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114)+番外

作者: 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吃到饱莫非是随便吃的意思?”

丰弘阳好奇地多问了一句。

小伙计笑容真诚。

“没错,就算您再吃十个馒头,也还是五文。不过只能堂食,不能带走。”

丰弘阳微微挑眉。

辣子鸡和小炒肉显然都是纯荤菜,四样素菜听起也不算敷衍。

三十文钱,如果能吃到合口的炒菜,丰弘阳实在不愿意再去喝羊汤或者吃馄饨。

“那我要辣子鸡、烧豆腐,嗯……再来一份冬瓜吧。”

巧的是今天的这几个菜都是他爱吃的。

还没等多久,“套餐”就端了上来。

这回上菜的换成了一个小姑娘,别看年纪小,端菜的手倒是挺稳当。

“客官,您的套餐。”

木制的餐盘在面前落下,每一道菜都堆到冒尖,丰弘阳不动声色地吸了一口气——

在外面闻到的就是这个味儿!

他从筷子筒里抽了一双筷子,连茶水都没顾上喝两口,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自己的午食。

首先下筷的是辣子鸡。

丰弘阳爱吃辣,但食肆里辣口菜肴做得好吃的真不算多。

因为齐南县的人吃辣水平一般,很多所谓的辣口,只不过放了几个辣椒当点缀。

但这道辣子鸡一入口,丰弘阳就知道为什么自己点菜的时候,小二还要特地嘱咐一句,说这道菜是麻辣口,问他是否能接受。

鸡肉斩成小块,事先过油煎过,口感是焦香的,这一道步骤令鸡肉紧实地缩在一起,但居然没吃到什么碎骨头。

除了鲜红的辣椒外还有不少麻椒,让丰弘阳感觉自己的舌头被香得麻酥酥。

口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来,让他不得不赶紧吃了一大口米饭。

米饭咽下去,他继续吃烧豆腐和烧冬瓜。

冬瓜和豆腐都是便宜的食材,虽然丰弘阳不愿回忆,但县学里的烧饭婆婆的确常做。

豆腐飘在如同白水的菜汤里,上面粘着几根可怜巴巴的葱叶子,冬瓜块则泡在酱油当中,吃一口需要喝一壶水。

和那些相比,此时他正在吃的东西显然出自一个手艺极好的厨子。

丰弘阳舀了一勺红烧冬瓜的汤浇在米饭上拌了拌,只觉得红烧肉的肉汁也不过如此,怪不得书中曾写,酱烧冬瓜可以赛肥肉。

一顿饭下来,连送的腌萝卜条都被他吃得一根不剩,甚至想当场为这份三十个铜板的套餐赋诗一首。

同时由于吃得太过专心,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不久前空了一半的食肆,眼下已经坐满了人。

丰弘阳不喜吵闹,当愈发嘈杂的说话声响起时,立刻快速吃完了最后的几口,抬手招呼跑堂过来结账。

回县学的一路上,他肉眼可见地心情极好。

既然学塾附近多了这么一家食肆,往后就再也不必担忧中午的伙食了,这个好消息,还需回去告知其他饱受饭堂之害的同僚们才是。

午间和丰弘阳一样的食客还有许多,并和秦夏设想得一样,秦记简直差不多成了附近包括县学在内的,各个学塾夫子们的“工作食堂”。

三十文一份的套餐连续数日,午时尚未结束便销售一空。

丰弘阳第三次来时,果断选了靠窗的单人位子。

他上回离开时就盯上了这里,奈何上次来晚了,这一排已经坐满了人。

面前的长条桌案较为细窄,但足够放得下一个人的餐盘,桌面擦得很干净,看不到一点可疑的油渍。

靠墙的位置装饰着小号的纯色花瓶,里面插着两三支装饰用的绢花。

很少有街边食肆会在这些事情上花心思,更别提墙上甚至还有几幅卷轴挂画。

只不过画的不是花鸟鱼虫,更非仕女人物,而是吃的。

也非做好的菜肴,而是各色食材。

鲜活的鱼虾蟹、黄绿相间的各色菜蔬、一筐花样繁多的蘑菇菌子、还挂着露水,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香甜果子……

看得出并非出自什么大家之手,可画的内容却是丰弘阳从未见过的,扑面而来一股活泼泼的热闹。

店主人别有巧思,而不是一味附庸风雅。

他看得入神,险些让菜都凉了。

丰弘阳一边吃今天套餐里的地三鲜,一边抬头赏画。

选的另一道素菜是麻婆豆腐,鲜辣辛香,让他觉得自己不小心点,会连着舌头一起吞下去。

他破天荒地多花五文钱又加了两碗饭,吃得肚皮滚圆,打起饱嗝。

付账时,熟悉的小伙计笑着问他要不要出钱买饭票。

“托诸位老爷的福,小店自开张以来生意尚可,故而掌柜的决定回馈宾客。一张饭票就是一顿套餐,平日里十张要三百文,最近七日买来只要二百八十八文,且还送您一张券,拿着这张券,赶明儿您来吃小炒,白送您一道三十文的菜。”

已经是秦记食肆忠实顾客的丰弘阳,没有多做考虑,立刻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摸碎银子。

这等好事,现在不买何时买?

他原本就时常来吃,便宜一文是一文,何况人家还多送一盘菜。

碎银送出后不久,饭票很快拿到了手,丰弘阳有些意外地端详着手里称得上精美的纸笺。

显然这家的掌柜去定制了一枚较大的印章,写明了“饭票”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再以印泥端正印好。

上面唯独空出了日期的位置,这部分以墨笔写就。

写好后又在其上叠盖了一枚“秦记”的圆印,大概是为了避免人为篡改。

送菜的纸笺被小二叫做“代金券”,用的是纸坊售卖的现成纸笺,和饭票相比有一定的厚度,细嗅还有淡淡的香味,便是转送给旁人,怕是都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