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沅:难怪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光棍一条。我明确地告诉你,真爱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赵洵对手指:你想要十亩大寺就直说嘛。
☆、秋风讹寺
堂中肃然,檐下的铁马当当作响,风雨往来。
赵洵应允,小乙扬声道:“高僧请进。”
飘瓦闻言,便带着阿沅一同进来。赵洵端坐太师椅,并不起身,只请飘瓦坐下。飘瓦终于肯松脱阿沅,阿沅只得自在下首坐下。
赵洵此时对身边一位青衣男子,淡声道:“沏茶来。”
和尚认得那男子,姓程,单名一个莲字,年纪不过二十。原是江南第一名楼浔阳楼的掌勺名厨。那浔阳楼傍着浔阳江头,荻花瑟瑟,不少名家借他家高楼吟诵过江景。更兼彼处码头,汇集天下新鲜物产,惹来许多刁钻的食客。多亏程莲厨艺精湛,那些远客为难之下,竟没有不满意的。
只是和尚没想到,这程莲不在浔阳楼,却甘心在筱园管些三餐吃食、糕点茶水。
当个家厨,委实大材小用。
此时,程莲退下,常步影亦随他退下,几步走远,道:“程兄弟,你那三坛子好水,还在马车上,我去给你捧来。”
门内,和尚自然听见,心底啧啧。却不知那三缸子好水,有何讲究?
小乙此时已捧上一炉香,袅袅轻烟,满室静谧。那霍珍亦悄悄退下,不知筹备何事。
赵洵此时只坐定,并不言语。
只有和尚启齿,又道:“十亩大寺一事,不知少主意下如何?”
赵洵闲散道:“家父生前未曾提起此事,至于风灾卷走牛马,大漠年年如此,并不稀奇。”
“少主竟以为和尚妄语诳人?”和尚故作惊诧,满脸无辜。
阿沅一听得这句,心下已叹气。
依阿沅与和尚的交情,和尚每每语态无辜,多半在扯谎。只是他胆子忒肥,胃口也着实不小,竟当着逍遥楼一干人等的面,诌出老楼主许下十亩大寺的胡话。
赵洵看一眼和尚,又看一眼阿沅。阿沅身上穿着旧衣,头上半件首饰也无。
赵洵缓了几分,道:“怎敢猜度高僧?只是不知高僧要多少银子?”
和尚道:“修建寺庙,非一日之功,小僧也没有个准数。最稳妥,容小僧按月到府上支领银子。”
逍遥楼诸人一听,莫不暗哂。就连阿沅,也要敬佩起和尚的脸皮之厚。
和尚却浑然无碍,又添道:“扬州佛造工匠,手法精妙。我瞧少主生得菩萨一般,不如依少主容颜,造一座伽蓝尊者,金身华盖,珊瑚莲幔,供奉殿中。不知少主意下如何?”
逍遥楼一干人忍俊不禁。赵洵倒没想到,佛家也出这等无赖。
他略略一顿,问道:“伽蓝尊者省了罢。既要造寺,不知寺要建在何处?寺名如何?”
和尚娓娓道:“小僧游历大江南北多年,只在离此处数十里外、锦屏山上,看中一座废寺。寺名不妨随它的旧匾,就叫白马寺。”
赵洵道:“高僧既已定下,逍遥楼自当守约。”
说着,赵洵又向小乙吩咐道:“若高僧来筱园支领银子,你好生招待。”
小乙领命。和尚大喜,道:“施主菩萨心肠,做下这桩大功德,今生定当修得善果。”
今生修得善果?
这话倒像刺伤谁一般,逍遥楼诸人脸上不喜。
赵洵却无碍,道,“只有一事,还未向高僧言明。”
“施主请讲。”和尚道。
赵洵道:“既是筱园造寺,那白马寺自是逍遥楼的家寺。寺中收留何人,养几个僧侣,都要报知我府上。不知高僧意下如何?”
和尚一听才知赵洵不是寻常好打发的,但和尚想着钱财一事,道:“家寺野寺,都不是大碍。只是我寺中,只收留一个种菜丫头,并无不妥之处。”
赵洵微微一笑,并不反驳。
阿沅只知这赵洵几句言语之间,已将白马寺收为逍遥楼附庸。
此时,程莲逐一奉上茶来。和尚神情自若,还与他问答茶水一事。
程莲微笑道:“小可有些水癖。”
和尚奇道:“怎个水癖?”
程莲道:“小可在筱园中贮下四五石大缸,有桃花露水、黄梅雪水、暮冬雪水之别。风雨时,芭蕉叶或竹笠叶覆盖。晴时,则受暄日寒月之气。若用此水煎茶,较寻常甘美。”
和尚饮口新茶,悠然道:“果然。”
常步影端着漆盘,摆着三个样式各异的紫砂壶。程莲又沏下两套新茶,一轮献给和尚,一轮捧给阿沅,道:“二位再饮这两杯。”
和尚也不客套,逐一尝味。阿沅也饮了几口。
程莲问道:“不知二位,可尝得些微不同?”
和尚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却反问道:“这三个茶壶似是不俗,不知怎么个名色?”
程莲微微一笑,逐一指着,讲道:“这一个样式,好似竹节,故唤它作苦竹君;这一样式呢,若盈盈细腰,我谓之楚美人;还有这一样式,好似冬瓜段,我谓之心宽和尚!”
逍遥楼众人忍笑。
飘瓦再傻,也晓得程莲拿他取乐。他却也不急,只道:“这三杯茶水,小僧实是不知是何水所沏?”说着他又转向阿沅,问道:“檀越,你可晓得?”
阿沅放下茶杯,道:“苦竹君所盛,是暮冬雪水。”
程莲微笑,道:“姑娘尝得不错。”
阿沅道:“不是尝得,只是猜得。”
“何以猜中?”程莲故意问道。
和尚已会心,笑道:“是了。漪竹覆雪,是谓苦寒。古辞桃花美人,那么楚美人的腹中,自然是桃花露水了。只剩下一壶心宽和尚,被在座诸位讥诮,也只能如梅子一般苦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