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拂晓(93)
她在京城庄子里只是感染风寒,未曾想着自己会死,她素来身体康健,又未曾生育过,怎么可能一场风寒就重病不治了呢?
但世事变迁来得太快,她才为她那出不了宫门的好友寄去信件,上书要在别院中种许多桂花树,等他来看。
她那位好友最爱桂花,连送她的香囊都有上都是桂花纹样,褪色的针线透露出摩挲过无数次,可干净规整又显露了他的爱惜。
不过那人时常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疯狂,薛闻经常担心他在宫内碰上惹不起的人会吃尽苦头。
甚至她一直明白那双在走动时带着微跛的腿,想必就是惹怒了宫里的贵人。
他们并不常常见面,前些年永昶帝还在时宣召她们些外命妇进宫时会在人潮汹涌时候偷偷见上一面,也没有说过几句话。
但后来时间久了,便只有信件给她,有时候会是折好的纸鹤、有时候会是他漫无目的的关切,还有时候是他透露的近况……
字字句句,都写着他很好。
换了个皇帝之后,他舒心多了。
薛闻无奈,只能回信给他,但回过来的永远不是她写的那些东西的回复。
不过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她那个朋友素来以别人的尖叫号啕当作乐曲,听人说话也只听自己喜欢的。
正好,自己也没希望等来回复,只要有这个人就够了。
-
薛闻起初的试探好似破土而出的嫩芽,被春雨滋润后,小心翼翼地抽探出一抹小小的须线。
却又在面对不再绵软的雨丝后束手无措,只能在风中摇曳。
她上辈子认识的乔昭便是永昶帝秦昭明,那说明命运的变动来自她的一点点的变化。
两辈子同样的命运,他都会经过蔡大娘的店铺,只是上辈子他没有遇到初出茅庐什么都不管不顾的薛闻,所以腿上的伤经年难愈。
登上皇位的风波不为外人所道,但整合世家、大兴科举、清剿皇族血脉这些内情都能看得出来他对朝堂的掌握还有……烦躁。
有些事情分明慢慢来才能减少损失,可偏偏当时英明神武的皇帝选择了更快速敏捷的做法。
而上辈子她们相识在宫廷,他的足疾早
就无法治愈,后来几年上元夜的惊鸿一瞥,到前方传来匈奴陈兵,永昶帝御驾亲征,而后驾崩。
薛闻很平淡的梳理起上辈子的所有。
心里好似油盐酱醋融合在了一起,说不上来究竟是何滋味。
她知道应该和现在秦昭明说清楚,说“不是你的问题,是我想不明白——”
但她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因为她即便知道了最后几年的真相。
可她穷尽一生也不会知道那时候坐拥天下的永昶帝,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什么样的时间内能够未卜先知,写下长达十年的、标注着时间的信笺。
甚至直到她死之时,依旧没有用完。
可不论她怎么迷茫,现在的秦昭明不能为她解答,她也等不到那个答案了。
唯一知晓真相的人,早就死在那年春日里。
回来的,只有他的骸骨。
-
两人四目相对,明亮的烛光落在薛闻光洁的面容上,为她披上一层朦胧的雾。
秦昭明像一个顽劣的孩童拥有着举世瑰宝,他把握不好力道,只会伤了宝物。
徒留四分五裂、满地残垣。
可若是以前的他,他才不会顾忌这么多,毕竟不能够真真切切握在掌心中的,那怎么配称为“拥有”?
便是碎了,也是这件宝物没有福气。
他可以遍寻天下,找到更甚的奇珍异宝来代替。
可秦昭明知道,薛闻不成,莫说是薛闻那双悲天悯人的眼眸中充满怨恨,便是在他教导下的平静如水他都受不了。
得到过偏爱的人,怎么忍心注定陌路。
更何况找人替代薛闻这个选项,简直天方夜谭。
千秋万世,四海列国,他也就遇见了薛闻这么一个傻姑娘,便是旁人再好,那也不如薛闻的半分好。
他这要一个薛闻。
所以他在两人开口,要将话语说明白之前,主动做了他最瞧不起的逃兵,开口说道:“我还有奏折没有批完,你先用膳吧。”
末了,他还补上一句:“不用等我”,好似就能掩盖到时真的薛闻没有等他的难堪。
那两只被他驯好想用来讨好薛闻的小狼崽留在了原地,秦昭明自己也不知道他就近希望它们能够留下,还是一并被撵出来。
此刻,他只是一个嫉妒小畜生又什么都不敢做的懦夫。
-
东宫官员按照前朝配比,詹事府比拟尚书省,左春坊比拟门下省,右春坊比拟中书省,剩下九寺五监六部格也均有齐备。
秦昭明是很忙,但也没有忙到要事必躬亲的地步。
晚间宫门准备下钥,官员准备下值,秦昭明来的时候刚巧见到了关于今日朝会上水患的讨论。
昌平帝早有想要节制太子之心,却又不可能真的抑制太子,所以只能将到了年龄的皇子暂且不允就藩,先涉朝中事。
水患一事交由被册为彭城郡王的三皇子和北平郡王的四皇子联合工部官员主理,东宫在这件事上并未被点将派遣出官员。
这本应该是小事,毕竟为官经上说了,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只要不做谁能抓住他们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