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淡扫娥眉(821)

作者: 郁之 阅读记录

叶十一的做法非常的简单粗暴。当时,军营里随军前来的确也带着几个皇室子弟,性别都为男性。叶十一从中选择了年纪最幼且面容姣好的一个,命令加以乔装改扮——由于叶十一本人的傲慢,某种著名的宫廷手术没有在这次改扮过程中使用。那位不幸的男士在庆幸保住了自己身体某个部位之余,被剥掉裤子套上裙子,涂脂抹粉然后带到众人面前。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乙酉年八月二十五日,废立皇帝。

以皇帝的废立为契机,叶十一得到了傅铁衣余部有限忠诚的全部,同时,幽州最后一点儿政治上的后路也被彻底掐断了。当然,如果只有卢文谣自己,她当然可以拼着损人不利己,哪怕只是为了和叶十一过不去这样低层次的目标,也要死守幽州,但士兵们却没有任何心里依靠能支撑他们坚守下去。卢文谣只能选择突围了,而且必须尽快。

八月二十七日,卢文谣带着全部人马杀出幽州。她选择的突围方向是面向塞外的北方,也就是围城三面剩下的那一面。之后,她被韩德功和赫连胜从左右两个方向夹击。卢文谣的心情很复杂,那种明知道是死地却又不得不踏上去的事的确让人很无奈,但身为武将可以死于战场似乎也是最大的满足了。

激战三个时辰之后,卢文谣果然死了。燕王,她的丈夫,在赫连胜麾下的骑兵试图俘虏他的时候痛快地自尽了。他们死后,大部分幽州士兵都投降了。但是,燕云骑没有投降,尽管伤亡甚重,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是逃出了战场,远遁塞北。

乙酉年八月二十八日,收复幽州。至此,河北之战全线落幕。

拿到河北之后,叶十一将军队一分二。很少的一部分,大约两万骑兵,一万步卒的数目,这些军队加上以前赫连胜、韩德功在河北的驻军将留在黄河以北巩固河北乃至整个北方。其余十来万大军,包括傅铁衣在邯郸和山东的余部,在今后的一个月之内,都将陆续开拔,攻向江南。

这一次,和以往每一次战争不同,叶十一没有做统帅。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的确没有亲临前线的意思。南征军的主将,仍然是之前任命的宇文瀚。这是一个正式的信号,意味着叶十一彻底放弃与赵瑟再次联合的努力。

江南方面,在确定了幽州陷落及河北之乱落下帷幕的消息之后,张襄立即就调整了兵力部署。前线的战略由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转为全面防御,尽可能保存实力。张襄本人也在九月初从前线回到了金陵。

在金陵,张襄见到了赵瑟。

赵瑟看起来挺好,全然没有现出即将失败的颓相,更没有毁灭前的惯常要有的歇斯底里。相反,她看起来更加恬淡温和了。成熟女性的光彩在她身上闪耀生辉,举手投足间从容不迫,完全是那些大权在握达到了鼎盛时代的贵妇的样子。

张襄小小地惊艳了一把,几乎要对赵瑟刮目相看了。他想:士族的血到底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赵瑟,终于也表现得像一点儿样子了。于是,张襄怀着复杂的心情的向赵瑟说道:“北方第一波援军三万人将在三天后抵达京口,之后将近十万的兵力会在半个月内陆续抵达。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长江防线了。”

赵瑟点点头,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都没想到叶十一只用一个月就解决了河北。谁能想到雄踞河北二十年的傅家军一旦失去了傅铁衣就从猛虎变成了病猫呢?”赵瑟像个旁观似的感慨着,最后轻声说了一句:“阿傅泉下有知,一定会伤心的。”

“傅铁衣的鬼魂应该没那么软弱。”张襄看了一眼赵瑟,略有些无情地说道:“因为一个人的崛起而兴盛的,必定会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衰败。甘泉年间以来,大浪淘沙一样,兴起又衰落的武力数不胜数。那些昙花一现的辉煌,包括我们张氏,包括傅铁衣,甚至于叶十一的未来,每一个都印证了或者必将印证这条铁律。所以,我们不仅是不能输,我们连死都不敢……”

“听起来像墓志铭。”赵瑟想了想,如是评价道。

“等我死了,你可以把它刻在我的墓碑上,如果那个时候你还活着的话。”张襄手掌一合,转了语气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先说一点儿还活着时候的事吧——前线能坚持到的最后时刻是罗文忠水军从武昌冲下来的时候,预计在十天后。很遗憾,这点时间既不够将下游的兵力撤回金陵,也不够我们卷铺盖卷逃跑的。所以,必须想办法延阻罗文忠水军冲下来的时刻……争取一下巴蜀的配合怎么样?元元应该是乐于给叶十一捣点儿蛋的。”

“晚了!”赵瑟笑了一下,将一份密报抛了过来,说道,“就在昨天,元元正式接受了蜀王的封号。当然,圣旨是叶十一以新登基皇帝的名义颁布的,叫什么来着……”赵瑟努力回忆着新科天子的姓名,有些嫌恶地皱了皱眉。

张襄吃了一惊,狐疑道:“这里面不会有什么阴谋吧?元元那种女人,我了解虽然不多,但也完全想不到她就会这样屈服。不过,也许“识时务者为俊杰”正是草寇的人生追求也说不定,改换门庭的事他们最擅长……”

“也许有,也许没有,谁知道呢?反正可以确定她是不可能援手了。”赵瑟道:“其实,我挺理解元元这个决定。她和叶十一毕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仇怨,不过是群雄逐鹿,各凭本事罢了。说起来,叶十一说不定要感谢元元才是,若非当年中原之战元元的培养,叶十一未必会有今日啊……”

上一篇: 遗千年 下一篇: 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