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145)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可沈二蛋不是傻的,没在人没动手时候就拦住对方。而是在对方得手后,瞬间制服。

人赃并获,即便是想赖也赖不掉。

赵县令为官数载,什么人没见过。被抓来衙门的人,第一句话都是“大人,小人冤枉。”

没空听这人无意义的辩解,赵县令直接让小吏带人去了一趟刑房。

刚进去转一圈,那边就什么都招了。

不会这“小偷”只说自己虽是周家的奴仆,但所做一切都与周家无关。

是他自己鬼迷心窍,只想偷窃东西,对调换一事,咬的很紧,丝毫不松口。

赵县令和林县丞对于这事和周家家主有没有关系,那是心知肚明。

死契的下人不在庄子里待着做活,自己跑去码头偷东西,谁信呢?

只是这人咬死不再透露更多,赵县令和林县丞也没办法。

另外两人很快也被抓了回来,以为能从这两人口中问出点什么,结果二人也是一样,只承认偷窃,不承认调换。

至于为什么有一样的包袱,他们也说只是巧合。

包袱虽被找到,但里面只有一身破布麻衣。不过里面的东西还是不是原来的,就不好说了。

赵,林两人都知道周庄和瑾初农庄之间的龃龉,周合此人是个什么样的,他们也明白。

说这事和周合没关系,还不如说母猪能上树。

至于三人为何都宁死不松口,想来周合是拿住了三人在意的东西,没百分百的把握三人不会背叛,周合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

这事,只能按偷窃去定。

这事人赃俱获,另外两个也没准备潜逃,也逃不出去,衙役出去后很快就抓了回来。

他们承认的迅速,甚至没有辩驳。想来之前跑走,也不是为了跑,而是为了处理包袱里的东西。

三人口供统一,心性坚定,再撬也撬不开,除非周家现在垮了,三人搞不好能说出点东西。

赵县令不想在这三人身上再做无用功,只先按着偷窃的罪名判。

偷窃未遂,是打板子罚银子。

偷窃已遂,除了打板子罚银子外,还需要蹲牢房。

赵县令有些庆幸那沈二蛋是在这人动手后才捉人,不然打完板子,罚完银子,人还得放回去。

快速结案后,赵,林二人心里憋着火气。

好不容易丰水县能有点起色,让他们看到点希望,那周家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什么后果都全然不顾。

云怀瑾到衙门的时候,林县丞还在宽慰赵县令,好在事情没走到最坏的那一步。

路上的时候,云怀瑾就听去通报的小吏说了大概。

云怀瑾对此也怀疑就是周合指使动手的,那周合几次三番的派人与庄子里外出的下人,还有下工的村民套近乎,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眼下终于有个能搞垮瑾初农庄的机会,这人自然不可能放过。

到了县衙,林县丞将事情又更仔细的说了一遍,同时也说了县衙里的判决。

云怀瑾也知道对方咬死不松口,没办法就去定周合的罪。

哪怕民不与官斗,周合也不是真正的升斗小民,他背后也有家族撑腰。

别说这三人不松口,哪怕是松口了,县衙怕是都拿周合没办法。

云怀瑾接受了衙门的判决,对周合更加防范的同时,也准备再加大力度拦截周庄的生意。

赵县令和林县丞是真心为了丰水县好,两位大人即便也有自己的私心野望,可也无法因此否认,他们也确实为百姓谋生而着想。

林县丞为避免此事再发生,承诺云怀瑾会加强对码头的管理与巡逻。

云怀瑾也表示会在包装上,做一些防伪的标记。也会让伙计在铺子里对购买吃食的客人提醒,小心保管包袱,回去后第一时间检查,东西有没有被调包。

赵县令也难得的开了口,表了态,说会帮云怀瑾盯着周庄,若是对方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云怀瑾。

身为一方父母官,赵县令是不好有所偏袒。

可这次周庄实在是做的太过分,置县里所有无生计的百姓于不顾,置丰水县的于不顾,甚至搞不好还会牵连到他们。

周合行事如此,也不怪他人有所偏颇了。

云怀瑾离开的时候,林县丞暗示了他,这次多亏了一个叫沈二蛋的码头扛包工。

对外只是抓一个小偷而已,衙门不好出面嘉奖感谢。

便只能将消息透露给云怀瑾,由瑾初农庄这边表示。

虽说即便农庄什么也不做也没什么,但农庄想要发展,与为官也是一个道理。

民心不可失。

更何况,林县丞觉得这沈二蛋头脑清晰,行事有条理,也有一番看人的本事。

虽说此前有犯过错,但以他的本事,不想被发现其实并不难。

瑾初农庄想要发展,以现在的人手来看肯定是不够的。

这个不够不是指苦力,而是中间的管理层。农庄正是用人之际,后面工坊建起来,管事之人少不了。

他去过几次庄子,发现了庄子里忠心之人很多,可又有能力又忠心的,就如凤毛麟角。有用之人太少,前期也没有培养。

沈二蛋家里的情况如何,他通过小吏查来的消息,也清楚。若云庄主这时候有恩于沈家,是天时地利人和。

林县丞是真心希望瑾初农庄能发展的越来越好,这对整个丰水县都是有益处。

因此也算是以他为媒介,将这沈二蛋推到了云庄主的眼前。

不过他也只是提一下这个人,具体能走到什么位置,看沈二蛋自己的能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