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特工皇后不好惹/第一特工皇后(716)+番外

作者: 望晨莫及 阅读记录

很多臣僚都冲公冶长投来了难以置信的目光,觉得这个罪名,重的完全不可思议。

公冶长心里虽然很气母亲做事太过于莽撞冲动,脸面上却不改一丝颜色,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缓缓出列,不慌不忙的质问起来:

“太皇太后,您何出此言?孙臣在公,是尽心尽力,与私,是恭敬孝顺,您如何能将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孙臣身上?臣孙不服!”

凤嬛呢,马上表现出母鸡保护小鸡的本能,惊怒交加的叫了起来:“长儿怎么可能算计皇上,掳走太子,暗算太皇太后?这根本就是欲加之罪……”

“这可不是欲加之罪。所有罪名,哀家都有证据。”

太皇太后拄着拐杖,在司婆婆的搀扶下走下来,字字有力的叫住凤嬛的辩驳,和公冶长对峙而立,开始数落他的罪行:

“一个半月前,你联合内侍算计皇上幸宠无双,一个半月后,你利用无双怀孕一事,向皇上索要名份。可事实上呢,这那孩子根本就是你的。你贪恋了无双的美色,将无双迷昏,与她成了夫妻之好,却将这事实推给了皇上,借之故意挑拨了皇上和皇后,致令他们夫妻失和,酿成大祸。

“之后,你又让你母亲大长公主在茶水里下了药,而令哀家昏厥,卧榻,这事,哀家也已经查清事实。人证马上就能上得殿来。

“再然后,你命人掳走皇太子,至令朝堂之上再无可以继承皇位的现成继承人,以此来乱百官之心。从而为凤嬛来游说哀家立你为皇帝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如今,皇太子已在从你的秘密别馆救出来,正在赶回来的途中。这铁铮铮的事实,你是怎么赖也赖不得的……

“最后再来说说最近这几天你的所作所为。就这两三天时间内,你于暗中调动人马,将自己的人一步步渗透进皇宫,将宫里的步防全部换成你的人,请问,哀家的好外孙,您这是想干什么?是不是打算待时机一成熟,就来逼宫,将老婆子就此推下去,从此由你坐在这个高位之上,号发司令……”

一改之前的虚弱衰老之态,太皇太后上得殿来的每一句话,底气虽有些不足,但句句皆份量十足。不过,等说完之后,她是连连急喘,身子晃了又晃,若不是有司婆婆扶着,只怕早就往地上栽了下去。

所有人都看得出,太皇太后的精明和威慑力依旧不输当年,但终归是老了,体力明显不支。

那边,公冶长那听得是好一番心惊胆战,他不懂啊,这些事,他做的是那么的隐秘,她如何还是查知了?

最让他震惊的是,她居然说皇太子是被他掳走的——这事,实在是太荒谬了,他从来没让人做过这件事。

“来人,把证人一一给哀家带上来……”

太皇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稳定身形后,又喝了一声。

“是!”

殿卫应声。

没一会儿后,一个内侍和一个宫娥被带了上来。

公冶长看到这两个人以后,脸色一下变成了死灰:这二人,不是已经死了么?当初还是毛传芳把他们诱出宫来弄死,他也曾亲眼验证,怎么现如今他们都死而复生了呢?

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文华殿变故 3

更新时间:2014-4-29 18:49:20 本章字数:5302

他的第一个反应是,目光咄咄的逼视毛传芳,难道这个人已经背叛了自己么?

可是,他从毛传芳那素来平静的眼底搜寻到的是震惊之色——看来,这事,也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悫鹉琻晓

既是如此事,是哪个环节出了纰露?

“奴才小德子叩见太皇太后!”

“奴婢紫衣叩见太皇太后!罘”

内侍和宫娥跪地叩头。

太皇太后转身瞅了瞅他们,眸光犀利直直的逼视下去,手指一点,抬头间向满朝臣子高声介绍道:

“这个人名叫小德子,是紫竹阁内侍。一个半月前,公冶长买通了小德子,趁皇上往紫竹阁午休时,换了迷香,迷倒了皇上。同一时间,公冶长假扮皇上霸占了凤无双,之后,再把一心想得到皇宠的凤无双送进紫竹阁,制造了被宠幸的假相。再然后,小德子借出宫办差就没有再回来。这段日子以来,他一直藏身于京城某处。就是为了避这欺君及协助他人淫乱宫闱之罪。幸亏,哀家的人手脚麻利,将这个逃之夭夭的帮凶给抓了回来,这才查清了真相。小德子,你可知罪……飚”

最后一句,加重了喝斥语气,苍老的声音,瞬息之间凶利到了极致,足令胆小之人心魂俱散。

“奴才知罪,奴才知罪。可这一切全是公治三公子逼奴才做的……三公子逼奴才吃了断肠散,奴才是为了保命,不得不为……”

地上的小德子吓的已经是瑟瑟发抖,声音也在止不住的颤。

“有何为证,可证明你是被人教唆的?”

太皇太后又问。

“有有有……奴才身中剧毒,太皇太后可令人来验明脉向,另外,奴才手上有三公子召见时落下的玉佩一枚。”

说完,小德子自怀里掏出了一块玉佩,双手颤微微的奉上。

太皇太后瞄了一眼那玉,正是公冶长平常时候佩戴的那一块。

她冷冷哼了一声,又转头瞟一眼依旧一身镇定的公冶长,没有马上问罪,而是指着那宫娥再度说道起来:

“这是紫衣,是哀家宫里的侍膳婢女。数天之前,凤嬛胁迫紫衣在哀家的早膳中另加了一味药,致令哀家在朝会时昏倒在朝位之上。之后,紫衣神情就一直恍惚不安。两天前离奇失踪,却是被人诱出了宫想将她杀人灭口。还好,她命大,有人救了她,终逃过了一劫。紫衣,你且说,你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