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乡下教书糊口(227)
所以从那天起我就铁了心:为了燮儿的将来,我一定要他念书去博个功名。就算是个菜芥子大的小官,说出去也比我们这种行商的好千倍万倍!李学究,你说我想的可对?”
霖铃一整个呆若木鸡。过了半晌,她愣愣地看着王老爹说:“老爹,你说的亦欢,可是越州人,本姓白,长挑身材,右眉间有颗痣,说话走路柔若无骨,夫君姓顾的?”
这下轮到王老爹呆若木鸡了。他愣愣地看着霖铃问道:“李学究如何知道的?”
霖铃简直无语,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巧的事!
“错了王老爹,你弄错了!”霖铃不停地说:“这件事不是你想的这样!”
王员外愣愣地看着霖铃,半晌才道:“我哪里错了?”
霖铃组织语言组织了半天,最后才说:“总之王老爹,你看到的事情并不一定是真的,你没看到的有可能才是真的。”
王老爹完全被她绕晕了。霖铃想了半天怎么和王老爹解释,最后说:“罢了王员外,我过两天再过来,到时候你自然就会知道了。”
王员外不知道霖铃葫芦里卖什么药,只能“哦哦”地答应了。
**
霖铃当天晚上回去立刻给白五嫂写信,派个急脚递送去邬家村。
急脚递就是宋代的快递,虽然和现代的快递速度没法比,但在当时也算很能打的了,就连圣旨也会用它来传。而且越州和明州离得很近,很快信就传到了白五嫂手中。
在白五嫂收到信的第三天,王老爹正在屋子里喝闷酒。
王燮还是死活不肯去找祝山长认错,白白错过了祝山长给的限期。现在看来,这孩子不打算读书是板上钉钉的了。
可是下一步怎么办?真的带他出海行商吗?
王老爹拿不定主意。这自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这些年他受够了经商的不稳定性,打心眼儿里不想让儿子走他的老路。
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在,他还是希望王燮能念书考科举,搏个一官半职出来,哪怕是当个小主簿,小县尉都好。
这天傍晚他正在胡思乱想,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便是霖铃的声音道:“王员外,我回来了。”
王老爹一愣,赶紧整理衣冠到门口去迎接。他刚走到门槛附近就迎面遇上霖铃。霖铃身边还有一个身材高瘦,脸上盖着白色面纱的女子。
当那个女子把脸上的面纱摘下来时,王老爹脑子里“轰”的一声,像被雷劈了一样呆在原地,连半个字也说不出来。
两个人就这么呆呆地站着。最后还是白五嫂先开口道:“王三哥。”
王老爹的嘴唇一颤,眼泪差点掉下来。他语无伦次地说应道:“诶,你...你怎么来了,你怎么...路上天气可好?”
霖铃差点没笑出来。在女神面前,王老爹变得像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一样,全然不见平时的精明老辣。
白五嫂笑着说:“我还好,三哥可好?”
“我很好,很好,很好。”
王老爹一直想克制自己,在白五嫂面前表现得自然一点,轻松一点。但他的四肢却不自然地僵硬,说话也前言不搭后语的,就像突然被下了降头一样。
霖铃忍不住在旁边道:“王员外,我们这么远赶来,请我们坐坐好么?”
王员外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请白五嫂和霖铃坐下,又吩咐仆人上茶上果子。
这时屋子里点了许多蜡烛。在跳跃的烛光下,他大着胆子细看白五嫂。只见她的容颜在烛光下依然是那么娇艳,和当年比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顿时,一股酸楚涌上王员外的心头。他突然觉得这些年来的辛苦奔波都失去了意义。
很快茶和果子端上来了。王老爹和白五嫂两人相顾无言,谁也没心情吃。
最后也是白五嫂先打破尴尬,笑着对王员外说:“三哥,你好像老了一些。”
王老爹叹口气。他想起自己刚遇见亦欢时,也是像现在王燮这么大的年纪。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自己在大洋上漂泊多年,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俊后生的模样了。
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些后悔。自己应该打扮得齐整一些再出来见亦欢,不要让她看见自己又老又丑的样子。
他对白五嫂憨憨地笑着,连手都不知道放哪里。过了一会才想起回答说:“亦欢,你却没有怎么变。”
白五嫂笑了笑说:“三哥,看你如今发达了,我也替你欢喜。”
王老爹心里就像一锅刚刚沸腾的鱼汤,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儿。他纠结好一会儿,犹豫地开口问道:“亦欢,他...你夫君待你如何?”
白五嫂顿了顿,含着笑说:“他待我很好。”
“哦,哦,”王老爹连声应着。他心里有些安慰,又有些惆怅,说不清到底是哪种滋味。
白五嫂又说:“三哥,前日李先生给我写信,把你的事都跟我说了。她原本让我给你写信解释一下,但我寻思着还是应该轻口告诉你。三哥,我...我和他不是你想的这样。”
她叹口气,把和顾烛山的情况告诉了王老爹,包括两人如何亲梅竹马,如何失散又重聚,又如何决定相守。
说完她道:“三哥,我与顾郎成亲并非因为他是读书人,而是因为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不愿分离。三哥...是我对不住你,让你误会了这么多年,我...我应该向你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