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146)
其实哪怕林县丞不专门提醒,云怀瑾也是要感谢沈二蛋的。
这人是真的帮了云庄一个大忙,哪怕事情朝着坏方向发展,他后面虽能应对周庄一应阴损招数,可也定是要耗费不少心力和人情关系。
沈二蛋将一切扼杀在摇篮中,也让瑾初农庄在发展初期,可以有惊无险的度过这个坎。
林县丞也提醒了他,这沈二蛋曾偷过南城杂货铺的粮食,不过是未遂。
他想起来第一次去南城杂货铺遇到的场面,没想到那时候就见过沈二蛋。
知道张一金对沈家了解,云怀瑾没急着回庄子,而是去南城杂货铺,向张一金打听沈家的事。
张一金并不知道沈二蛋抓了小偷的事,有些好奇云怀瑾好好的问沈二蛋做什么,但也只是心里好奇,该说的还是全都说了。
沈家是过的什么样的日子,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那铜锣巷里几十户人家,没一家日子过得像沈家那样的。
云怀瑾听了沈家有个卧病在床的父亲,一个双腿残疾的大哥,还有四个年幼小豆丁后,也能感受到压在沈二蛋肩头的担子有多重。
他知道林县丞这人提什么人,说什么话,都是有深意。
区区一个抓到小偷的人,并不值得他亲自张口说。
林县丞的未尽之语,云怀瑾能明白什么意思。
同时也从林县丞的描述中感觉到,沈二蛋是个可用之人。
至少不会比周海草差。
而林县丞第一时间告诉他沈二蛋的事情,想来也是知道沈家艰难,想要他收下沈二蛋,也是为自己培养臂力。
云怀瑾感念于林县丞的苦心,让张一金备了不少吃的穿的用的,也由他领路,直接去了沈家。
破旧的院门被敲响,沈大郎停下手里折元宝的动作,警惕道:“谁啊?”
铜锣巷巷口窄小,马车进不来,便只能提着东西走进来。
东西太多,张一金争过大半拿着,剩下的那些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叫东家拿。
也因为巷子窄小,外头有什么动静,四邻都能听见。
张一金以前家里日子也艰难,知道好东西要先藏着,不然只会引起祸端。
因此他声音压的很低,“我是杂货铺的掌柜,今日前来有事相商,还请郎君开门见见。”
听到是南城杂货铺的掌柜,沈大郎赶紧让三玉去开门。
他家二蛋偷过人家东西,结果最后还靠着张掌柜才得一份糊口的活计。
现在这时节,哪怕是码头扛包工,那也是难找的。很多青壮都不要,他家二蛋年纪不大也不高壮,被码头管事收下,那是真的正儿八经的承了杂货铺张掌柜的人情。
二蛋在第一次拿钱的时候,买了鸡蛋送去杂货铺给张掌柜表示感谢。
结果对方没要,只让二蛋拿回来给家里弟妹补补身体,说真要感谢也不急于这一时。
鸡蛋对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确实是大补之物。沈大郎知道张掌柜是心善,找了个由头让二蛋拿回来,叫他一家子补补身体亏空。
若非双腿难行,家里也需要他照应着,沈大郎都想爬去杂货铺感谢张掌柜。
现在听到张掌柜来了,沈大郎一刻也没耽误,赶紧叫三玉去开了门。
沈家几个小的对张掌柜也是心怀感念的,因为对方给二哥找了个活计,他们三天就可以喝一碗冲鸡蛋。
虽然是四个人喝一碗,但是总比一口都没有的好。
沈父在屋里听到外头动静,知道是家里的贵人来了。他想叫人,可又怕自己病气过给了贵人,只能按压下情绪,默默的听着外头有些偏小的说话声。
三玉开门后,就见一大堆的油纸包还有好几个大包袱。
张一金手里怀里全是东西,他视线受阻看不到人,便只能一边往里走,一边小声的说:“让让,让让,别撞着了。”
三玉闻声赶紧往边上避让,张一金好不容易进门后,第一时间将东西放下,然后转头去接云怀瑾手里的东西。
院门被三玉第一时间关上,她关好院门后,看着地上满满当当的东西,心砰砰砰的直跳。
她闻到糕点的甜香味了。
而且她也不是真的年幼无知的孩童,十二岁的年纪,也知道有人拿着这些东西出现在家里,是什么意思。
这些东西,大概率是给他们家的,但为什么给,三玉不知道。
沈大郎更是一眼看出,他不解的看向张一金和云怀瑾的方向。
他通过观察,能够分辨出二人谁是张掌柜,也猜到了站在张掌柜前面一点,英俊非凡的哥儿是什么身份。
张一金在沈大郎开口前,就先介绍了云怀瑾的身份,“沈大郎,这位是我们瑾初农庄杂货铺的东家,这次来是为了感谢沈家二郎的。”
他将沈二蛋码头抓小偷的事情大概说了,这一路走来,他也琢磨出沈二蛋这次不仅仅是抓小偷这么简单。
不然东家也不会亲自来沈家感谢,让他带点东西来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沈大郎也不是什么愚笨之人,他很快就明白过来,二蛋这次误打误撞,走了大运了。
他看着那一地的东西,知道不能推脱。毕竟收下了,这人情便能了。若是不收,反而是让人不放心。
沈大郎拱手诚恳道:“二蛋不过是举手之劳,云庄主实在是破费。”
云怀瑾见沈大郎没有推脱,心知他是想着收下后,彻底了解这恩情,不贪图更多。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沈大郎,对方身形瘦削,左腿小腿处空空荡荡,右脚穿着双破旧草鞋,少了大半个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