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后门的火锅店(143)
嘶......
正巧的是,镇北侯来信,道薄云寨上下千余义军有意归顺朔方军,他当即拍板,就选这个了。
“好!过去薄云寨爱民,如今忠君,这样的忠义之士,朕自当亲往举行阅军仪式!”
嘶......
御史们一个头两个大:“不过是一支千余人的乌合之众,陛下何至于此!”
“朕意已决,诸位跪安吧。”他单方面终止了朝议。
自从上次亲政得胜后,回来也没人敢再拿这事儿骂他,他尝到了甜头,便逐渐学会了和这群老顽固的相处之道。
宫里,只带贵妃一个人去自然是不好的,太偏心了,皇帝便意思意思地去问了皇后。
皇后连个眼神都欠奉:“臣妾进来暑热,身子不适,还是留在这宫里吧。”
她自然看穿了皇帝的真实心思,主动给了他台阶:“此行不好兴师动众,陛下便带贵妃一人去吧。”
皇帝自然满口答应。
天家出行,排场自然是要跟上,不过比起上一回浩浩荡荡出征,已经低调许多。
一路上,又因为一时兴起,改了原先的路线,走到哪算哪,并不只在有行宫的地方停留,甚至还与御驾分开出行,暗中视察当地官员。
二人扮做寻常富贵人家的夫妻,倒也没惊动谁。
这日他们又兴起,绕过朔方,往山阳来了。
路上他本想着去邺县看一眼李公爱徒,沈贵妃却一笑:“陛下还是先去山阳被,免得白跑一趟。”
皇帝不解:“宵月为何这般说?”
沈贵妃并不答话,卖了个关子。
故当他在县主府看见徐璟时,很是惊讶:“徐卿?”
一向稳重的徐璟,脸上茫然了一瞬,很快面色通红,半晌憋出一句:“臣......今日休沐。”
皇帝方才可不是在惊讶这个,他狐疑地看看羞愤欲死的徐璟,又看看打趣看戏的乔琬,猛地看向贵妃:“宵月早知道?”
“知道什么呀?”沈贵妃挑眉,笑一笑,“陛下为县主圈划封底的时候,我还以为您有意撮合两人呢,竟不是?”
皇帝张张嘴,不过很快就想通了,为何他总觉得徐卿似乎格外针对黄家呢......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们这幅表情,叫旁人还以为捉到两人在府上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呢。
明明什么也没干,单纯喝茶聊天的......乔琬眼神瞟向不知道在心虚什么的徐璟,都怪这人,沉不住气,何至于此!
打破这诡异气氛的是县主府上的小婢,忙忙碌碌跑来:“娘子,娘子!您吩咐的锅子好了!”
见了生面孔,也不怕,好奇地打量两眼:“娘子有客人?那锅子奴婢先帮您撤了?”
“不,不不,不必了。”皇帝忽然出声,“朕...我也许久没吃到你这都味道了,今日刚巧尝尝。”
小婢还是先看向乔琬,见她哭笑不得地点个头:“既如此......赵六郎和沈娘子先里边请吧。”在这门口站着实在是太诡异了。
......
皇帝和贵妃在山阳呆了竟有三日,这么小的一方县土,竟也不嫌无聊,他们在这儿,徐璟自然走不脱了,每日伴驾左右,为其介绍山阳风土人情,竟然比山阳本县县令还了解。
还是徐璟劝其:“莫要耽搁了薄云寨,使其又反悔才是。”
皇帝这才记起来此行的“正经事”,次日便启程直奔朔方去了。
皇帝一走,徐璟自然也得再回到任上。
他从院子里出来,包袱没有,只有阿昌跟着。
乔琬眯着眼看他人一副俨然当成自己家的模样,府里婢子亦是见怪不怪把人当成了自家人,既暧昧又家常,忽然有些不爽。
后世有句话叫“恋爱从一束花开始”,再不济,在这古代时候还有三书六礼,以诗寄情呢,这算什么。
就因为太熟了?
乔琬欲言又止,嘴角紧抿。
见她这样,徐璟也站着没走:“还有什么事吗?”
她平素看人的时候眼神清明,总是弯出几分笑来,看着很好亲近,许是经商与客人打交道的缘故,现在表情却比平时认真,眼神亦比往常亮了许多,像是在期待着什么。
“咳...”半晌,到底道,“罢了,下次吧。你快回去,一会路上雪又下大了,难走。”
到底有些难为情。
徐璟有些莫名地走了,回去后,不免琢磨着,究竟是什么事儿。
是夜,杨县丞听闻他回来,笑眯眯敲门而入:“徐知县竟呆了五日才回来,啧啧”史无前例啊。
徐璟清咳:“是有事耽搁了。”
杨县丞露出个“懂,我都懂”到表情,笑眯眯八卦:“如何,我教你的可有进展”
徐璟笔一顿,忽然提起另一件事:“县学里家贫的学生可都安排妥当了?”
杨县丞都无奈了:“这都过去多久了,不过几句话的功夫,竟然还没说出口么?”
他危言耸听:“小心再晚些,再没定下来,县主回京之后,你却还留在这儿......京城里的少年郎得有多少呢?”
他下意识想反驳杨县丞的话,却忽的想起今日乔琬那眼神来。
第82章 水到渠成
徐璟有一瞬间茫然,他没谈过恋爱。
作为卷王,人生中前一二十年有限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了。
杨县丞也茫然,他虽没实战过,但看那风月话本里的,不都是那样么,一见钟情,再见诉衷肠,三见定终身...他放下茶碗仔细觑了觑徐璟的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