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阿哥的团宠日常(185)+番外

作者:山夕子 阅读记录

黛眉微蹙,她深色讪讪道:“万岁爷,臣妾看不懂。”

乌雅氏脸上的迷茫,不惨半点虚假,不用她多说什么,康熙就相信了她的话。

乌雅氏原以为这件事算是翻篇了,哪曾想康熙收回奏折,直接把上面的内容,言简意赅的叙述给乌雅氏。

乌雅氏一口老血梗在心头,气的她上至努尔哈赤,下至顺治全都问候了一遍,才道:“依臣妾的拙见,或许将农田产量翻倍,就能解决税收减少的问题。”

此番税收减少,根本问题在土地兼并,不在产量的多少。

不过康熙问乌雅氏的目的,不在寻求答案,而是解乏,休息大脑,便顺着乌雅氏的话,追问道:“哦?那依你的意思,应该如何改变产量不多的局面?”

乌雅氏此番过来乾清宫。为的就是告诉康熙,有关作物增产一事,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说。

如今机会送到她跟前儿,她又怎么一时疏忽的错过。

她把找到一种可能会高产的种子的事,告诉给康熙。

然后又对康熙说,为了验证,那种子是否真的具有高产能力,她最近一段时间,得闭门在永和宫内,潜心研究。

怕种子会因外力影响,而产生异变,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在她闭门这段时间内,不得有任何人来永和宫内打扰她,即便是康熙都不行。

说最后一句话时,乌雅氏心脏剧烈跳动,声音宛若打雷。

她十分害怕那句话,会惹得康熙大发雷霆。

好在康熙的脾气,要比她想象中好的多。

尤其是在听到能让作物增产,康熙可谓是在第一时间,就同意了乌雅氏闭门的请求。

要知道,一亩地种下的粮食不说多,只增产10斤,那么全国上下土地加起来,每年就会多收万斤粮食。长此以往,百姓们的生活定然能得到很大改善,也不用再为生计,而整日奔波。

计划实施的如此顺利,是乌雅氏也没有想到的。

最后她是迈着轻快的步伐,上扬着唇角,离开乾清宫。

临走时,康熙猛地开口提醒她,要记得保重身体,来日诞下一个健健康康的皇嗣。

如果不是康熙提醒,乌雅氏险些都忘了,她现在已然不是一个人。

她往后,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肚子里的孩子,做打算。

因而离开乾清宫后,她并没急着回去永和宫。

而是带上贴身宫婢林林来到承乾宫,打算做个“顺水人情”,把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税收减少这件事的办法,告诉给皇贵妃。

一来感谢皇贵妃近些年对她的照拂,二来也是她来找皇贵妃的主要目的,让皇贵妃扶养她肚子里的孩子。

清朝有个关于皇嗣的规定,妃嫔不能扶养自己生下的孩子。

规定不算严苛,单拿宫里现在来说,就有不止一个嫔妃,养着自己的亲身骨肉。

甚至因为祥瑞一说,本不是嫔位的章佳庶妃,都能将她生的十三阿哥胤祥养在身边,说明嫔妃是否需要执行规定,全凭康熙的个人想法。

但是原主先前曾因个人原因,害死不止一个皇嗣。有了前车之鉴,想必她肚子里的孩子,康熙肯定不敢,再放在她身边扶养。

而宫里够资格扶养皇嗣的嫔妃,因着原主的所作所为,对乌雅氏多少都有些偏见。把孩子交由她们扶养,乌雅氏属实是怕孩子被她们带的,和自己离心。

所以乌雅氏想让皇贵妃,等到孩子出生后,去到康熙面前,要到她肚子里孩子的抚养权。

皇贵妃是她盟友,孩子交到皇贵妃手里,她最是放心不过。

她想,如若皇贵妃手上,有了她两个孩子做“人质”,心中必然会对她更加的放心,从而也更好的促进,二人之间的盟友关系,左右对她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只是令乌雅氏没想到的是,当她来到承乾宫后,没有见到皇贵妃,却见到了另一个人。

第107章

“奴才给德妃娘娘请安”

“回德妃娘娘,我们主子去慈宁宫找太皇太后,眼下并不在承乾宫内。”

宫婢的说话声,在承乾宫门口响起。

坐在院落里看书的胤禛闻声抬头,刚好和前来找皇贵妃的乌雅氏对上眼神。

四目相对,胤禛脸上一闪而逝的慌乱。

他赶紧不动声色的把搁置在身侧的《西游记》,朝毯子里推了推,露出压在下面的《三十六计》。

右手轻轻搭在上面,在乌雅氏走到他身边时,起身,顺势拿回右手,洋装出一副,他先前一直在看《三十六计》的样子。

许是觉得这样做不好,在起身的一瞬,胤禛又把《三十六计》朝里面推了推,想要将它和《西游记》一样,推到毯子里,藏起来。

哪曾想,动作太过惹眼,竟被乌雅氏一下子发现了。

她笑着夸赞胤禛,“小四,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要争分夺秒的用功读书,充盈自己,真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冒领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夸赞,胤禛心里不免心虚。他微微垂下脑袋,尴尬的挠挠脸颊,讪讪道:“德娘娘谬赞了,小四其实没你说的那么好。”

一句话,听得乌雅氏脸上笑容愈发欣慰。

她只以为胤禛是在和她谦虚,丝毫没想,其实胤禛刚才是想要用隐晦的语言,告诉她,自己刚刚并没有在用功,而是在做别的事。

再过几天,就是司命作为十三弟,降生到大清满一年的日子。

按照大清的说法,那一天是十三弟的生辰。

胤禛虽认识司命良久,却从未过问他的生辰,亦不知道他的生辰是哪一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