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天姿(723)

作者: 紫苏落葵 阅读记录

“什么?”李世民诧异,文武大臣除了秦叔宝,皆是惊讶不已。

长孙无忌父子更是一脸懵逼:这太子什么时候跟蜀王这么好了?他们还是太子的拥护者,居然不知太子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以前,他们还三番五次直接对太子说过,蜀王李恪的身世,以及李恪身后可能的势力。若是一旦有了机会,怕蜀王就会取而代之。

可如今,这太子到底是怎么了?

到底是年幼无知,被蛊惑了么?

长孙无忌父子第一次觉得局面不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

“回禀陛下,因有十万火急之事,蜀王与杨氏阿芝才秘密入长安。今日臣禀告之事也正是这十万火急之事。至于魏大夫所言的弹劾,依臣之见,还是放在此事整理清楚之后。”李承乾很认真地说,声音还略略奶声奶气。

他说完后,还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眉头蹙起来,上前一步道:“蜀王明知被弹劾,还秘密进京,这有位法度。”

“敢问魏大夫,不知蜀王违了什么法度?”就在这时,清雅的女童声音在殿外响起。

众人一惊,这魏征的声音不大,这大殿却足够大,站在外面基本上是听不清这里面的对话。但是那女童敢说话,就表明是听清楚了这里的话。

文臣还不太惊讶,那些武将却知晓这样的听力意味着功夫不弱。

“是谁人在喧哗?”李世民是武将出身,自然知晓来人的听力过人,功夫自然不弱。

众人不由得都回过头去瞧,本以为会见到一个粉雕玉砌的女娃,但进来的却是个穿着普通直裰的年轻男童。不过,这男童眉目如画,神采奕奕,一双眸子秋水般清澈明净,浑身有一种通透干净的灵气。

众人不约而同地觉得这真是个神仙般的孩子,不知是谁家的孩子。

他从容淡定上了殿前,跪地行了礼,道:“弘农杨氏六房,杨氏阿芝拜见陛下,愿陛下长乐无极。”

“原来是杨氏阿芝,怎得作这一身打扮?”李世民笑道。

他之前对杨氏阿芝与李恪在一起非常忌惮,也曾见过杨氏阿芝的画像,但真的见到了真人,却与想象中差别很大。这分明就是个粉雕玉砌的女娃,那一双眼睛也是秋水眸子。他这一生见过各式各样的美人,也见过各种小女娃,却从没见过有人的眸子这样好看。很干净,却又带着诚挚的狡黠。难怪恪儿会为之不顾天下悠悠众口,不顾旁人对他的明枪暗箭。

红颜祸水,怕就是这般。

想到这事,李世民心里又有点疙疙瘩瘩。

“原是杨氏阿芝。”魏征瞧了瞧,也没给什么好脸色。

江承紫起身来,略略对魏征福身,道:“我年幼无知,知识涉猎也不广,对朝廷之事,只是略知一二。如今,实在不知魏大夫所指蜀王秘密入长安有何不妥?”

“他如今算是戴罪之身。”魏征说。

“何罪?又是谁人定的罪?刑部?大理寺?还是你们各位?”江承紫的声音极其悦耳,带着孩童的天真,像是孩童天真的问话,却分明带着质问。

众人一时不敢说话,李世民蹙眉道:“杨氏阿芝,不可喧哗,你上殿来,说有要事禀告,便只管说事。”

第425章 帝王的看戏模式

江承紫不紧不慢,对着李世民拜了一拜,才说:“回禀陛下,蜀王一事与我前来殿上所禀告一事算是一件事。因此,我务必要问蜀王所犯何事。”

“哦?你自禀告你的军情,蜀王一事,自有决断。”李世民朗声道,不知不觉,声音神情都带着的略微的愉悦。

他对这女娃生出一种莫名的喜爱。他觉得这女娃的到来,恪儿的事有了转机。作为一个父亲,这必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作为一个君王,他之前就知晓蜀王被弹劾一事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满朝文武似乎都一致瞎了,没有人来为他解这困局。而且,他甚至怀疑蜀王的遇刺都是弹劾事件的延伸。

这些日子,他一拖再拖,大臣们却道貌岸然地一再逼迫,他有一种抗不下去的感觉。如今,一直不表态的魏征都亲自来说这事,他算是烦透了。

前几日,他去看淑妃。淑妃依旧在礼佛,眉目安宁。

他在那边坐了许久,喝了一盏素茶,才说:“恪儿的事——”

“你是他的父亲,你是一国之君,相信你自有决断。”淑妃打断了他的话。

他蹙了眉,叹息一声,问:“你就不担心?”

淑妃依旧眉目平静,说:“各有各福。”

他觉得淑妃太凉薄,可是淑妃忽然问:“陛下觉得这茶如何?”

“好茶。入口甘醇,比煮茶调味更清雅。”他说。

“这是开春所做的新茶,是杨氏阿芝亲自炒制,托杨初送进宫来的。这就是恪儿的福气。”她缓缓地说,长眉微扬,一双美眸就那么瞧过来。

李世民只觉得一怔,淑妃自从嫁给他,便再也没有这样瞧过他。他甚至想起初次在弘农杨氏瞧见她时,她回眸看他的那一刻。

“我一生不曾求过陛下什么。如今,恪儿遭此劫,我不求陛下从父亲的角度去审理此案,但求陛下也别站在君王的角度去审理此案。我只求‘公平’二字。”淑妃说着,鞠躬之后,长身而跪。

李世民看着眼前瘦弱的女子长身而跪,明明那样瘦削,却像是傲霜的梅花。身为亡国公主,她身上高贵的气质从未削减半分,大约因礼佛,或者别的,她这些年与他,更像是站在彼岸之伊人,无论溯洄从之,抑或溯游从之,都无处触碰。

上一篇: 锦堂春 下一篇: 莫清歌:代嫁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