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疏妆(274)+番外

作者: 宣七七 阅读记录

“或许我所能给你的殊荣或财物并不多,但此后人生,我必定会竭尽所能将最好的捧给你,唯愿卿余生清欢,岁岁长安。”

“你也要平安,”千澜望着他微笑,一字一句十分庄重,“长清,我不爱虚名,银子我能自己想法子赚,我所求也不多,但事事皆与你相关,有你在,此间于我才算有清欢。”

她的笑容在这一刻好像正在一点点填满沈寂的心。心底某处被她拨动,翻涌过后只余下满满的温暖。

“长清!”千澜复又仰头唤他,缓缓道:“贺你有情成眷,也贺我。”

……

当日沈寂没着急回去,而是与千澜等人一同在城外迎外祖一家。

珑汇一别到如今,已是将近半年,半年间,外祖父依然精神矍铄,但外祖母王氏却身子骨愈发不好,两鬓的霜白银发微微刺眼,当她被舅母杨氏扶着下马车,千澜和廖瑜就已经快步过去了。

两人在车前行大礼问安。

沈寂也上前要跪,却被廖望赋笑着制止,他说了沈寂的外祖母那日对千澜说过的相同的话:“大礼就留在大喜之日再见吧!沈大人请起。”

说完又让千澜两人起来。

然后走到他们身前,抬手拍拍两人的肩膀。

“好,好啊!”

他这声好,想是在夸廖瑜不负期望金榜题名,也是在感慨千澜婚期将至,他们上月从珑汇出发,幸好赶上了。

就像离别时不曾有多少不舍要陈,相逢时外祖父也没有多少情意要叙,外祖母与舅母倒将千澜拉着左看看右看看,见她未曾消瘦才落下心来。

千澜笑着宽慰两人,“外祖母和舅母且放心吧,我们在京城过的很好,无灾无难,不说清减,我还得少食,盼着不胖上去,不然连嫁衣都穿不上呢!”

王氏被她如此一说,苍老的脸庞上终是挂上笑意。

“听说你们回京路上并不安稳,才到长沙府就有人刺杀——”杨氏想起传来的书信中说他们遇刺,不禁生出一阵恶寒,“如今见你们全须全尾站在这儿,才敢道一句幸好。”

千澜感受到舅母的关怀,心里一喜,与一旁的廖瑜对视一眼,当下准备开口接话。

怎料舅舅廖沺福率先上前来,道:“这都是几时的事了,他们无碍就好,如今瑜哥儿高中,澜姐儿又好事将近,总拿出来提及又是怎么回事?”

还是当着未来外甥女婿的面!

他的语气似有些怪罪杨氏所提之事不合时宜。

廖瑜上前去掺住自己的母亲,又温声叫住他的父亲,“母亲忧心我们罢了,您又怎么用得着跟母亲说重话。”

他话里维护之意明显,却让廖沺福险些下不来台,终了还是廖望赋洪亮带着专制的声音响起,“好了!别的让人看笑话,快些进城罢!”

才算揭过这一页。

杨氏也重新拾整好心情,再度拉着千澜问候起来。

千澜伴着外祖母与舅母同乘一辆马车,久违的旧意拉扯她的心绪,恍然觉得这是在珑汇一般,因此两位长辈所问之事,她皆细致回答。

马车进了城门,便往东行,此时沈寂也该走另一条路前往大理寺,于是在辞过廖望赋等人后,又骑马来到千澜的马车前。

“王老夫人,杨舅母。”他温声道:“晚辈还有事,先行告辞。”

他虽是向两位长辈见礼,但越过她们回应他的却是千澜。

她撩开车窗帘,抬眸望向他,“长清。”

沈寂拉了拉马绳,笑着朝她做了口语。

千澜其实没怎么看清,待到他骑马的身影匆匆消失在视线里,才隐约猜到他刚才说的是什么!

大概是一句:“等我。”

他让自己等他。

第240章 大婚之日

五月初八,宜婚嫁。

先一夜千澜睡的很晚,似乎喜悦过了头,倒让她并不觉困意。一大早被月芷叫起来,前往祠堂祭告祖宗,一进门见廖氏与赵霁就等在祠堂里。

肃穆的氛围之下,她才真的感受到:她要嫁人了。

两世为人,此世终于要嫁给她的意中人,原来是真的会激动的想哭。

赵霁今日穿着一身御赐的锦袍,看向千澜的眼睛发着红,却极力忍住氤氲,向千澜躬身行礼,“贺阿姐新婚大喜,愿姐姐姐夫白头偕老,喜乐无忧。”

初次见赵霁时,千澜记得他还是个会扑进姐姐怀里撒娇的小鬼头,如今已是延宁伯府的世子爷,在不知不觉中个头拔高了些,身姿端方了些,说话也越发沉稳。

她鼻尖一酸,只点头回了一个女礼,不敢多说什么,因为怕自己情绪太盛真的会落泪,听说大喜之日可不兴哭。

廖氏想来明白她这一点,未有多言,只是道:“有什么话,留到回门那日再说!”

她抬手碰了碰千澜的额头,目光中依稀挂着不舍以及翻涌的慈爱,最终只是落成一个欣慰的笑容,“你能寻得良婿,母亲便放心了,也让你父亲知晓,去告祖吧!”

千澜到底忍不住落了眼泪,慌乱地用手背擦去后,拾掇好心情走到祠堂中央。

月芷为她呈来已点燃的三炷香,“姑娘。”

千澜接过,遂行大礼,叩首,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虽声音和缓,却很坚定。

“永定五年五月初八,嗣孙女千澜择配名门沈府长清为夫,今告我祖出闺之日,典礼恭行,循俗遵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子孙,宜室宜家,先祖长佑,惠我无疆,谨告。”

......

铜镜前,千澜被念娘和易霜簇拥着,喜婆才为她绞了面,正在上妆,眼下正到描眉这一步。外头喜乐忽地齐鸣,易霜吓了一大跳,为千澜描黛眉的手险些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