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姐带着空间暴富了(379)
个别朝臣也有些后悔之意,懊恼自己不该跟随皇帝来到金陵。
如今乱世降临、群雄逐鹿,穷途末路的大周皇室已然气数将尽,留在京城就算不能被宋曦招安,之后也可以告老还乡得个善终。
不像现在似的前途晦暗,领着微薄的俸禄还得担心能不能活过明天。
隆和帝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内心越发感觉恼怒和不安。
刚准备抓个典型来杀鸡儆猴,却见舅舅魏东升走了出来。
“启禀圣上,微臣认为还是应该坚持原先的计划,将宋曦封为异姓王之后调离京城,安皖和齐鲁的叛军已成气候,北直隶的安稳应该维持不了多久,只要宋曦接下封王的圣旨,他便名正言顺地成为圣上的臣子,届时派他南下剿灭三大叛军,咱们再设计让他死在战场上,宋家的强权便会自动瓦解,剩下的老弱妇孺根本不足为患。”
隆和帝还以为他有什么新奇的高招,听完却只觉得更加烦躁。
“朕不是派了使臣团去宣旨么?他宋曦接了吗?不止没接还撕毁了圣旨,你是想让朕再去自取其辱吗!”
魏东升让他吼得颤栗了一瞬,捏了把冷汗解释道:“圣上,宋贼特意在京城办了水陆大会,之后又强押使臣团参会听经,想来应该是打算暗示圣上,希望您能为定北侯府洗刷污名,只要朝廷宣布撤销定北侯的叛国罪名,宋贼应该就愿意接下封王的圣旨。”
在这个清名重于性命的时代,一个家主的名声关乎着宗族的荣辱和传承。
宋曦虽然靠着强大的实力征服了北方,背后却仍被不少清流排斥与诟病。
定北侯的叛国冤屈一天不洗刷,人们就会一直带着抨击的目光看待宋氏的崛起,除非大周皇室亲口承认断错冤案,否则通敌卖国的污名就会永远跟随宋家。
即便有朝一日宋曦登基称帝,野史上也会扭曲他的品性和家世,诸如“反贼的儿子依然是反贼”之类的谬论,将会如同阴沟里的老鼠一般暗自横行。
喜欢狗血八卦的普通百姓不在乎真相如何,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些捏造出来的丑陋故事,只要能将权门贵胄贬低到贱泥里去,他们心里便会觉得非常快意和满足。
宋曦当初之所以选择帮助隆和帝,交换条件便是要为定北侯正名。
只不过新帝想以此拿捏住宋家,才迟迟不肯履行这项重要的承诺。
现在宋曦已经强势入主京城,隆和帝想招安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是要维护先帝的颜面与宋家硬刚到底,将定北侯的冤案真相就此埋没下去,还是选择昭告天下为定北侯翻案,承认先帝断错案情害死了忠臣良将?
此事没有两全之法,唯有做出正确的决定,目前的南北僵局才能慢慢打破。
做错选择必然要面临宋曦的报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第344章 中秋晚宴
隆和帝面色阴沉地死瞪着他,胸膛剧烈起伏满是愤怒。
身为大周天子却要向个逆贼低头,这等屈辱叫他如何能忍?
为宋家翻案不是不可以,但他就是不想轻易对宋贼妥协。
此例一开天下人会怎么看他?肯定觉得他这个皇帝太过懦弱无能!
魏东升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情,见他恼怒不语便有些忐忑难安。
悄悄地给老父亲递了个暗示的眼神,希望对方能出来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魏光启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淡定从容地劝说道:“圣上,招安宋曦只是权宜之计,一时的隐忍让步并不会影响大局,待到将北方收复回来,世人自会明白圣上的良苦用心。”
这一番劝言正中皇帝的顾虑,发热的头脑也因此冷静下来。
隆和帝垂着眸子思量了半饷,最终还是同意了外祖和舅舅的建议。
“罢了,就让宋贼先得意一会儿,日后收回北方再同他好好清算!三日后张贴皇榜昭告天下,为定北侯宋昊苍澄清叛国污名,当初的几位真凶不是已经投案自首?将后续的结果也一并公布出去吧。”
陷害定北侯的幕后真凶乃是当年的大皇子以及贺家,但昭告天下的皇榜却不能据实以报。
此事涉及到皇室的威信和名声,隆和帝也不能任性妄为地揭露出其中的丑恶。
早已身亡的向瑞、邓鹏与黄利铭等人将会背下主谋的罪名,替代大皇子成为残害忠良的奸佞恶人,皇榜的措辞还需要仔细斟酌一番,避免损害到先帝和自己的威名。
招了招手将王公公叫到跟前,他又补充了几句说道:“封王的圣旨我会重新拟过,等皇榜张贴后你就启程北上,这次必须将事情顺利办成,否则你就给我提头来见!”
重返京城一事非常重要,北方中心才是他们武氏的根基。
金陵再好也只是个陪都而已,继续待下去只会显得他昏庸窝囊!
隆和帝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为此不惜向狼子野心的强敌低头。
但愿结果真的能如他们所期盼的那般,将北方重地从宋贼手中完整地夺回。
“奴才遵旨。”王公公战战兢兢地领下了任务,心里却忍不住暗暗叫苦。
为什么这类苦差总是落到他的头上?宋家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对付的善茬!
希望这次也能平安顺遂地返回吧!
他可不想再承受一次被人胁迫的危险了……
……
又是一年八月十五,相同的月圆、不同的景。
京城之内到处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地办起了庆祝佳节的中秋灯会。
这场灯会是由俞雅岚主动筹办,为的就是给经历战祸和灾难的京城带来全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