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阿哥的团宠日常(186)+番外

作者:山夕子 阅读记录

不过胤禛想,或许在天宫生活了数万年的司命,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辰是哪一天。

所以胤禛自作主张的,把司命“降生”到大清的那一天,当做他的生辰,给他庆贺。

知道司命喜欢凡间的稀罕玩意儿,然而迄今为止,胤禛见过最稀罕的东西,当属皮影戏莫属。

因此胤禛打算在生辰当天,给司命表演一出精彩绝伦的皮影戏。

虽然前几次胤禛给司命表演皮影戏,司命的兴致都不算高,可那有关系吗?那没有关系。

因为胤禛觉得,司命兴致不高,主要原因是自己演技不精,只要自己努力提升演技,把《西游记》表演的活灵活现,司命肯定会喜欢。

怕惊喜被人一不小心传入司命的耳朵里,胤禛才会赶紧藏起《西游记》,以免被乌雅氏发现。

胤禛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乌雅氏,见对方并未发现异常,心里猛然松了一口气。

他想快些打发乌雅氏离开,继续刚才排演《西游记》。

于是问道:“德娘娘,你今天过来找额娘是有什么事儿吗?额娘可能还要很久,才能回承乾宫。如果你有事情找她的话,可以先告诉我,然后我等她回来,再转达给她?”

“你?”乌雅氏蹙眉,在心中盘算一番,“也可以。”

告诉胤禛,一来历史上,解决大清土地兼并问题的人,是胤禛。告诉他,也不算是改变历史。

二来,如今的胤禛和皇贵妃荣辱一体,他在康熙面前得脸,对皇贵妃只会好处,大过于坏处,亦不算违背她今日来找皇贵妃的初衷。

不过,乌雅氏并没有急着,说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先抛出土地兼并,导致税收减少的问题。然后询问胤禛,如果这件事交由他去做,他会怎么解决?

胤禛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唔……德娘娘,其实这问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哦?”乌雅氏听到这话,登时来了兴致,她追问道:“此话怎讲?”

胤禛抽出被毯子压了一半的《三十六计》,拿在手中,乌雅氏假装没有看到压在《三十六计》下面的《西游记》,收回目光,听胤禛娓娓道来。

“土地兼并的问题在于,从前朝延用下来的丁银制度。丁银制度按照户籍登记的人口收费,尽管何地收费标准不一,却是一个赛一个的高。”

胤禛曾听他师傅顾八代提起过,某些地方的丁税,一人居然高达四两纹银。

然而大清的百姓几乎都是靠天吃天,辛苦劳作一年,所得的粮食仅能糊口。

如若碰上丰年还好,会有余粮。

如果碰到灾年,庄稼颗粒无收。

维持生计都成问题,又哪里有闲钱,去交丁银呢?

最后他们没办法,只得变卖田产给当地富绅,获取银钱缴纳丁银,以及维持生计。

没了赖以生存的良田,为了活命,他们只得租种富绅的土地,当佃农。

由此可见,改变丁银制度,是改善土地兼并的一个解决办法之一。

胤禛翻开《三十六计》,翻到攻战计,指着第十九计釜底抽薪,对乌雅氏继续说:“我们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现乌雅氏表情呆滞,明显没有在听自己讲话,胤禛咳嗽一声,“德娘娘,你有在听吗?”

乌雅氏闻言,从震惊中回过神,她看向胤禛的眼神,明显和刚才不一样了。

她不敢相信这一番话,居然是从一个半大的孩子,口中说出来的。

一时间,我不知道到底是应该感叹,康熙的教育好,还是他的基因好了。

她不好意思扯了扯唇角,“小四,你继续。我刚才是想起来,皇上问我这个问题时,我的回答。两方对比,才发现原来我提出增产粮食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税收减少。”

说这话时,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乌雅氏语气明显低落。

胤禛以为乌雅氏是在难过,自己想出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便安慰道:“没事哒,德娘娘。只要一亩地增产的粮食足够多,或许也能解决税收减少的问题。”

黛眉微蹙,乌雅氏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其实作为一名从未来穿越到清朝的人,在知道后续事情走向的基础上,乌雅氏自认为自己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快速把震惊,调整成为平静。

但为什么在被胤禛安慰后,她心中反而会有种挫败感呢?

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这下确实低落不少,她闷闷的嗯了一声,“那依小四来看,我们应该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胤禛亮着眼眸,语气铿锵有力,“规整良田,重新测量。不再以人口收税,把原来属于个人的税收,分摊到田赋中。这样缴税多的人,必定是拥有众多田地的富绅,家中人口也一定高于平常百姓。缴纳少的人,也必定是有田地耕种的人。至于那些无田可种的人,则可以依靠出卖劳动力的办法,为自己谋求生计。德娘娘,下一次如阿玛如果再问起你,土地兼并导致税收减少,该怎么办时,你可以把这个答案,告诉给他。届时,你一定会得到汗阿玛的夸赞。”

明明自己是来送顺水人情的,最后确实得了胤禛一个“顺水人情”,乌雅氏的心情,宛若当朝局面一般复杂。

她重重吐出一口气,如实道:“小四,我过几日便要着手寻找,能让作物增产的办法,实在没有时间,去乾清宫见皇上。如果可以,你能帮我去乾清宫,把摊丁入亩的办法,告诉给你汗阿玛吗?”

胤禛面色为难的看了看《西游记》,又看了看乌雅氏,最后勉为其难的应下了,乌雅氏的请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