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拂晓(92)
“——太子殿下?”
秦昭明张了张嘴,急匆匆地解释,委屈的和下头得不到主人爱恋的小狼崽一模一样:“你听我讲,那时候我根本无法说出真实身份,我不是故意骗你的——”
她一步步走到秦昭明面前,她站得笔直,眼中却有暴雨将至。
薛闻想,她当然知晓他不是故意骗她的。
但他骗的又何止只是这个身份啊?
永昶帝兴科举、驱匈奴、抑世家……居功甚伟,大刀阔斧大兴改革,可他生平最大的遗憾并非不良于行,而是……
他崩在继位后的第五年,及冠那一年春天。
而后,定襄王遵遗旨册为皇太弟,继位登基。
-
他骗得何止这一次。
如果她认识的人便是永昶帝。
那他怎么能在死后接近十年时间内还一直传信给她啊!
他怎么能……啊
第四十二章
女官知晓现在这里不是自己该停留的。
不仅飞快地行礼离开后将寝殿的门关上, 还将司膳局的十几个人全部一同屏退。
殿里很安静。
只剩下小狼崽在她脚边咿咿呀呀的稀碎动静,秦昭明试图靠近,像是从前一样、抑或者再近一些, 将她先抱在怀里, 确认她身边,而后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他知道, 薛闻不会因为“权宜之计”而真正地生气。
可薛闻摇头,拒绝了他的靠近。
眼里的陌生和怨恨好似一把利剑一样朝他袭来, 仿佛他只要再前进一步, 这人会不仅收回所有的情绪。
——甚至还会平淡、优雅, 像一个没有任何情绪的人偶一样慢慢行礼, 告诉自己:“太子殿下, 这于理不合。”
因为这是秦昭明自己教导出来的。
——薛闻从前对有些事很明白,但对于底层的劣根性实在低估。
——秦昭明那时候不仅引她说话, 还在她对人流露出太多的外在悲悯后, 像翻身做主人一样告诉她:反正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以后再也不用相见, 何必因为旁人而产生巨大的情绪?
——大可有礼行礼, 点头微笑当成眼前过去个耗子, 至于之后是一脚踩死还是放任去别家, 那都是后来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薛闻在面对孙家人恬不知耻地还想用尸骨赚取钱财的时候, 先用充满客套却没有一丝笑意的脸来知道孙家人的底蕴, 而后一击即溃威胁他们必须放弃。
黄昏很快,那热烈的暖阳好似从未出现过一般唰地一下离开, 空旷的宫殿暗了一瞬,只剩下明晃晃的连枝灯照耀着。
两人未曾说话, 显得这大殿越发寂静、空旷。
“殿下……”薛闻犹豫许久,看着侵略感极强的少年启唇欲言语些什么。
但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只叫出这一个称呼就已经让秦昭明委屈得像心脏被人用力挤压后一般难受。
这称呼太过陌生,好似他们之间所有的相处都是假的一样。
秦昭明顿了顿,制止了薛闻将要说出口的话:“先,先别开口。”
他怔怔地垂下眸,作为一个从见面开始就被偏爱,在薛闻面前受过的最大委屈是被躲避了几日后又被隔壁赔款地哄着。
没人能够接受偏爱自己的人收回所有优待,他更不能接受这个人是薛闻。
落在视线内的是她不点而朱的唇瓣,如果这张嘴里一定要说出他最讨厌的话语,那他是不是可以用唇将她封住,让她除了哽咽嘤咛外什么都无法泄露。
这样纤细的手腕,只要他稍稍用力便会留下痕迹。
若用红绸束缚,既不会伤了她还能衬托她的肤色。
不论她是什么身份,不论她究竟是为了谁才进京,反正往后她只能待在这个充满他气息的宫殿内只见到他一个!
薛闻乌发如云,和白玉霜裹的肌肤交相辉映,修长的脖颈从牡丹裙头中探出,犹如冬日眉梢的一捧新雪。
她的眼睛向来是容纳万物,拥有着灿烂星子。
可若从此她不愿意垂怜于他,他又真能够狠地下心肠看她落泪,让她枯萎么。
-
薛闻想过死。
想过以死来惩戒父母,让他们伤心自己等待收获的心血付诸东流,甚至想过她若是自戕在曹国公府,冷待刻薄她的人必定会被千夫所指。
但这些是她在还没有品尝过权力的曼妙滋味的时候,只能用自己性命来苦中作乐争一个让别人悔恨的余地。
但事实上,她很快就明白:
她的父亲不缺孩子,更何况她除了是他亲生女儿外并没有投入多大的心血,而她的娘或许会伤心一会儿,但转念又开始投父亲所好。
至于在沈家,它若还是国公府,那闹出再大的丑闻也只会烂在自家,便是外头人知晓也只不过是茶余饭后增添点笑料,奈何不了他们一点。
伤敌八分,自损一千。
后来她咀嚼过权力的曼妙,虽说只是浅尝辄止但也让她明白人世间不会有永远越不过去的大山。
她没有再想过死。
京郊庄子只是一个开始,她希望慢慢离开京城的纷争。
毕竟那些美好的仗她依旧打过,那些皇权更迭时移世易她只能作为一个逐水飘零的小舟。
沈今川死了,沈颖嫁人生子,沈宁也迎娶了夫人,她想看看外头更好的蓝天,看“大漠孤烟直”,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抑或者,哪里都可以,她只是想要试一试掌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