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未央(171)
他听得好笑,“都是堂堂皇太后了,怎么还这样孩子气?我当然不能告诉他我是皇帝。”他轻轻安慰她,“明里虽然是你在找我,但暗地里薄昳的人马一刻也没有放松。我是想去云州的,可自长安往云州的道路早被薄昳层层把守住了,我不能冒险,只有先走睢阳,迂回过去。”
她愣愣地抬起头,却还停留在他的第一句话里。“我才不是皇太后,皇太后都是寡妇……”
“对对对,你才不是寡妇。”他心头的爱怜几乎要化成了水,耐心地应和她,低头又在她唇上辗转一番,直吻得她面泛潮红,才带笑道:“我问你一桩事情。”
“嗯?”
“我……我的谥号,”他的眼神渐渐地凝定了下来,“是什么?”
这问题很古怪,可是这古怪之中,却透出了无限的凄凉。她知道,他是在询问她,自己执政的这五年,究竟能落下一句怎样的终评。
“大礼都是由薄三敲定的。”她慢慢地说,“你……谥号……孝哀。”
他浑身一震。
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他闭上了眼。
她心痛莫名,眸中的泪意都在发颤,“这都是薄三……”
“我刚才已经见过了封蠡——幸好你带来的是他。”似乎不欲再多谈自己的谥号,他直接扭转了话题,语意是一如既往地强硬,“长安的局势……我也已经知道了。”
她抬起头,眼里水雾弥漫,将他的影像都变得模糊,他剑眉微压,平素凌厉的容颜,此刻却显出了无限的忧伤和眷恋。她忽然就慌了神,她好害怕他这样的表情,当一个人竭尽全力也不能成功,便会露出这样的表情。她想坐起身来,却被他伸出一手,温柔、然而不容置疑地按住。她不由得双手捂住了脸,只觉羞愧欲死:“我……我对不起你……薄三步步紧逼,我的懿旨一道都发不出去,我不懂朝政,公卿百官也没人听我的……”
他抱紧了她,轻轻拍着她颤动的背。“没有人怪你。”他柔声道,“江山危亡,岂是你一人之力所能挽回?这半年来,我道途颠簸,孤身一个躲藏此处,不知道长安宫中的消息,只见到了遍地民不聊生的惨状——我才知道,不管我多么努力,大靖朝,也终是要亡国的。”
她呆住了,怔怔地抬起头,尚未干涸的凝了露水的眼痴痴地看着他。
他的声音渺远得好像被风吹散的烛烟,“就算没有薄三,大靖朝也已经走到了尽头。阿暖,你明白吗?自孝钦皇帝的千秋功业而后,民力已竭,民心已散,我要救这天下苍生,唯有打破重来。”
她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打破重来?”
打破……打破什么?打破这座祖宗传下的江山?!
这——这才是他说的——下策吗?!
顾渊点了点头。在这一刻,她终于又见到了她所熟悉的少年的锋芒:毫不犹豫的,从不怀疑的,一往无前的。
“现在你来了,真是天意。”他的声音定如磐石,“虽然只有三百人,但也已完全足够了。我只需要向仲隐传递上消息……然后我们一路收拢叛军,往云州去。”
薄暖听得瞠目结舌:小皇帝还在位,顾渊作为名正言顺的上一代皇帝,竟然不回长安,反而与叛军合流,这……这不是叛乱吗?!他为什么,他没有必要这样做啊!
顾渊看着她的表情,了然地一笑,“薄三迫不及待将你赶出长安,一定会有动作。我猜,我马上就师出有名了。”
夜色深沉。
国事沉重,薄暖不能完全理解,但又好像已理解了几分。顾渊知道薄昳要篡逆,其势已无人能阻挡,但他仍有他的办法,去拯救他的臣民。
——真好。
她迷恋地看着光影之下他如削的侧脸,沉溺一般地想。
——我再也不要体验失去他的滋味,再也不要了。
天色已渐渐亮了起来,两人不知疲倦地诉说着这半年来生离死别的苦痛,又回忆起这间小屋中曾拥有过的年少时光,只觉都恍如隔世。
只有眼下,他拥抱着她,她依偎着他,这样的姿态才是最真实的,好像已经绵亘了千万年,从来没有改变过一样。
就如他们的心,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你那时……活脱就是个无赖。”
“我倒觉得我那时太拘束了。”
“你还想怎样?”
“我就该直接在这里,在这间房子里……”声音渐渐低沉如诱惑……
“你——你无耻!”
自夜中被他唤醒,她就绝不肯再睡去。直到太阳升起,一点点将枕边人的眉眼照得清晰,她也没有感到丝毫地放松。
他不由苦笑:“都赶了这么久的路,怎么还这样有精神?”
她咬了咬唇,“我仍旧怕你是假的。”
他将她的手放在自己脸上,一副束手就擒的样子,“来,任君检验。”
她被他的一本正经逗得噗嗤一笑,他眸中倏忽一亮——
她终于笑了。
她这一笑,他才感觉到原来是真的天亮了,日光透入土窗又统摄进她那双幽谧的眸,当她笑颜展露,便都灿灿然照耀了出来。她已经不同于五年前那个清淡的少女,现在的她美丽得夺目。
而她的这种美丽,是他给予的。
她便带着这种绝美的笑容,探手一点点抚摸他的脸。在晨光的映照下,她终于能看清了,他的下颌边有一道浅浅的伤疤,似是箭镞擦过而留下的血印。她心疼地不敢去碰,却忍不住盯着那道疤看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