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妇撞了头,爬起来后良心发现了(195)+番外
苏如意:“娘,你屋里的新床单呢?怎么没有铺上?”
张氏看她一眼,拎着钱袋子的屁股一扯,里面的东西都滚了出来。
”我跟你似的有啥好东西要赶紧用上赶紧吃上?马上要过年了,我等过年再用!你快来看,这些也是官老爷送来的!”
十个银疙瘩,十两银子呢!
张氏摸着银子,“昨日来的那个大人说了,四两银子是那两个不懂事的官爷还给我们的,剩下的六两是县令大人给我们家的……如意,这银子我是不是不该收?我当时想还给人家,县令大人的银子我怎么敢随便要,但人家不收,我只好拿着了……”
“收着吧。”
张氏:“行。这些零散的是没有用完的,李木匠那边收了1700文,人家说轴承贵。送瓦片的给了800文。剩下500文都在这里了。你数数。”
苏如意直接把所有的钱装进口袋,留了一块银子给张氏:“娘,这一两银子你收着,其他的我收起来了。"
张氏推手:“不要,你都收起来吧,我自己有钱,这些银子在我这里放两个时辰我啥事都干不了。”
以前攒几年才能攒到的银子,人家一趟就送来了,感觉怪怪的,拿在自己手里像捧着火炭一样。
“那我把500文散钱给你,娘,你是家里辈分最高的,手里当然要多存点钱。”
苏如意不由分说就把钱袋子里面的500文掏了出来。
“娘,县城有多远?”
“县城?那比通州城还远,到通州城走两三个时辰,到县城那得三四个时辰。你问这个做什么?我们村去也是去通州城, 不去县城,去通州城一日之内还能赶回来,县城赶不回来。”
张氏生怕苏如意又心血来潮往县城跑,有点紧张。
苏如意点点头,要是上面说这十两银子都是那二人犯错的赔偿,也就罢了,非要提一句剩下的六两银子是县令老爷给的,这不就是欠了人家的人情了?
不过人情往来么,有往才有来,以后把县老爷这人情还回去就是了。
苏如意回了一趟自己屋,把银子放进空间去。
一出来就看张氏在院子里捡着瓦片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仿佛那是一堆什么宝贝。
“如意,这瓦片啥时候铺?”
苏如意:“明天就铺。”
“自己铺还是外头找人铺?”
自己铺的话,明日刘翠儿和李宝珠就不用去镇上了,陆多田以前是铺过瓦片的,他指挥着怎么做就怎么做。
苏如意道:“娘,前头给我们家收麦子的那几个人我觉得不错,不如再请他们来帮帮忙,还是五十文……三十文一天,他们肯定比我们铺得要好要快。”
张氏心疼钱,但也觉得该是这样,陆多田再怎么指挥,家里的女人没有干过那个活,好端端的瓦片不要浪费了,再说了,家里女人也没有上过屋顶的,万一脚下一滑落下来了怎么办?
请人吧,放心。
张氏拍了拍身上的灰土就出门找人去了。
苏如意则拿着自己那一套学习的工具出门去找胡郎中。
第172章 学习新知识
胡郎中不在,这两日苏如意忙着家里的事情,胡郎中便拉着胡匀赶紧上山去采些草药。
“上次你胡叔去各个村子走医的时候,就给他们说了,今年就去了,让他们有病自己找过来治,你胡叔啊一门思想给你教东西呢!”
郎中媳妇道。
胡家儿媳道:“如意,你今晚上到我们家来学,我男人去考试去了,家里也没有别的男人,正好也给你做几顿饭吃,吃你们陆家的我们吃得都不好意思了呢!”
“是啊,我媳妇说得是,你就过来吧,学完了吃完了再回去。”
苏如意答应下来,说晚一些的时候再来。
张氏这边也与人家说好了,明天一大早就来铺屋顶,三十文一个人。
比起上次五十文的工钱这次消减了差不多一半,可人家也争着来,现在没有农活了,大家都闲下来,要么上山弄点山货,要么就是待在家里修缮自家的屋顶,若是有个挣钱的活路找上门,那可是难得的好事。
“你明天该留在家里了吧?”
“明天还要去一趟镇子。”
张氏:“……”
好吧,她啥也不说了。
晚上做饭的时候,苏如意才想起今天要做白米饭呢,又答应了去胡郎中家里吃饭。
那就顺便给人家也带两碗过去。
前头苏如意一直在想家里要怎么蒸米饭,没想到操作起来特别方便。
张氏先把大米放进锅里煮个差不多,然后用笊篱把米粒劝捞起来放进蒸屉,蒸屉上铺了纱布,米粒在纱布上面摊平,盖上盖子上锅蒸就是了。
蒸了小半个时辰,揭开锅盖,米香四溢,白花花的大米饭看得人胃口大好,苏如意拿筷子捣了一点放进嘴里,软硬合适,有股子微甜,好吃。
张氏拿着勺子挖出来一半放进木盆,盖好纱布,催着苏如意赶紧去胡家,都这个时候了,赶紧去,能学多少学多少,都快愁死她了。
苏如意到了胡家,喝了一碗水,胡郎中才领着大孙子回来。
“你可回来了,人家如意都来两趟了!”
师母赶紧迎上去给胡郎中拿下背筐,催着他赶紧去洗手,去教功课。
“人家如意太客气了,还拿了一盆子米饭过来,你快些多给人家教点东西!”
儿媳妇给端了洗手的水,胡郎中一边洗手一边问:“苏如意,你家的事情可算忙完了?”
苏如意:“还没有,明天上午我再去一趟镇子,下午就没事了。胡叔,我明天上你家来学习,我家要铺屋顶,不知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