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妆(269)+番外
说着他向廖瑜施了一礼,“廖兄方才之言,真叫人钦佩,正道并非一条,不只是入朝为官才能报效国家。不过可惜,往后于岐黄之道上,廖兄只怕要列为闲暇之余的兴趣了。第二百九十二名,恭喜廖兄。”
二百……什么?
廖瑜闻言错愕不语,满脸不敢置信。
二百九十二,虽然在同榜贡士中属于吊车尾的,但却是险过。
千澜看着自家表哥不怎么敢相信的模样,忍不住开口问:“大人,你确定我表哥真考上了?”
等不及沈寂回答,念娘拉着易霜已经嚷嚷着跑过来了,“哥哥,哥哥你中了,二百九......二百多少来着?”
易霜:“二百九十二名。”
念娘继续喊:“对对,二百九十二名,哥哥你考上了!”
可见这消息真的不能再真了。
廖瑜还没从喜悦之中反应过来,耳边已经响起他几个弟弟妹妹叽叽喳喳的笑声。
最高兴的当属念娘,“恭喜哥哥,一朝得中可慰藉数年苦读了,咱们快快归家,告诉姑姑这桩喜事,还要书信回珑汇,告之父母与祖父这一吉隆之喜才是!”
赵霁施礼道喜:“恭喜瑜表哥。”
易霜紧跟其后:“恭喜瑜大哥!”
千澜大喜后开始胡言乱语:“我天,表哥你是真的牛啊,才考一次就中,厉害厉......”
眼看她嘴里开始没个把门,沈寂适时捂住了她的嘴巴!
然而廖瑜这个当事人却在回家的途中才慢悠悠地反应过来,眼下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大喜之事!
他考中了贡士。
距离金榜题名只差一步!
与绝大部分吊车尾的贡士相似,他的心境在经历了错愕和不敢置信以后,开始变得喜悦。他原以为自己无缘殿试,于是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参加春闱。
其实他自小跟在祖父身边学医,在医术上极有天赋,原本他只想钻研岐黄之术,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但祖父却让他一面苦读一面行医,所幸这么多年他都忍着磨难趟过来了。
眼下,这两桩事都不曾让他轻看自己。
原来他真的可以做到。
延宁伯府的炮仗已经支了起来,府门口站着许多人,廖氏站在最前,被众人簇拥着道喜,她亦微笑着回礼。
廖瑜撩起车帘,正见到这一幕。那是他唯一的姑姑,廖家把她嫁来当时不可一世的延宁伯府,于是她孤身一人忍着门庭之间的差距帮衬着廖家,如今赵家三房和廖家更是只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在京城的荣辱。
其中艰难他不甚明晰,但他知道一定不容易。
但是如今他也能入朝为官,替他的姑姑守着眼下他们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一切了。
下马车时,他甚至觉得脚步有些虚浮,幸好小厮就在他身边,伸手扶了他一把。
廖氏见到他,为先忙着道喜,而是像那日他从贡院里出来时一样,轻拍他的肩头,目光泛着泪光,只道:“瑜哥儿,辛苦你了,好孩子。”
诚然,十数年苦读确实很苦,但一切苦难在此刻面前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廖瑜朝廖氏行了大礼:“侄儿谢过姑姑多年来的恩情,如今高中,不负亲长恩师,更不负己身。”
廖氏含笑高声道:“快起来,来人,点炮仗,宴亲友。”
第236章 被人撞了
数日后的殿试,廖瑜发挥超常,成功挤进二甲吊车尾,去年朝堂动荡了一阵,户部空出个主事的缺儿,吏部的长官正在踌躇廖瑜与另外两名进士。
若能选上,那直接就是进入中枢,往后只要稍加留意,在官场上走循吏的路子,也能有个不上不下的前程,而选不上大概率就是外放为知县。
然而就在吏部准备敲定另一人的时候,沈寂开口将廖瑜留在大理寺,任正七品评事。虽然与主事差了四级官阶,却让廖瑜成功留在京城。
也算虚惊一场。
廖瑜和念娘了却心中一桩大事,特地请人看日子,再拉上千澜和易霜,一行四五人前去法善寺还愿。
千澜求财,那并不是说说而已。
去法善寺的前三日她便开始吃斋念佛,一连三日沐浴熏香,然后拉着易霜跑遍坊市置办了许多香火香烛,在对佛祖的诚意上,念娘自愧不如。
出发前夕沈寂得知他们要去法善寺,特地让近棋和伍六七过来护几人周全。
美名其曰保护他们,但千澜觉得更多的是喊上他们可以帮忙拿些东西,因为此行没带府里的小厮。
四月暮春,气候已然回暖。
法善寺在京城盛名已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与皇家寺庙相国寺齐名的,不过后来大楚建立,太祖皇帝是位不怎么信佛的唯物主义战士,朝堂民间有样学样,于是佛教在大楚的传播开始变得艰难,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停滞期,直到先帝驾崩,邹太后开始信佛,这才再一次的带动佛教的兴起。
这座百年古刹坐落在南郊霞山之上,远处看来茂密的树林遮掩寺身,寺庙一角如同出世高人般从几颗高松中显露,伴着阵阵佛门清音,意境悠远。
霞山山脚下本只有一个小村落,但数年来前往法善寺礼佛的南北之人多了,渐渐就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小镇,称作法善镇。
千澜他们的马车抵达山脚,但来法善寺的礼佛之人素来是弃车马步行前往,几人便在镇上找了处客栈暂时歇脚,一来二去耽搁不少时间,天色已近晌午。
这个时辰去礼佛,看起来实在没什么诚意。几人只好在客栈留宿一夜,准备明日一早再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