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564)
这其中的暧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与巴蜀结盟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因为有了陆子周,叶十一实在是难以甘心。
这样的不甘心,是欧阳怜光这样的女人永远所无法理解的。即便她能勉强认识,也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所以,在叶十一和江中流都沉默的时候,她继续说道:“巴蜀居关中与江南之间,上胁长安,下制金陵。只消一纸盟约,便可以同时牵制住关中、江南、巴蜀三处的兵力,使我军从容东向,略定河北。“
江中流道:“可是元元如何肯与我们结盟呢?她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替我们牵制关中和江南的兵力,好让我们去打河北。那不叫结盟,那叫犯傻吧?”
欧阳怜光折扇敲击了一下手心,道:“很简单,请主上下令,命罗文忠将军撤出武昌。把武昌让给蜀军。”
江中流倒吸了一口凉气。
欧阳怜光却眼都不眨地说了下去:“武昌,于江南,于巴蜀,都是必争之地。现在曹秋何坐镇九江,罗小乙陈兵江陵,两相夹击,武昌虽然还在我们手中,却已经是形同孤岛,对大局毫无益处,反而白白拖住了罗文忠水军精锐。与其如此,何不索性将武昌送给巴蜀换取结盟合纵?元元早就觊觎汉中,只待时而动而已。以武昌为代价,换取巴蜀出兵汉中。这样就可以牵住关中张氏的兵力。这是第一桩好处。巴蜀既得武昌而全有荆襄,不必他们出兵,金陵方面势必也要全力去夺武昌以保上游。这样江南的兵力也就被牵制住了,是第二桩好处。巴蜀本身耽于汉中和武昌两处,自然也无有余力再干预中原战局,这就牵制住了巴蜀的兵力,是第三桩好处。而我军武昌原有的精锐兵力也可以撤回中原,水路并击河北、山东,大大增加了与河北决战的胜算,这是第四桩好处……”
江中流难得没有拆台,拍掌道:“妙啊!一石四鸟,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三路大军。你可真不愧是欧阳大人啊!怎么想出来的啊,这是!”
叶十一却是皱眉不语。
欧阳怜光以为叶十一是舍不得武昌,急道:“主上您还犹豫什么呢?区区武昌一地,能退去三处大军,物尽其用,何惜之有?“
叶十一有些烦躁地一摆手,道:“我不是舍不得武昌。莫说三处,只要能牵制住江南一处兵力,弃了武昌也值得。欧阳卿,你是文官,战场上的形势估量不足,这不能怪你。我给你说罢,你这一策,至多只能牵制住江南和巴蜀的兵力。仅凭元元是牵制不住关中的……不过,还是可以就按你说的办。好吧,就由你代表我出使成都与巴蜀结盟。至于关中,还要另想办法。”
“主上的意思是牵制关中仅凭元元出兵汉中还不够吗?”欧阳怜光有些疑惑。但她的确也是纸上谈兵的料儿,对于元元能不能是张钰的对手这种事确实不怎么有谱。既然叶十一说她不行,那大约可能真的是不行吧。因为抱持着这样的想法,并且叶十一也认可了结盟巴蜀的策略,欧阳怜光也就没什么底气去反驳了。于是,她只是下意识地反驳道:“出使成都臣去不合适,臣举荐江大人。”
“江中流不行。”叶十一想都不想。立即拒绝,“我另有安排。“
叶十一说着站起来。他的语气里有深深地遗憾和痛苦,然而,却坚决无比:“大都护……河西军只能制以河西的形势。”
江中流骇然抬首,一种不祥的预感从他的心头升起。
“难道……难道……”他结结巴巴地道,“难道您竟然要……”
“看来只好这样了……”叶十一轻声地说,似乎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然后,他就拿起桌案上已经封好的卷轴,很坚定地递给江中流,道:“这是宣华二十六年专为抵御乌虚骑兵在玉门关外修筑而成的要塞防线的地图。你带上它秘密出使乌虚,把他交给乌虚大单于。”
江中流手中一震,地图直接就砸到了地砖上。他自己人也同时拜了下去,失声道:“这是卖国,春秋大义所在,臣不能往。还请主上三思。”
叶十一亲手将江中流拉起来,并捡起那地图。他说:“我自己也知道不当如此,然而除此之外,实在是别无他法。你放心,张钰是绝不会放乌虚人进来的。他宁愿输给我,输了天下也不会放夷狄进中国一步。”说这句话的时候,叶十一的神情分明是鄙视他自己的,然而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说了下去:“出使的事,我不强迫你。这一次,你可以自己选择。如果实在不愿意去,我会派别人。”
江中流的汗唰唰地自头脸之上淌了下来。虽然叶十一明确说了不强迫他,但正是这种不强迫才是最大的压力。这种事情,如果直接下命令一定要他去做反倒是好了。
江中流这个人自来放荡不羁,然而,这一刻,平生从来没有承受过的压力却压上了他的肩头,沉重得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舔着发干的嘴唇,艰难的开口:“这道防线,宣华二十四年始建,历时三年,到宣华二十六年方始建成。建成以后,乌虚骑兵便再也没有突破过玉门关。今朝臣一旦出使,则河西虚实尽入夷狄掌握之手。防线全毁,藩篱尽失,自此乌虚骑兵可长驱直入,是为祸万代……”
叶十一笑了一下,竟用了微时的称谓:“老江,我问你,宣华二十六年之前没修这道防线的时候,正当河西军全盛之时,乌虚骑兵长驱直入过吗?玉门关外这样的防线是第一次有吗?以前应该修筑过更加坚固的防线吧?我在玉门关外见过无数它们的遗迹。它们如果管用的话,又怎么会变成遗迹呢?看来还是被突破过。你说,那些号称永远都不会被突破的坚固防线最后是怎么被乌虚骑兵突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