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死后,我娶了他的白月光(16)
颖儿迟疑了下,突然抱住我不动了,半晌才闷闷开口 “你骗我。”
我心里沉了一下,向她道歉 “对不起。”
她却猛地抬头,乌黑的眼珠子像是浸透在水里,哽咽道 “你明明有那么多的家人......”
我一愣,见颖儿看向满朝文武,方才醒悟过来,好笑地摸了摸她的脑袋 “这不是我的家人。”
我认了颖儿做妹妹,让她和我一同住在紫宸殿,对外封为温姲公主,赐国姓萧。
听说颖儿生身父母对她极为不好,她原本被卖到了青楼做小丫头,永州水患后才趁乱逃了出来,没成想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就连颖儿这个名字,也是那青楼老鸨给她取的艺名,方便日后服侍官人。
那时我听罢,好一阵沉默,之后我便问颖儿给她改个名字好不好,她说好。
自那时起,萧珏便有了一个妹妹,叫萧温姲。
次日赵慎来见我,说了些不大不小的国事便朝地上一跪,说了来意 “陛下,臣有一句,不知当讲不当讲。”
“那便别讲。”
赵慎一噎,我上前扶起他,笑道:“朕的意思是,太师有话不妨直说。”
我一点都不想听赵慎想说什么。
无非是朕莽撞一意孤行,身为国君却以身犯险,还封了个来历不明的丫头为公主......
“陛下,老臣多嘴,按理来讲臣本不应插手陛下家事,可您为天子,国母不安则天下不安,您应当去看看皇后。”
嗯?倒是轮到我愣住了。
第12章 只是朱颜改
造孽,朕竟已然成婚。
仔细一想,算上那日大婚,我竟一步也未曾踏入皇后寝宫,实在不是我故意给皇后脸色看,或是不满。
当初娶这位女子,除却想气气顾行秋外,其实还有一层关系,便是他父亲于我有恩,朕不得不救下她。
后来司天监算出此女天生凤命,乃是大吉之兆,天象上说,此女将会给我大胤带来无尽的福祉与繁荣。
于是本该是参我昏庸的折子,尽数成了赞我之词。
我还记得那日婚前去看望这位准皇后的场景,那时殿内光线柔和,皇后正侧卧于软榻之上,睡容安详。
长发如瀑布般散落在枕边,呼吸平稳悠长。
我走近了些,想坐在床边,却发现贵妃榻上几乎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我这位皇后,奇胖无比,脸上仿佛抹了猪油,数颗大痣生在颊上,艳浓的胭脂水粉仿佛尽数倾倒在那张脸上,花红柳绿,不忍直视。
我那时似乎惊醒了她。
因为下一刻她的浓眉微微皱起,眼睫微颤抖落一层脂粉,见到我的瞬间便朝我扑了过来,嗲声唤我陛下。
恐怖如斯。
我不愿细想,只知道后来我与皇后约法三章,她让我别碰她,我让她别装。
我捏了捏额角,颇为头疼:“朕知道了,爱卿退下吧,这些时日你也辛苦了。”
只是这赵慎退下的时候,仍一脸担忧。
似乎真的很担心帝后不和。
我深觉疲惫,便靠在榻上小寐了会儿,可左等右等,来来往往的人见了大半,还是不见顾行秋。
这人在信里道让我早归,别死在永州,如今我回来,却又不见这人来看我。
“摄政王呢?”我只能唤来身边侍卫询问。
“禀陛下,王爷今晨似乎出了京。”
好一个顾行秋,我来他便走,是一心想要躲着我。
“可知道去了哪儿?”
“王爷一早出京往南,还让人备了香火,似乎是去了潭台寺。”
“摆驾。”
今日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也不逢朝拜,更不是皇兄忌日,我倒是要看看顾行秋到底去那干什么。
我一路匆匆,心绪如乱麻般纠缠。潭台寺位于南郊,是京城附近最为灵验的佛寺,香火鼎盛。顾行秋此时去那里,必有他的深意。
驾到潭台寺外,远远便看见山门前香烟缭绕,信徒络绎不绝。
我本是轻衣简装,便让侍卫留在山下,独自沿着石阶而上。
山路曲折,松柏掩映,我只身一人步入寺中,进了最深处那一座寺庙。
顾行秋喜静,当是在那儿。
佛堂内佛像庄严肃穆,僧侣诵经声声入耳,顾行秋他并不难找,尤其气质矜贵,在这样的地方更显得格外突出。
我看见他跪在佛前,双手合十,神情虔诚。
他不是个多信鬼神的人,此刻却如此投入,也不知所求为何。
我没有打扰他,而是在一旁静静立着。
“陛下怎么来了。”
我上前,同他一道跪了下去,有几分好奇:“你怎么知道是朕?”
顾行秋不语,朝佛像又拜了一拜。许久,他才缓缓睁眼,却并未转过头看我,只答:“臣听见了陛下的脚步声。”
我心里微微一悸,没有说话。
顾行秋又问 “陛下怎会来此?”
“来看看摄政王。”我回过神,淡淡回答,“你在此祈祷什么?”
他沉默了片刻,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又移开视线 “祈祷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我知道顾行秋在避我,但他的话里似乎还有更深的意思,我不愿就此放过,追问:“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顾行秋叹息一声,终于开口:“陛下,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地方,静下心来。”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我多余,扰了他的清净,于是我善解人意 “好,朕这就走。”
明天就让人砸了这破庙。
我起身欲走,又听见顾行秋叫住我,我回头看他,见他目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