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妆(224)+番外
文清侯府不会乐意她和沈寂的婚事,但要是宫里赐婚,他们就不得不乐意,所以沈寂只怕一早就准备好了。
齐家已故老太爷乃是先帝在位时十分看重的内阁首辅,今上也对齐老太爷很是敬重,这个赐婚的恩典由齐老夫人来求,再合适不过。
看得出来齐老夫人很看重沈寂这个外孙,因此爱屋及乌在看到千澜的那一刻,眼中也是堆满笑意。
“千澜拜见老夫人。”她屈膝行礼。
齐老夫人手虚扶一把,“赵家姑娘有礼。”
千澜只是低笑,她知道在三人面前,她是没什么说话的机会的。
皇后让人给她和廖氏摆了圆椅,示意落座,随后道:“昨日我在东宫时,遇见了长清那孩子,他才从湖广回来,只怕还来不及拜见夫人吧?”
齐老夫人微颔首,“寂哥儿能入朝为皇上分忧,是他的福分,自当以朝中事为重。”
“老夫人总是深明大义。”说着又看向廖氏,笑容得体,问道:“廖夫人可知我今日召你与令嫒入宫,所为何事?”
第197章 赠芙蓉玉
为何何事?只怕这里只有千澜起初时是不知道的吧!而在她看到齐老夫人那一刻,也已经明白过来。
她觑了一眼廖氏的脸色,只见她脸上笑容浅浅,应声道:“不敢欺瞒娘娘,妾确实知晓。”
皇后了然一笑,“那你是怎么想的?我不愿听一切全凭我决断的话,那是你的女儿,合适与否得要你们母女才知晓。”
千澜低头不露声色的偷偷惊诧。
皇后能说出这样的话问臣下妻女,可见其随和,然则话中又略带了些不容置喙的意味。
廖氏颔首,“是,妾对于这桩婚事,并无二话。”
皇后会心一笑,又将视线放到千澜身上,问地直白又简练,“澜姐儿,将你指婚给沈家五哥儿,你可愿意?”
她和沈寂在珑汇杭州的事,不知是哪个多嘴的抖露出去,在京城已传出不小的风声,皇宫内自然也有过传言,但皇后还是要例行公事一般的问到。
千澜不敢将内心的雀跃表现的很明显,于是强压着笑容起身施礼,“回娘娘,臣女愿意。”
她总觉得这话说出口不够庄严肃穆,也觉得皇后应承赐婚有些过于顺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这一场不过一刻钟的问答,决定了她下半生携手共进的人。
纵使那个人是她心心念念放在心头的人,她还是想矫情又忸怩地感叹一声皇权社会的无可奈何。
不过想到身处这个时代,生死都全凭君主的一念之间,又觉得自己的这份矫情太没必要了。
无论如何,眼下发生的事情是一件很好的事。
走出坤宁宫时,她不禁恍惚了一把。
天光依旧明亮,北风仍旧凛冽。
她望了望天色,心里算是百味杂陈。这是她第一次正视这一个朝代,大楚——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她不读史料,但也学历史,追一些错漏百出的古偶历史剧。
在未曾入宫前,她所接触的人在历史上都不明晰。
而如今见到了往常只能在纸上见到的一代贤后,她的神态行止,她的温柔聪慧,端庄持雅,像飞跃了六百年的光阴,灵动生机的放在千澜的面前。
怪便怪在,永安帝开创清明政治,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史称永安盛世。
然则无论是历史还是电视剧,都没有任何一本文献或是一部剧集记录了有关‘扶凌门’的只语片言,甚至她所关注过的这段历史里,西厂厂督并非聂允。
所以在伊始她穿越过来时,理所应当的将此次古代之行定义为架空王朝,但如今她却也不敢这么想了。
帝后是真,那旁人呢?
她倒也不敢将旁人当成虚幻的,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人,如今的她也正是这万千旁人中的一个。
究竟是怎么回事,她属实想不清楚。
不过很快她就释然,因为历史或许是一群人的历史,但不是全部人的历史,史书有限记录不了所有人的人生。
齐老夫人的车马在宫门前等候,这位并不多言的老太太,在上车前对千澜说出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
“赵家姑娘,老身这处有几句话想同你说。”
千澜与廖氏对视一眼,而后恭敬福身,“老夫人请讲。”
齐老夫人道:“老身不知该怎么和你说起寂儿的过去,总觉得是在替他讨要怜惜,他是我唯一的外孙,他的母亲也是我此生唯一觉得亏欠的长女,然则老身如今已经老矣,再做不了什么来弥补这个亏欠。”
“幸得他此生能遇见你,也算是老天爷给他的一种恩赐。我听说他自遇见你以后,性子转了不少,以往沉默寡言,如今时常展露笑颜,我这心里的高兴是实在的。老身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能见他寻到一生挚爱的姑娘,倘或见到他的母亲,也有交代了。”
说着她取下腰间佩戴的一块金镶玉的芙蓉玉佩,递给千澜,“今日来的匆忙,并未备重礼,这个望姑娘收下,权当做外祖母的给外孙媳妇的心意。”
“老夫人……”千澜望着那块玉佩一怔。
齐老夫人就已经牵起她的手,将玉佩放在她手上,“收下,这枚玉佩是我齐家的传玉,每个媳妇的身上都要有一块。这块,也算是老身替你已故的将来婆母所赠。”
千澜眼眶发热。
齐家的玉传给齐家的媳妇,可她将要成为的沈家的儿媳妇。
老夫人这是重视她,更是替她唯一的外孙在一个小辈面前陈情。陈沈寂多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屈辱之情,亦是陈齐家对沈寂的爱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