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328)
由此可见,刘闳的图谋不单纯。
偏偏他又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每次都仗着年幼在与刘据接触时做出撒娇姿态,惹得刘据即便浑身不舒服,也不能当众对满口亲昵讨好的刘闳撂狠话。
“老二这家伙真让人不痛快!”
刘据愤恨想着。
相较于时不时在自己面前装天真无邪的刘闳,像疯狗一样咬着自己不放的李广利甚至都有了几分可爱。
……
刘闳在长安的频繁动作让刘据感到不爽,李广利的心情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原因很简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何况,五皇子今年才出生。
与其继续不知死活地正面对抗太子,不如安静蛰伏在陛下身旁,等到太子和二皇子斗得差不多时再瞅准机会跳出来将他们一起送走,扶自家的五皇子登太子之位!
李广利如此想着,不仅从不和刘闳发生冲突,还时常主动和刘闳攀谈拉交情,一副将来要和五皇子一起依附刘闳的卑微模样。
李广利和太子的种种恩怨搏杀,刘闳早有所耳闻,知道太子一旦登基李广利必死无疑,因此,对于既有宠妃妹妹又身为父皇内侍的李广利的主动依附,刘闳没有半点不情愿。
当然,彼此往来时的种种亲热话语,其中有几分是真心又有几分是互相利用,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
三方势力围绕太子之位展开的明争暗斗,身为皇帝的刘彻从始至终都看在眼里,不做任何评价。
毕竟,他眼下最关心的事情还是新的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次考试。
试卷考题已经确定,列入考试区域的各县也已经做好初步的报名考生统计工作,接下来就等考试正式开始。
“希望新机制能让朕选到满意的人才。”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刘彻的心情不受控制地紧张起来。
李令月的心情也很紧张。
虽然纸和印刷因为她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但是——
不到十年的短暂时间能培养出多少读书人?
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符合刘彻需求的人才?
“……希望一切都能顺利。”
李令月自言自语地说道。
在父女两人因为新的人才选拔机制而担忧不安的同时,受到启发的卫青和霍去病也决定为军队制定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的武将培养机制。
漠北决战后针对西南夷、西域等地的小规模用兵让他们清晰感受到汉军看似强盛不可一世,其实隐藏着巨大的人才危机。
必须制定一套成熟的军事将领培养机制,确保国家在没有天才名将统领全局的时代依旧拥有绝对领先于周边小国和游牧民族的武备力量,保障边境安全。
得知卫霍有这个想法,刘彻也来了兴趣,难掩兴奋地表示:“这个问题关系大汉江山的千秋万代,你们应该多和朕讨论。”
“我们想建武将学堂,教授年轻将领如何行兵布阵、计算粮草、调遣辎重等,但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我们产生了争论。”卫青正色道。
“哪两个问题?”
“第一,武将学堂的师长必须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兵书、正确分析并归纳已有战役的调遣规则,但是这类人才目前严重缺乏。”卫青道。
霍去病则补充道:“不同的人的军事天赋存在偏差,即便授课师长能力符合要求,武将学堂的学生也未必每个人能能听懂课程。”
“这个问题确实很麻烦。”
刘彻沉吟片刻,道:“第二个问题呢?”
霍去病道:“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而兵书终究是前人的经验,可惜大部分人连灵活应用兵书的能力都没有,更不懂得如何凭个人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刘彻一脸无奈。
因为这两个问题几乎无解,尤其是第二个问题。
霍去病的回答是:“先做事,后考虑。”
“为什么是先做事后考虑?”
担心霍去病不肯给出清晰回答的刘彻看向卫青。
卫青:“天才和普通人的鸿沟难以弥平,但普通人得到一定的学习培养也会有所提升,变得不那么平庸。在对手没有军事天才的情况下,不平庸的将军搭配训练有素的军队已经足够使用。”
“如此说来,武将学堂势在必行?”
“我们不仅打算开设武将学堂培养武将,还希望能够为军队制定系统的行伍选拔手段,让名将即便生在行伍草莽中也能早早得到提拔与培养,不必等到烈士暮年。”
“不错!确实如此!”
听完两人的话,刘彻决定加快军队改制步伐,为大汉军队设计出更加适合皇帝掌控同时也更方便人才脱颖而出的集管理、教育、奖惩于一体的新制度。
……
……
在大汉帝国的朝野内外几乎所有人都为陛下推出的新的人才选拔机制而忙碌、议论的同一时间,匈奴王庭这边,一场即将从草原吹到长安的狂风也在酝酿中。
“大单于对汉皇帝这般卑躬屈膝,丢尽历代先祖颜面!我们不能继续这样忍下去!必须做出改变!”
作为乌稚单于亲弟弟的右贤王脸色阴冷:“我认为现任大单于已经不配继续统领匈奴!”
“你想成为大单于?”
左贤王不同意右贤王的疯狂,提醒道:“汉帝国如今是正午的太阳,我们没有能力与他们抗衡!而据左谷蠡王传来的消息,大单于此次与汉皇帝和谈,除了明面上的和谈结果,他还和汉皇帝达成了一个秘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