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288)
对,要拿着户书,因为义诊针对的是贫困百姓。
也就是官家认定的贫下中农,拿着户书可以在三天内免费看诊拿药三次,每个看诊的人都要记录在案的。
这也是官家出头的原因,药铺的大夫只负责给人看诊,而记录统计这些事情则是读书人去做的。
是归京兆尹衙门负责的,京兆尹直接请了国子监的学生们帮忙,反正他们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提前熟悉这些操作也是无可厚非的。
黎修平正好就带着三毛四毛提前融入其中,也算是开始与京城里的读书人有所交集了。
如果真的是要以后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这条路,一开始在读书人中扬名立万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黎修平能够被陛下钦点为状元,可以说他读书扎实功课好。
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运气的成分,是因为他的策论刚好对了皇帝陛下的心思。
换言之,如果考试的时候策论内容不被主考官所喜欢,哪怕考生功课再好也不一定能取中。
黎修平现在所打的,就是这样的心思。
在他中了状元能够入朝为官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在为老黎家的将来做打算。
因为黎修平很清楚,自那以后他们家绝对不会再只是普通的农户,甚至他也不想就止步于耕读之家。
所以,家里不能只有他一个读书人,以后他的子女肯定是要从小读书的。
而现在嘛,侄子们他也不希望都被埋没了。
打算一开始方青青就想着法子在家里教几个孩子识字,尔后想办法让他们在县里都去书院读书了。
黎修平很是感激,于是心中的那一点疑惑都只是埋在心中。
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方青青的借口很苍白。
只是跟着他学认字,就可以到那个程度?
甚至她的医术……
早在去年过年的时候,黎修平就曾有意无意的考过,胸中有丘壑的方青青绝对不只是刚刚跟着他学认字的文化水平这么简单。
在家人面前她是这么搪塞的,其他人不懂,可是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才有如今成绩的黎修平又如何不明白做学问的困难?
她不说,他就不问,甚至会帮她在家人面前遮掩。
反正黎修平知道,那是他的小媳妇,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他和他的家人好。
这,就足够了。
以前村里的人取名,男娃一般就是大牛大毛狗子之类的,女孩自然就是大丫大妞。
是在县城读书的时候,先生给他们取了大名,黎三郎的大名也是村里的老夫子给取的。
黎修平的出息,让黎氏的族长又重新战战兢兢的把族谱拿出来了,可是把三郎考中状元的事情慎而重之的记了上去的。
希望下一辈,有更多的大事可以记上族谱。
那会儿就认真地查看了,大毛这一辈应该是承袭“文”字辈。
所以先生给几个孩子取名分别是:黎文博、黎文思、黎文成、黎文知。
取自《礼记》里面的两句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当时在家里,方青青也给妞妞取了大名:黎文敏。
家里目前就这么一个小娘子,又是方青青最喜欢的大嫂的孩子,自然也不该亏待了她。
知道自己孩子名字的那一刻,黎大郎黎二郎可都是十分激动。
那几个名字好啊,一听就知道孩子们是读书人。
其实乡下人取名字都不讲究的,不提老黎家的三个儿子,单看老方家就知道。
为什么说老方家疼闺女?
方青青多好听啊,而且朴实无华。
她的四个哥哥分别叫做:方树、方木、方草、方苗,很简单,草木树苗。
每次方青青念到她四哥的名字都想笑,因为方老四总是在家里抱怨,这个名字太不男子汉了!
这一次黎修平就是带着黎文成黎文知一起去帮京兆尹衙门的人做事,而黎小妹则是在医棚里帮方青青打下手。
第一天情况不明,等稳定一些方青青其实还打算带黎文敏出来见识一番。
第255章 已非昨日可比
哪怕在最开始的时候,排在方青青医棚前面的人心里还有些怨言。
结果真正的被这位女大夫看过之后,她们却是十分的感激、心存感恩。
因为女大夫给她们看病实在是太太太好了,有一些不方便讲出来的病情或者是不能让男大夫看到的地方,女大夫给看诊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在方青青看了十来个病人之后,大家就发现了女大夫不仅是给妇人看病方便,而且似乎这位小娘子医术还很不错?
像是有些人风寒腹痛什么的,旁边是有药铺的学徒现场就去抓药煎熬的,可这也需要等待的时间。
这位小娘子却是不同,她会针灸,而且现场就可以给人施针减轻病痛。
关键是,正因为她是小娘子,顾忌还会比其他大夫少一些。
一开始搭建医棚的时候,方青青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特意请人帮忙在她的医棚之内用帘子隔开。
这样的话,哪怕一些施针的部位比较含蓄隐晦,也可以有所遮掩。
而且根据在保安堂积累到的经验,再加上她本来也知道如何合理运用时间。
别看方青青年纪小经验少,因为她这边给人开了药那边施针等候,还可以顺便接待下一位病人。
结果,她的效率反而是最高的。
中途陈大夫过来审视,方青青就将她接待过的病人的情况以及记录下来的脉案都给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