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基建,她带跑了全文炮灰(47)
小的那几个听了这话,顿时闹腾不已,惹得郑村长十分头大。
好在有郑村长的两个儿媳出面安抚,并说会跟着一起去,郑村长这才放心,上了驴车,催着赵时悦赶紧出发。
*
大湾村因地势得名,瓦窑镇则是因十里一窑而得名。
郑村长所说的大师傅姓鲁,就住在镇子西边,偌大的青砖四合院,还是分了前后二进的套院样式,可见其家底十分殷实。
鲁大师傅不在家,出来招待郑村长的是大师傅的儿子鲁大郎,同时也是继承了鲁大师傅所有衣钵,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嫡传大徒弟。
其大名叫鲁公尺,容貌和身材都只是寻常,年岁和张宏宾差不多大,估计也有三十四五左右。
郑家虽只是普通农户,可却出了一位麒麟军都伯,因此鲁公尺对郑村长十分客气,又是叫人看茶,又是连连致歉道:“哎呦,郑叔您来得实在不巧,这不是大小姐刚从蓟城回来了嘛,我爹昨日便进城送账本去了,说是要跟大小姐仔细交代一下这些时日砖瓦窑和木材生意的事情。”
听这话的意思,原来人家这还不只是简单的“房屋承建公司”,而是集建材生产和出售为一体的“大集团”啊。
郑村长闻言,同样客气:“怎么就不巧了,巧得很!我又不找你爹,我就是来找你的。”
郑村长这话其实也不假,鲁家父子连那些世家大族所居住的华丽宅院都能建,给他们修建两个农村小院实在是大材小用,找谁都是一样!
郑村长简单跟鲁公尺介绍了赵时悦他们的身份,又说了他们想要在冬至之前建好房子的事。
鲁公尺闻言,目光扫过赵时悦和张宏宾二人,眼底藏着几分思量,面上却半点不显,积极又热情道:“你们倒是赶巧了,这都快立冬了,一般也没人赶着动土,别说是我爹了,就连我们师兄弟也刚好闲下来一多半,不过如今这活计叫我先听见了,可就没他们份儿了!”
鲁公尺话是这么说,可具体的却什么都没多问。
知道郑村长他们还要去县衙拿地契,便只说明日会亲自来大湾村瞧瞧地基,到时候再商量院子该如何布局、砖瓦木料要买多少等大小事宜。
郑村长见事情说定了,又寒暄几句后,便带着赵时悦他们离开。
只是三人坐着驴车朝县城方向赶的时候,郑村长却突然道:“鲁家表面上虽是光鲜无比,可实际上却不过是依附于少将军的匠户而已,一家子的身契都在大小姐手里。”
就在赵时悦险些要误以为,郑村长是看不起鲁家父子的时候,郑村长又道:“不过这样的人家,才更得主家信任,平日来往,万不可轻视,更不能随便得罪。”
郑村长这是在提点赵时悦两人呢。
两人感谢过后,便也记在了心里。
三人再到县衙时,县衙大门早开了,刑礼户工等六房书吏,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张宏宾一家只要了官府划定的荒地亩数,因此不用再补银子,就能拿到地契。
赵时悦多买的一百一十亩荒地,则要补交五百五十两银子,以及衙差丈量土地的辛苦费,加起来一共是五百六十两银子,比之前的预算还少了些。
五百多两银子可就是五十多斤,揣在身上能压得你喘不过气!
至于银票,那是要在和平盛世,商业得到大规模发展时,才会出现的玩意儿,这个世界暂时还没有。
赵时悦提前跟系统兑换的是金子,有二十两一个的大金饼,也有二两重的金豆子,整整六十两,六斤重,揣身上同样是沉甸甸的。
给了金子,地契到手,是用羊皮纸写的,上面还盖了两个红彤彤的印章,据说一个是县衙公印,一个是县令官印。
赵时悦仔细将地契收好。
三人从县衙里出来,又拐进了一条胡同里,去了铁匠铺。
张宏宾想打一口铁锅,赵时悦除了同样想打一口铁锅之外,还想再打一把菜刀。
武襄县铁器管理同样严格,铁匠问清楚铁锅菜刀的尺寸规格,又仔细记下了赵时悦他们的身份信息后,一共收了他们二两银子的押金。
可最后却说,还要先到衙门报备,等确认了赵时悦他们的身份信息之真伪后,才能在县衙里领到足够量的生铁,然后才能开始打造铁锅菜刀。
这前前后后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意思是买口铁锅,还需要提前半个月定制,如果买家身份存疑的话,还不一定买得到!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铁器管控,还真是非一般的严苛!
细细碎碎的杂事忙完,同样还不到午时。
赵时悦三人也不在路上耽搁,赶着毛驴一溜小跑,才三十分钟不到,就到了家。
上山捡榛子的人还没回来,张宏宾和赵时悦都不放心,卸了车,栓好驴,又一起去了村子北边的大青山。
第三十六章
连绵大青山, 百里不见头,千里不见尾。
大湾村北边的山岗不过是大青山山脉的一小段而已,只这么一小段, 竟还依次又被划分为葫芦坡、牛头岭、老虎林等等。
当然, “大青山”也只是老百姓口里的通俗叫法,在舆图地志上, 它还有另外一个正经大名,叫凌懋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