浓云,灰色的阴影勾勒出各式各样的轮廓,悠闲地飘荡在太阳周围,逼近,遮挡,又移开。
天光时而倾泻,时而躲避。
朱瑜皱着眉头,隐约觉得有一丝烦躁。
“嘉宁此时到何处了?”朱瑜忽然问。
高炜看看天,回答道:“应当已经到灵山了。”
几辆马车在山底下稍作歇息,没一会儿,几位贵人上了车,便又向山上行去。
赵含意和朱槿在一辆马车上,反而是朱熙策马走在路边,与她们平行。
昙佑的马车落到后面,载着他的几个箱子。
赵含意一路倒是都想和朱熙多说几句话,然而再度掀开车帘,却依然笨拙地抛出一句干巴巴的:“三殿下累吗?”
朱熙微微抽了抽嘴角,眼神都未曾动一下,也干巴巴地回复她:“不累。”
场面一度陷入沉默,只有马蹄踏着沙土向前的声音。
帘子放下,赵含意又抚上自己发烫的脸颊,独自在一旁偷偷笑。
这个反应让朱槿觉得不解。
要是换做自己,一定会发火的。别说笑了,朱槿会冷战到对方主动来找自己为止。
然而看了几次这样灿烂的笑容,朱槿却也似乎说不出什么话来。
日光又被阴云遮蔽,朱熙敲敲马车,朱槿探出头,听见他问:“这条路好像不大好走吧?”
朱槿向前看去,一径狭窄的山路出现在大道尽头,蜿蜒向上,山中短溪自高处飞流直下,激起的水花不断溅湿道路的泥巴与青草。青山深林,幽静之间不时传来几声遥远却清脆的鸟鸣。
朱熙怀疑地看过来,朱槿却从容地对车夫道:“就到这里吧。”
几人跳下车,昙佑从后面走上前,背着他的破包袱。
长松在一旁提醒,“昙佑法师,包袱放马车里吧,让车夫们之后走大道带上山就行了。”
朱槿瞥过来一眼,恰恰对上他转过来的视线,第一反应却是转向其他地方,装作无事发生的模样。
昙佑在袖子下的手微微颤抖,紧紧抓着捏成了拳,又缓缓的松开。
他对长松道:“无事,这一小段路而已。”
对灵山寺的僧人们来说,这确实是一小段路,通向灵山寺后山,每日僧人打柴挑水或是去周边村子做法事,总是喜欢走这里。
一路深林景致,在师傅们看来,也是一种修行。
昙佑最初从京城来灵山,也就是这条小路。
那时深秋,灵山却松柏长青,雨水洗涤,瓢泼的大雨落在自己的眼睛,红的绿的都在眼前,仿佛相融,世界都是这般红与绿的诡异的、煎熬的熔炉。
可现在,他眼中已经一如从前那般古井无波,淡泊得清汤寡水。
朱槿还是忍不住看他,可每次投来视线,又变成了互换地位的另一种逃避。
昙佑低下头,紧紧抓着胸前的念珠,默不作声地缀在后面。
朱槿道:“从这里上去,到半山腰就会有一座亭子供人歇息,我们在那处野炊,下午再去寺里。”
朱熙的脸色不大好看,看着朱槿,已经尽力克制着自己没有流露出那种“吃饱了撑的”的神色,然而朱槿依然从他眼里看到了这句话。
看吧,这就是戍守边疆、冷峻严肃的肃王殿下的真面目。
挑剔、精致、暴躁、自私,甚至不通人情。
朱槿看向赵含意,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肃王殿下的不耐烦,双眸亮晶晶的,显得异常高兴。
“那我把给殿下的礼物带上,到亭子里再送给殿下。”
她的话倒是提醒了朱熙,想了想,准备等赵含意送了自己再去找一回朱槿。
朱槿有意让赵含意与朱熙留下空间,故意和长青长松在后面磨蹭,嘴上却说的是:“你们先走吧,我清点一下要用的东西。”
赵含意犹豫着,朱熙却利落地转过身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赵含意见他动作,忙不迭跟上。
朱槿回过头,整理着野炊的工具。
让赵含意和朱熙有这么一场经历,朱槿实则并没有什么目的,赵含意说或不说,朱熙会如何回复、选择,其实都不再朱槿的考虑范围之内,她只是给了赵含意一个稍微公平的机会。抛开家世与形势,所能拥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