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生子的诰命之路(23)
姜时宜兴奋地说,“娘,你不要出去做工了,和我一起做吧!咱们摆摊子的,自由自在的,总比去高门大户里面看人眼色的好。”
沈芸娘说,“你现在生意好,那是现在天气热,更过一段时间天气冷了,你就做不了什么了!”
沈芸娘在尚书府做的饭菜很可口,工钱又涨了一两银子,她舍不得这个固定的工作。
沈芸娘说的话还是对的,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外面确实什么都做不了,还是开一家食肆吧,想了想开食肆只有等明年了。
果然,立秋以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凉皮,凉粉,酸梅汤的生意就没有那么好了。
姜时宜又开始琢磨着做一些东西,她买来了一个石磨,准备磨绿豆粉。
沈芸娘从外面进来,看见女儿在捣鼓石磨,不由得抚了一下额头,真是头疼呀!
沈芸娘径直走过去,看不见,我看不见!
只要我看不见,她就不喊我做事。
“姐姐你这是要做什么?”
“我在磨绿豆粉啊!”
“绿豆粉有什么作用?”
“绿豆粉的作用可大了,可以当做淀粉来用。”
“姐姐,这件事情你就交给我吧!”姜晖接过了手柄,姜晖真的是一个好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踏实认真,不一会儿就把绿豆粉磨好了。
姜时宜走进了厨房,大锅里面,正熬着一锅鲜香浓郁的鸡汤。
姜时宜开始收拾案板上的两条大青鱼,洗干净以后,她拿着一把尖刀,十分熟练的把鱼肉顺着脊椎骨片下来,剁成鱼茸。
鱼茸里面加上绿豆淀粉,然后加上准备好的葱姜水,撒上胡椒粉、盐、蛋清抓打均匀,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搅拌好了以后挤成鱼丸放在在清水里。
一个个鱼丸白生生,胖乎乎的,挤挤挨挨的挤在一起,看起来十分可爱。
“姐姐,你今天又做什么好吃的给我吃?”姜晖看了看桌子上的菜,有切好的白菜,豆腐,青菜,土豆片,宽粉条……
姜时宜又打了几个鸡蛋搅匀了,锅里的油烧到八成就把鸡蛋相从高处慢慢倒入锅中,她小心的转动着,防止蛋液炸焦,然后翻了一个面,又炸了几分钟,这一片好吃的炸蛋就做好了。
炸蛋香喷喷,油亮亮的,姜晖吸了了一下鼻子,“姐姐,可以吃饭了吗?”
“再等一会儿吧!”
姜晖就看着姐姐,把锅里的菜都煮好,到一个青花大碗里。
大碗里面早早的就放上了滚烫的鸡汤,上面飘着红彤彤的辣椒油,盐,麻椒粉等各种各样的调料,姜时宜把煮好的菜放到碗里,最上面,放了一块香喷喷的炸蛋。
鱼丸的白,青菜的绿,木耳的黑,都融合在这样一个碗里,津着红油油的汤汁,姜晖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要是有油炸方便面就好了,姜时宜立刻有否认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要油炸方便面的话,沈芸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几倍,她不忍心让她在辛苦了!
姜晖进屋去叫爹娘一起来吃饭,“姐姐今天又做了好吃的,我们一起吃啊!”
姜克俭和沈芸娘在餐桌前坐了下来,每个人面前摆着一碗麻辣烫。
姜晖早就迫不及待了,咬住炸蛋尝了一口,炸蛋在红油汤汁里面浸泡过,有点软,吃到嘴里,麻辣鲜香一起涌进来。
其它食材也很可口——土豆片切的不薄不厚,煮一下就捞出来,保留了些许脆硬口感,还有那鱼丸,浸在红油里面,放到嘴里一咬,就跳了起来,豆腐的味道本来是平淡的,加上红油汤汁,入口即化,别有一番风味。
姜晖吃着不住的点头。
第20章 麻辣烫和鸡汤面
“爹爹,你觉得我做的这个麻辣烫好不好吃?”
“好吃,就是太辣了,还有全是菜,感觉吃不饱啊!”姜克俭老老实实的说。
“那你等着啊!”姜时宜走进了厨房,揪出一块面团,来回拉扯着,变成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面条,把面条放入锅里煮出来,浇上鸡汤,放上青菜和鱼丸又成了鱼丸豆腐青菜面。
“爹,你吃吃这个看。”姜克俭挑了一筷子面喂到嘴里,面条非常爽滑,汤底鲜香。
“不错不错…”姜克俭不住的点头。
“娘,你要不要吃面?”
沈芸娘摇摇头,她觉得吃这些菜就可以了,“你煮的面我可吃不起!不知道你又要玩什么花招?”
“姐姐,我们接下来就卖这个麻辣烫和面条好不好?”
“你真是一个小财迷!”姜时宜刮了刮姜晖的鼻子。姜晖得意洋洋,这段时间以来,他也攒了一点私房钱了。
姜克俭吃完面,姜时宜拿出一张图纸给他。
沈芸娘笑了起来,“我就说过了!你闺女的面不会让你白吃的。”
沈芸娘去洗碗了,姜时宜给姜克俭仔细地说着头上的两个炉子的构造,一个用来煮面,一个用来热汤,刚刚合适,还要准备几个大漏勺用来煮菜,这样一次性就可以多煮几份菜。
“我给你拿到铁匠铺子里去,看能不能做。”
“谢谢爹,爹你真是太好了!”姜时宜摇着姜克俭的胳膊。
又过了几天,姜时宜订的那两只炉子被送了回来,姜时宜真的要感谢,不知道哪位穿越的前辈发明了风箱,这就更加方便了。
初秋的早晨,透着些许刺骨的寒意,雾气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整个京城,天麻麻亮,熟睡中的人们便纷纷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肉行、米行、鱼行、酒楼、茶楼、药铺门前人来人往,赶车的师傅赶着车叮叮当当从街上跑过去,中间夹杂着上朝的官员、读书的书生、当差的小吏……挑夫,砖瓦泥工,扛着干活的家伙三三两两聚在桥头,乐乐呵呵地聊天等待着主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