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基建,她带跑了全文炮灰(91)
赵时悦继续催更道:“再然后呢,再然后呢?”
曹善拂一巴掌拍开某个人的吃瓜大脸,没好气道:“这种莫名其妙之人,我躲还来不及,哪有什么然后然后,再然后!”
至于晋王与梅令娆那些苟且之事,曹善拂提都不想提,怕脏了自己的嘴,也污了时悦妹妹的耳朵。
赵时悦腰背一软,又咸鱼似地躺回摇椅上,小说变成了现实,果然就变得无趣了。
曹善拂并不关心晋王与梅氏女之间的桃色情事。
送堂妹出嫁后,她又在邺城呆了一个多月,叔父率领三万虎贲襄助晋王的消息,也是曹善拂连夜骑快马,亲自传回来的。
她回来还没歇上两日呢,又要忙着安置西河难民。
说起西河难民,赵时悦倒是知道一些,插嘴道:“我听桂花婶子他们说,上游柳林滩边上多了一个新村子,说是西河那边来的难民建的,有两百多人呢,一个个瞧着瘦得跟枯骨似的,可怜得很。”
曹善拂点头道:“按照惯例,原本是该打散了零星安置的,可那些人受过大难,初到此地,惶惶不安,打散了反倒不妙,索性就全都集中到一起,多半也闹不出什么事来。”
有麒麟军在呢,真要闹出事来,也好解决。
曹善拂按了按额头,有些忧愁道:“衙门里派人帮他们搭建好了茅屋,也划好了荒地,可惜却错过了季节,要种粮食已是来不及,又遇上汛期,水车也无法搭建,哎,等到明年春耕,还有六七个月呢,再到秋收,又是六七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口粮便是一大问题,衙门里虽有救济,却也有限……”
赵时悦心想:这不是又轮到我来做好人好事了吗。
赵时悦十分积极,连借口都找得十分敷衍,热心道:“曹阿姐,我和妮妮、寄奴当初也是逃难来的,也许是同病相怜,见不得有人比我还惨,你看我能帮他们一二吗?”
曹善拂似笑非笑道:“你打算如何帮?”
赵时悦脑子转得飞快,试着提议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捐一些粮食,到时候混在衙门的救济粮里,只当是赠给他们的,不过也不能全靠赠送,我之前无意间在果园里发现了一种红薯,根块可当主食,如今赶种豆麦确实来不及,但可以让那些难民种红薯啊!”
这才七月初呢,剪枝压藤,抓紧时间种下,赶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收获,完全是来得及的!
曹善拂一下子从躺椅上坐了起来,急切问道:“什么红薯?长什么样子?块根真的可以当主食?”
赵时悦就是个藏不住半点好东西的炫耀猴,当即便拉着曹善拂道:“走走,曹阿姐,我带你去瞧瞧,瞧瞧你就知道了。”
两人带着草帽,顶着老大的太阳,拿着锄头就往红薯地里走。
伺候曹善拂的丫鬟想要跟上,却被曹善拂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百亩果园,见缝插针地种着将近六亩红薯,全都是赵时悦反复压条,扩展种植的结果。
因为压条时间不同,这生长速度自然也全然不同。
最晚压条的地里,红薯滕段上才刚刚长出两寸枝杈,最早压条的那半亩地,如今都已经快要收获了。
赵时悦没动那五十株母苗,就在最早的半亩地里,挖开一小节土垄,只从两株还未完全成熟红薯苗子底下,就收获了大小十几根红薯。
曹善拂拿过一根仔细打量,问道:“这就是红薯吗?两株竟然能结这么多?”
赵时悦点头道:“恩,这两株挖早了一些,本来还能在地里再长长的,等到月底的时候再挖,还要再大一些,这半亩地至少能收八、九百斤左右吧。”
她这果园里的土地这么肥沃,又旱不着,涝不着的,这点产量实在有些对不起土壤,跟后世果然没法比。
这样算下来,一亩地大概能收获将近两千斤红薯。
风调雨顺的时候,良田一亩,顶多也就只能收获两石(两百多斤)小麦。
曹善拂激动得心在抖,手也在抖,努力平复了好半天,才勉强恢复镇静。
赵时悦在沟渠里洗干净两根红薯,皮都没削,直接拿起一根就啃,脆甜脆甜的,个头虽然小了一些,但味道却是不差的。
赵时悦递了一根给曹善拂,问道:“曹阿姐,你要尝尝么?”
曹善拂也不嫌弃,咬了一口,品了品滋味,这红薯外皮紫红,芯子淡黄,口感脆爽,味道清甜,倒是个很好的东西。
曹善拂好奇道:“不知红薯煮熟了,又是什么滋味?”
“曹阿姐尝尝不就知道了。”赵时悦领着曹善拂又回家去,将洗干净的十来根红薯,直接上锅蒸。
蒸熟后,赵时悦自己吃着倒是没觉得有多特别。
曹善拂和赵妮妮、赵寄奴三人,却实实在在地惊艳又惊叹了好一阵。
得了曹善拂的肯定,这好人好事也就用不着赵时悦亲自操心了。
她甚至连捐赠的粮食都不打算自己去县城里买了,直接给了曹善拂五十两银子,委托她买一千斤豆麦,混在救济粮里,顺道就一起赠送出去了。
曹善拂无奈道:“行吧,时悦妹妹既然信得过我,我必然不会辜负你的。”
又补充道:“对了,柳林村的难民这两日估计已经开出来一些荒地了,红薯该如何压条种植,只有妹妹知道,我明日带人来剪藤条,妹妹到时候可不能躲懒了,还要劳烦你教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