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疏妆(103)+番外

作者: 宣七七 阅读记录

老人家句句戳心,沈复听后颇有些自惭形愧。

他蓦地弄明白了为何商议退婚这样的任务,要让他不远千里地来到珑汇与廖氏谈。

混账事情是长房干的,料理善后地却是他。

这侯府可真青山不改啊!

他笑的尴尬,作一揖道:“前辈说笑……此事上确实是侯府做的不对,任我如何辩解也无济于事,事已至此,愿听前辈有何指教?”

廖望赋便就等着他这句话,哼哼笑道:“我家千澜命苦,失了父亲,剩寡母养育她姐弟二人,如今她十五岁余,立马也有十六了。早先与贵府约定婚姻,是贵府提起,想是想要缔结两姓之好,但怎料两个孩子没有缘分,当然这也无可奈何。”

“眼下沈大公子又结了门亲,这对我家澜姐儿的闺誉十分受损。我这做外祖父的必须为她做主。”

“我女儿也准备要回京了,恰好能赶上贵府办喜宴,那让沈大公子婚后携新妇来赵府致歉,沈大人觉得如何?”

沈复心头一跳,不由得就皱了眉头,眉宇间已渐有愁容。

他看向正在吃茶的廖氏,只见妇人一身遍地缠枝素色褙子,端的是慧美端庄,气定神闲。

只怕这父女二人早先便通过气了。

长房这事做的不厚道,在人家父亲为国捐躯两年都没到,他们就这么下人家面子,也难怪会有这样的要求了。

如若不然,今后在京城谁还会将延宁伯府放在眼里。

但这事儿不能这么轻易答应,哪怕是沈宴乐意,尹家姑娘也不会乐意。

廖望赋轻睨着他,就跟明白他心里想什么似的,喝了口茶,悠悠道:“当然,如果沈大人有顾虑的话,我们可以做出让步,致歉一事,只由沈宴一人来就行。”

不等沈复回应,他又道:“如果贵府不乐意的话,也好,我们便将此事闹大了,让世人评评理。左右澜姐儿已然失了脸面,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她也不介意将脸再丢大点。”

当朝堂堂正三品大员,竟在一方老者面前抬不起头来,被他步步紧逼,偏生他还没办法。

“前辈……此事还需问明家兄才好做打算。”他觉得自己额头已经要有细汗了。

廖望赋看着他,半笑不笑道:“莫非沈大人决定不了?还是说沈大人觉得我这老头子提的要求太过分了?”

沈复连声道着非也,“但这终归是长房家事,我作为沈宴叔父,也难置喙他的亲事,因此我决定不了。”

“前辈,我稍后书信一封回京,看侯爷那边的回应,您看如何?”

廖望赋看向廖氏,“那样我倒是没意见,不知淑兰你可有意见?”

廖氏将茶杯搁下,笑道:“沈三老爷所说不无道理,女儿也没意见,全凭父亲做主。”

……

沈复从赵宅出来时已过了晌午,日头挂在天际开始黯然,那股暖和劲儿也过去了。

廖氏想要留饭,但他推辞了。

这饭他是无论如何都吃不下的。

“老爷,接下来咱们去哪儿?”管家请示他。

沈复重重一叹,忽然问道:“你说,是不是当初和五弟一样,分了家就好了?”

“罢了罢了,去县衙吧!我也想看看这钱咏一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说罢,撩袍上了马车。

廖氏等此间事了,也随廖望赋乘马车一同回去得真堂。在车上就听自家父亲感叹。

“这沈家也并不都是些豺狼虎豹。今日之事我们的要求虽不过份,但那些勋贵人家也不一定能忍住不发一通火。沈复今日不卑不亢,倒像是个正人君子。”

廖氏道:“若非正人君子,他今日就该破口大骂了,正因他知道此事延宁伯府占着理,理亏的是他文清侯府,才这般低就的。”

“南安王看中的女婿,怎会是颠倒黑白之辈。他在文清侯府也不容易!”

到底还是李氏的错。

廖望赋笑道:“这世间谁都不易,能守住本心,才可堪为正士。”

廖氏应声,笑着点了点头。

第91章 审问

县衙外面围满了百姓,只见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沈复准备进去,却只能走一旁的偏门。但看外头的模样,正面被围的水泄不通,他也无法从正门进去。

也罢也罢,偏门而已,又不会少几坨肉。

这便负着手入了县衙。

大堂之上一派肃穆庄严,钱府妾室贞娘跪在堂中,其余一众人都在一旁站着,两厢衙役分站两旁,各个神情凝重。

令人诧异的是,堂中还摆放着两座皮影戏的影幕。

郑羽和曾有才见他来,都上前来迎。

双方都见了礼,沈复才指着影幕道:“这是怎么回事?要唱戏么?”

郑羽笑道:“是沈五哥吩咐的,我们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寂哥儿兄弟俩呢?”

“在后堂。”曾有才道:“因为还有几份证据需要整理,就先让小沈大人去休息了。”

沈复在衙役为他搬来的太师椅上落座,看向堂中站着的钱家人,问曾有才道:“案子审到哪里了?”

“回大人的话,还未曾开始。”

沈复点头,未在问别的话。

曾有才嘱人上了茶。

门口的百姓见一时半会儿开不了堂,于是便在合计凶手是谁,很好奇钱咏案的真相到底是如何。

其中一人抱臂问道:“那跪着的就是凶手?”

“那不是钱府的小娘子么?不要命了竟敢杀害主君。”有人附和道。

“谋害谁都是不要命了好吧?”

“大户人家就是名堂多,你们看那堂中坐着的那人是谁?曾大人对他如此恭敬,莫非是位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