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252)
上楼之前,黎修平也特意去与他们打招呼,毕竟他是方青青的未婚夫而这些人主要是他小媳妇的客人。
结交黎编撰,本来也是章大掌柜此次前来的目的之一。
两拨人马见面之后,彼此客气的拱手做礼。
章大掌柜他们当然是口称“黎大人”,黎修平连连表示不敢当。
“黎某的内人在药铺,以后还要麻烦章掌柜和陈先生多加照顾了。”
对于黎修平敬称他为陈先生,陈大夫也是非常满意的。
不亏是新科状元郎,这待人礼仪方面一点都挑不出错来。
而书院里,三毛四毛的夫子以及玩得好的同窗也有好几个过来了,这些人则是黎修平招待的。
黎家其他人邀请到的则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附近铺子里的一些熟客,吉时到了外面鞭炮响起来之后。
因为黎二郎的揽客,冲着新店优惠以及铺子里要免费送人吃的包子还有点心进来的,也大有人在。
一时间,新开的“黎家铺子”倒是十分热闹,人气十足。
黎修平其实一开始也考虑过邀请同僚,三思之后,却还是放弃了。
主要是翰林院各阶层的官员都有,景睿许子凡势必要请,还有跟他一起办公的几位。
这样的话,掌院和他的直属上官请不请呢?
请了同僚不请上级,太不尊重上官了,容易得罪人。
第223章 作死
如果黎修平是一个蝇营狗苟、为了自己的仕途诸多钻营的人,不需要多费心思量,掌院上官肯定要去送帖子。
来不来是上官们的事情,他所需要的考虑的只是如果用最小的代价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可是,黎修平并不是这样的小郎君。
他只是一个入职不久不受重用的编撰,也不过家里人在京城开了一家小铺子,就眼巴巴邀请京官到铺子里作客。
在黎修平看来,就有点作死的味道了。
翰林院是清贵的部门,许多人甚至还瞧不起做生意的,开铺子的大概也不能幸免。
这样一想,黎修平就出了一身冷汗,差点就棋差一招啊。
索性就一个人都不请,也包括了景睿许子凡。
不过毕竟跟那两位私交不错,所以黎修平倒是跟他二人说过:
“家里的铺子马上要开张,改天有空,小弟做东请二位兄台吃饭。”
确实,三人之中倒是状元郎的年纪最小,而当初打听铺子真正价钱的时候也是请景睿帮过忙的。
所以黎修平才会有如此一说。
其实按理说,他们是外乡人,猛然在京城开了铺子且还是做吃食的。
一般来说,不可能这么融洽的,这其中可是有着景睿的功劳。
只是这会儿,黎修平并不知道这个缘故,一心还未没有邀请两位好友感觉到抱歉。
更是想着,事后要让大嫂做几个拿手好菜让那二人尝尝。
倒也不是黎修平自我感觉良好,黎大嫂厨艺的确好,方青青又给她出了许多新鲜的点子。
于是在开业的第一天,“黎家铺子”的名声就打出去了。
黎二郎根本就不用操心到外面去拉客的事情,倒是每天想着,要如何买到便宜又新鲜的鸡鸭鱼肉还有蔬菜什么的。
开业的前面几天,到铺子里吃饭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优惠。
抑或免费的豆浆豆花点心可以吃喝,亦或者菜品总价上有折扣,零零总总的。
客人不仅是感觉到新鲜,更是吃到了好吃的而价钱又不贵,如此一来一开始只是冲着新店开张凑热闹的有些人倒是真心的开始经常光临“黎家铺子”了。
从第四天开始,进店吃饭的客人少了许多,不过逐渐的却是形成了真正的稳定之势。
这些,大概就会是铺子的基本客人。
所以在这一天忙碌完了之后,铺子关门了管账的大毛带着账本还有钱财跟爹娘一起回了院子,陪同爷爷奶奶还有二叔二婶三婶小姑一起算账。
计算好这几天收到的总钱数,再扣除采买的支出,大毛打着算盘仔细的算了一遍又在纸上写写画画的。
黎大郎黎大嫂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俩人都是两眼通红双目中隐含着泪花。
虽然大毛现在已经不继续读书,可是他会打算盘也可以提笔写字,比之从前单纯的在家里种地那可是要强许多。
吃食买卖果然挣钱,再认真地检查了一遍没有差错,大毛就告诉家里人:“粗账的话,应该是可以挣八成。”
同样的菜|色|,在京城卖的价钱可以比在老家的县城贵上一半不止。
方青青就说:“如果扣除房租还有人工成本呢?”
铺子才刚开张,都是自家人在做事,一开始当然是不发工钱的。
但是计算利润的话,这些账目也必须要算出来的。
于是大毛就听三婶的话,重新再算了一遍,“扣除工钱的话,我们应该可以挣六成。但是京城房租太贵,如果再扣一笔,我们挣的就不算多。”
“而且这只是开门红,往后来吃饭的人不一定会有这么多,在京城开铺子还真是难啊。”黎二郎感慨着。
同时自己的手掌握成拳捶了捶后背,生意好也有生意好的坏处,这几日起早贪黑忙个不停整个人都累瘫了。
方青青却是对大嫂的厨艺同样有信心的,“我们大掌柜吃过之后觉得好吃,长期做下去肯定会有许多回头客。生意以后也不会差的,大哥二哥这段时间还是要辛苦你们了。”
潜台词却是没有说,黎三郎才刚入官场,还是需要家里兄弟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