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基建,她带跑了全文炮灰(92)
赵时悦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第五十九章
曹阿姐办事很有效率, 只过了一日,就凑齐了两千多斤粮食。
运粮的衙差路过大湾村。
曹善拂见赵时悦无所事事,便带着她一起, 去柳林村那边瞧瞧。
瞧瞧那些难民适应得如何了, 再让赵时悦提前指点指点他们土地该如何规整,好尽快压条种上红薯。
前天夜里下了雨, 昨日太阳一晒,大青山里不管野菜菌子,都疯了似的长。
赵妮妮要跟着张行嘉他们一起, 去葫芦坡那边捡菌子,打野兔。
赵寄奴人小, 谁都不乐意带他。
赵时悦索性将小娃娃抱上马车,跟着曹阿姐一起去柳林村。
初升的红日还不算太热,大河边上, 水土丰茂,山川秀丽。
如今没有人拿鞭子赶着,赵铁柱一家倒是起得更早了。
天边的星子都还没完全落下的时候,他就已经带着两个年长的儿子, 拿着从衙门里借来的农具, 去荒地上忙着开垦了。
他和大儿子、二儿子都有八亩地的开荒份额,加在一起是二十四亩,全划在一块地方。
早出晚归地劳作,才三四日的功夫, 父子三人就已经开出来至少十亩地了。
张铁柱抓了一把深褐色突然, 可惜道:“这地可真肥啊, 哎,今年是赶不上种粮了, 倒是可以种一些豆角、南瓜,再去山里寻一些野果野菜,应该能撑到明年收获吧。”
张铁柱其实也不贪心,往年他们也是这样过的,地里就算收了粮食,也会被兇虏人全部抢走,能赏他们一些麸皮就不错了。
张大树笑得满足,道:“阿爹,县衙里的老爷们可说了,这些地开出来都是咱们的,等熬过今年,明年就好了。”
张铁柱笑得释然,点头道:“对,熬过今年,明年就好了,明年还不用缴粮税,要后年才开始缴呢。”
而且只缴一成半,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就在此时,张小树从南边急急跑了过来,瘦巴巴跟个猴儿一样,声音倒是洪亮:“阿爷,那日帮我们搭茅屋的差老爷们又来了,还跟着两位贵人小姐,一位贵人少爷。”
张铁柱吓得下意识地手脚发抖,缓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已经是不是西河,这里的差老爷们,也不是西河的兇虏强盗。
张铁柱招呼张大树和张二树道:“走,过去瞧瞧,莫要怠慢了贵人和差老爷们。”
张铁柱最大的儿子也只有十八、九岁,就是他自己,其实也只有四十岁左右,跟桂花婶子差不多是同龄人,可瞧着却比桂花婶子显老多了,完完全全就是两代人的模样。
短短几日,从无到有,想也知道不可能搭建得出什么像样的房子。
挤挤挨挨聚在一起的十几间茅草棚子,连地基都没打,只立了个木头框架,盖上茅草房顶,不漏雨就算完事儿。
这本来也只是暂时落脚的地方,起个短时间过渡的作用就行。
县衙里的差役在昨日之前,就赶着时间,将各家各户的宅基地和荒地都划好了位置,后续要如何建房,日子该怎么过,还得由张铁柱他们自己规划,自己动手。
在西河国当田奴的时候,张铁柱他们都只能住在牲口棚里,如今有专门的住处,还有属于自己一家的宅基地,没有人是不满足的。
那宅基地刚划好位置的时候,张铁柱一家就趁着开荒休息的功夫,将灌木杂草全都挖干净了。
他过两日就打算带着儿子上山砍梁柱,下河捡石头,尽快造两间结实的茅草屋子先住着。
到时候也就不用再跟其他难民一起,十几二十人地挤在同一个棚子里。
跟张铁柱一家是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不过此时却全都放下了活计,聚集在了茅草棚子前面的荒地上。
有过先前的几日接触,再见到县衙里的差役时,这些难民面上虽还带着几分紧张,却无先前的惶恐之色了。
张铁柱作为新任村长,胆子不得不更大一些,小心问领头的差役道:“敢问官爷,不知道今日又有什么吩咐?”
领头的衙差叫胡水生,三十五六岁,是个管着十五名衙役的小班头,平日里也受人尊重,可还是头一回见人这般诚惶诚恐。
胡水生有些不自在道:“现如今才开垦出来荒地,怕是也赶不上种粮了,离着明年秋收还有整整一年呢,既然是少将军亲自将你们从西河那边带到这里的,便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饿死,好在大小姐和赵姑娘心善,特意运了两千多斤粮食过来,好心接济你们。”
胡水生说到这里,又吩咐道:“张村子,快别愣着了,都去拿了装粮的罐子、袋子,过来排队领粮食吧,两千多斤粮食,平摊下来,一个人能领十斤左右,等分完了粮食,这还有其它事情要说呢。”
受奴役和压迫惯了的人,即便天上真的掉下馅饼,一时也不敢张嘴去接。
张铁柱吞吞吐吐问道:“不不,不知领了这粮食,贵人要我们拿什么换?”
他唯一的女儿,便是被兇虏强盗用半碗豆子给强行换走了的,自此再未见过,也不知是否还活着。
胡水生见他神色哀伤,心里有所了悟,忙安抚道:“粮食就是白送给你们的,不要你们拿什么换,只消记住大小姐和赵姑娘的恩情,好好活下去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