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43)
张一金说起沈二蛋,心里也唏嘘不已。
这少年也是个苦命人。兄长兵役期间断了一条腿,去年年中被送了回来。
家中还有四个弟妹,与常年卧床的老父。母亲在五年前生下幼女后离世了。
许是家里揭不开锅,所以沈二蛋才来偷窃的罢。
不过不管到底是因为什么,偷东西总归是不对。且偷的还是他主家的铺子,不是他自己私人的东西,不报官都不行。
他虽对沈二蛋有些同情可怜,但他们这样的人,有这种东西只会害苦自己,旁的也没多大用。
只希望沈二蛋这孩子经这一遭,以后能走向正途,莫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云怀瑾没再多问此事,而是仔细的打量起铺子。
南城的铺子比北城的铺子还要大一些,也是两层高带个小院子。
一楼的货架摆的满满当当,比起北城的空旷,显得杂乱许多。
他一路走,就问了张一金一路的货物价格。
米面糖油这些与专门的铺子差不多一个价,杂货铺里买的好处就是不用多跑,别的也没其他。
做的都是周围人的生意,若不是背靠着云庄,米面粮食这些不需要额外购买,省不少货钱,铺子早关门了。
其他的一些针头线脑的,也是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南城杂货铺的点心倒是卖的比铺子里的便宜些,张一金说这些点心都是在北城那边的杂货铺放了一阵,没卖出去的。
就都运来南城这边,降价去卖。
别说买的人还不少,反正都能吃,又没坏。虽说口味没刚出炉的那么好,但他便宜啊。
舍不得买贵价的新鲜点心的人,就爱来南城的杂货铺里买降价处理的。
云怀瑾闻言,只觉得一个敢卖一个敢吃。
他很想说别卖这些点心了,不然人吃出问题来,可怎么办?
正想着,就见一背着箩筐,身着褐色短打,腿绑布条,脚穿一双破草鞋的老者进了杂货铺。
那箩筐里趴着个小娃娃,看不出几岁,个头小小的,人也瘦的很。
“掌柜的,我想买一包点心。”
老人家只跨一步进了铺子,脚后跟贴着门槛,不敢往里多走。
他有些局促,尤其是在看到穿着锦衣的云怀瑾后,连头也不敢多抬。
怕冲撞了贵人,说话都磕巴起来,“听村,村里人说,这铺,铺子有便宜,点心卖。这,会还有不?”
张一金先是和云怀瑾告罪一声,随后走到摆放点心的货架前,问老人家要哪种。
“点心还有,有十文的,十五文的,还有十七文的,二十文的。老人家要哪一种?”
听到点心还有,老者苦巴巴的脸上总算有了点笑容,他连忙道:“就要十文的。”
张一金拿点心的时候,云怀瑾看到那老人家在破旧的打满补丁的衣服里掏了好久,才掏出一个灰色的布包。
打开布包后,粗糙微抖的手从里面小心的捏出十枚铜钱。
那灰布包里就还剩下三枚。
老人家小心的把布包里剩下的三枚铜钱包好后,重新塞到袖子暗袋里。又数了两遍手里的铜钱,这才给张一金递过去。
接了铜钱,张一金把点心递给对方,语气颇为严肃,“这十文钱的点心放不了几日,最好在三日内吃完,不然后面再吃轻则闹肚子,重则丢命。可千万别省,放过了时间又舍不得扔啊。”
老人家接了点心,这些他都从村子里买过这家杂货铺点心的人那听说了,心里清楚这事。
没被话里的意思吓到,倒是被张一金严肃的模样吓到。老人家有些不敢和他讲话,拘谨的只点头唉几声应话。
张一金也看出人受了吓,便与那箩筐里趴着的小娃娃对视上,笑着说:“你家这娃娃长得好,精神着呢。”
听到贵人夸自己家的孩子,老人家又惶恐又高兴,前头的害怕散了大半,抱着点心的手都不自觉的收紧,“谢,谢贵人的话。”
张一金摆摆手,知道老人家的局促,也不再多说什么。
离开铺子后,老人家把点心给身后的小娃娃,笑呵呵的说:“乖孙啊,看爷爷买啥啦。这可好吃啦,比麦芽糖糖水还好吃。你先收着,回去和哥哥姐姐们分着一起吃。”
小娃娃没吃过点心,但他知道麦芽糖糖水的味道。是货郎来村子里,爷爷买了一小块,化了水后给他还有哥哥姐姐们喝了。
他只喝过一次,但他一直都能记得那甜甜的味道。哥哥姐姐疼他,还给他多喝了两口呢,可好喝啦!
爷爷说这比麦芽糖糖水还好,那一定很好吃很好吃。
小娃娃把点心抱在怀里,咧着嘴露出小米牙笑着。
“爷爷也吃,奶奶也吃,爹爹,阿父都吃。”
好吃的东西,要全家一起吃!
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听着小孙子的话,心里一片温热,“唉,好,都吃都吃。”
云怀瑾目送着祖孙二人离去,他虽没听到祖孙二人后面的谈话,但他也从老人家掏钱的动作,拘谨无措的模样里,感受到了许多。
他心中有些酸胀,南城杂货铺的点心,于他们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敢买”。
云怀瑾不准备再和张一金说不卖这些快过期,或是已经过期点心的事。
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好在卖的时候,张一金也都有提醒对方不能再久放,就算是给食客生命安全多上一层保障了吧。
南城杂货铺的二楼也一样是没开放,云怀瑾上去溜达一圈就下来了。
他在杂货铺里呆了一个时辰,发现这边做的生意,客户群体主要是中下层的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