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生子的诰命之路(24)

作者: 林朝卿 阅读记录

马蹄声,吆喝声,剁肉声,敲打茶盏的叮咚声,妇人骂孩子的呵斥声不绝于耳。

整个城市活了过来……

陈经纪也早早起来出了门,巷子口,都是日日可见的熟面孔。

卖米团子的婆婆、卖花糕小女孩的、卖烧饼的大婶,卖豆汁儿的、焦圈儿的老爷爷...…他们互相打着招呼,演绎者一副生动的生活画卷。

陈经纪向自家门口看了过去,姜家姑娘今天这么早就摆摊了,摊子面前围满了人。

陈经纪挤了进去,摊位面前摆了两个大炉子,炉子的造型很奇特,整个成桶状,敦敦实实的立在那里,仔细一看,炉子上面还带着两个铁门,铁门上还有门把手,里面的火烧的旺旺的,上面架着的两口大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泡。

“我要多一点辣椒!”

“给我多放一点青菜!”人们吵吵嚷嚷的。

旁边宽敞的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排列着许多油光光的面团,像是排列整齐的士兵一样,姜时宜随意扯过一块,看似漫不经心的在手中拉了几个来回,柔软的面团就变成一大把面条。她在案板上面抖了抖,细细的面条竟然没有一根断掉,如同训练有素的舞者在半空中拧出优美的身姿。

人们都张大了嘴,发出一声惊叹。

市面上的面条大多是手擀或者刀切,拉面并不特别多,所以人们都很稀奇。

姜时宜将拉好的面条扔进锅里的漏勺里面,然后拿着长长的竹筷子搅动起来,这样可以防止面条粘连。

围着吃面的人很多,一口大锅中往往同时煮着四五份,锅边挂着的大漏勺就起了作用,但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一点儿都弄不混!

面条扯得很细,为了保持劲道的口感,并不需要煮太长时间。

她用长筷子在漏勺里面搅动几下就出了锅。

姜晖早早就摆好了碗,大碗一字儿摆开,里面浇上鸡汤,放好调料,煮好的面条放在碗里,在放上几颗鱼丸和豆腐,几颗绿油油的青菜就好了。

面汤是淡黄色的澄亮鸡汤,上面浮动着小团小团的金色油花,天然麦色的面条安安静静伏在里面,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增。

端着面条的人迫不及待先喝一口汤,顿时觉得自己空了一夜的胃十分的熨帖,在吃上一口面条,真香……

桌子边已经没有位置了,几个人就蹲在地上,匆匆忙忙的吃了起来。

陈经纪是自由职业,他站在旁边看着,吃面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陈经纪看着桌子上摆着一个又一个的木盆,黑色的木耳,碧绿的油菜,切的薄薄的土豆片,白生生的鱼丸和豆腐,还有这炸的金黄的……

“这是什么?”

“这是炸蛋。”姜时宜解释道。

“那就给我来一碗这个麻辣烫吧!”

陈经纪看着女孩把菜按照顺序放到那个大漏勺里,在锅里煮熟以后又捞出来,放到碗里。

麻辣烫上头撒有白芝麻和香菜叶,麻辣的香味扑鼻而来。

陈经纪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只吃麻辣烫肯定是不够的,旁边正好有一个卖烧饼的大婶,姜时宜买了一个烧饼切成块递给他。陈经纪把烧饼放到这个汤里,烧饼浸慢汤汁,变得软烂,也是非常香辣过瘾的。

陈经纪非常满足的叹了一口气,“不错!”往木匣子里面扔了八个铜板,高高兴兴的上工去了。

做麻辣烫和鸡汤面有一个好处就是,她可以一整天的时间都守着摊子,这样收入就比之前卖冷食多了一倍。

姜时宜可不想让自己这样闲着,又推出了几种面食,手擀面,刀削面,臊子面,只是这样就苦了沈芸娘,每天早上起来给她和面,擀面,把擀好的面条放到箩筐里,这样卖起来就比较快。

沈芸娘和面非常的硬,擀开一点都不粘连,这样擀面就很费劲,沈芸娘每次擀完一张面都累得满头大汗。

姜时宜看着心里非常的心疼,如果古代有压面机就好了。

第21章 摊子被掀了

自从姜时宜在巷子口这条街上摆摊子以后,街上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出现了很多来摆小摊的,姜时宜的摊子跟前一直排着长队,生意特别的好,姐弟两个人时常忙不过来。

过了几天,姜时宜又发现,巷子对面出现了一家和她一起做麻辣烫的人,也难怪,她这种小摊子,人们很容易看出门道的,就是熬点肉汤,里面放一些菜叶子,有的人一看就会了。

最主要的是,小面和麻辣烫,她都卖了十文钱一碗,因为本身用的鸡汤,每天都是现熬的,还有鱼丸成本上就很高,燕京城的老百姓本来就比其他地方富裕一点,基本上也能接受,但是对面那个人一碗只卖八文钱,所以人都到那边去了。

这对于她的生意造成了间接的影响。

有的人等不及了,就去对面的摊子上吃小面和麻辣烫。

姜时宜看了看对面摊子上的两口子,男的五大三粗,脾气很不好,经常对着女人呼来喝去,女人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媳妇,怀里搂着一个女孩,经常被男人骂得缩到一边抹眼泪。

男人看到这一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和他的弟弟摆摊,眼睛里就有了许多轻视。

又过了几天,姜时宜这边的摊子人却越来越多了,又恢复了前几天的客流量。

“那一家的白菜叶子都蔫了。”

“还有味道,就像刷锅水一样!不知道用什么做的汤,我们都吃不惯。”主顾们都说到。

“哈哈哈……”

中午的时候,对面的摊子上起了争执,男人一巴掌扇的女人的脸上,“臭女人,你能干什么呢?整天吃老子的喝老子的,什么都不会干,连个儿子也生不出来。”

上一篇: 循循 下一篇: 烧尽鬓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