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白鹭起【古代探案】(174)
一出门,就看到常镛手提一张巨大弯弓,等在门口。
方小杞吓了一跳:“常将军,出什么事了吗?”
常镛虎目一瞪:“不是说了叫师父吗?”
“师父。”
“哎。”常镛笑呵呵地应着,“走吧。”
“去哪?”
“河儿说今日你要送一个重要物证,怕路上出岔子,让我送送你。”
方小杞想起昨天那场火,也觉得谨慎为妙,赶忙谢过。
两人路过沈星河的住处,方小杞听到了用力拍门的声音,往那边看了一眼,吃了一惊。沈星河的屋门上居然挂着锁,而且被人从里面拍得直颤抖!
她犹豫地问:“师父,您确定是沈大人让您送我的?”
常镛满脸不在意:“河儿昨日熏了烟,又着了凉,今天一早有些咳嗽,还爬起来又是拿刀,又是背弓的,说要亲自送你。我将他一脚踹回去了,等会儿让那个白不闻再来给他开点药。”
方小杞:“……师父威武。”
碧落园离大理寺不远,一老一少踏着晨光步行走去。常镛忽道:“昨日你见着长公主了,觉得如何?”
方小杞想了一阵,摇了摇头:“我看不懂她。”
在方小杞想象中,长公主对沈星河该是极度疏远冷漠,还饱含着痛恨。
可是昨日见时,方小杞以女孩子特有的敏感,感觉到了微妙的异样。疏远的确疏远,却带着一点悲哀。
没有捕捉到欲杀之而后快的痛恨,倒有一点掩藏得极好,偶尔泄露一丝的关切。
所以方小杞看不懂文宜。
常镛说:“看不懂,就对了。你想啊,当朝七位皇子六个争储,还有权宦当道,朝野风云变幻,她自稳如泰山!长公主是何等人物,哪能是你一个小姑娘能看懂的?你以为她来探望河儿,是真心关心吗?”
常镛不用她回答,径自摇着头:“天下人谁不说长公主雍容大度 ,心怀众生!她给河儿下毒那事之前,老夫也没看出她是这种人啊。”
第160章 去母留子
所有肮脏旧事,常镛是从人们的闲言碎语中,慢慢拼起来的。
当年有那么一阵,沈书允的运气特别顺,圣上流露出封王之意。
沈书允一边占着驸马爷的富贵荣华,一边暗中购置别院,圈禁赵袖笙,沉浸于齐人之福,着实春风得意。
当长公主和袖笙几乎同时有了身孕。沈书允仍然大梦不醒。
在两个女人即将临盆的时候,长公主的眼线发现了他的秘密。
长公主没有废话,直接把沈书允叫到跟前。长公主只念出别院的地址,沈书允就跪在了她的脚下。
长公主冷笑:“你是想给那女人求情吗?”
沈书允摇头:“不,只求长公主原谅我这一次。”
长公主鄙夷地看着他:“你还真不是东西,本宫当年真是瞎了眼。”
沈书允知道自己的事如果捅到德宗帝那里,别说封王,怕是命也没了。他吓得灵魂出窍:“长公主想如何处置袖笙,为夫绝无二话!”
长公主睨视着他:“如果本宫要她死呢?”
沈书允眼睛眨也不眨:“若不是她勾引我,为夫也不会做糊涂事!长公主处置她,是她罪有应得!”
长公主微眯了眼:“你不心疼大的,也不心疼小的么?”
沈书允的目光落在长公主隆起的腰腹上,满脸疼惜:“我的心全在长公主这里,与她没有丝毫真心,自然也不会疼惜她怀的孩子。你腹中的孩儿,是我唯一的孩子!”
长公主俯视着他不说话,那目光似泰山压顶,要把沈书允碾成泥泞。
良久,长公主吐出一口气:“沈书允,你真让人恶心。若不是顾及皇家体面,本宫该将你挫骨扬灰。”
长公主性格强硬,做事雷厉风行,唯独“体面”这个槛迈不过去。
她没有将沈书允逐出府,也没到德宗帝面前告状。只派了一些人把别院牢牢守住。
沈书允提心吊胆,以为袖笙和腹中孩子会无痕无迹地从世上蒸发。
他却什么也不敢做,不曾给袖笙递去半句话,昼夜只在长公主跟前悉心伺候。长公主看着他犯恶心,将他赶离自己的视线,他便兢兢业业守在门外。
直到长公主临盆那夜,沈书允终于听到产房里传来婴儿啼哭,他喜悦地擦着额头冷汗,感天谢地。
忽听身后脚步匆匆,回头,看到一名稳婆抱着一个襁褓走来,直接送进了产房。他胸口突突乱跳:“这……这孩子哪来的?”
没有人理他。
过了一会,给长公主接生的女医走出来,宣布长公主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婴。
沈书允完全呆住了。
又过了些日子,沈书允在刑部审批一份案卷,在一连串流放犯名单中,看到了赵袖笙及其父母的名字。
长公主罪名都懒得给她们栽,只随意塞进名单里。
沈书允哆嗦着手,在案卷末尾签名批答。
他或许对赵袖笙有一点痛惜,但不会多。令他不安的是长公主的态度。她抱养他的私生子,留下赵袖笙的小命,是想干什么?
这比直接杀了赵袖笙,更让沈书允觉得害怕!
他在忐忑不安中度日如年,却不敢问。
直到长公主出了月子,摒退左右,将他叫到跟前,对他说:“沈书允,你不要以为本宫是菩萨转世。本宫不杀赵袖笙,是因为本宫不值得为你这么个东西手上沾血,让她流放西域,与死刑无异。本宫留下这个孩子,亦不是心软。是不想让你的血脉流落在外,后患无穷。去母留子,才是一了百了的上策。你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