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357)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第二件要事, 是关于“末日预言”。

李好问认为这时已不能再瞒着自己的同僚们,而是要把话说清楚。

“星河落于大地。长安城筑起血色的月宫。”

这是当年吴飞白亲自占卜出的预言, 并且指明这是“大唐的终结”,将在大中四年发生。

除了这一句, 赵归真还补全了后两句:“异域之神从此降临凡世,带来一切覆灭。”

赵归真为此与所有外来的信仰为敌,宁可消耗无数人的生命也一定要将这些外来者驱逐出境。

但李好问不认为事情会这么简单,因为其它信仰也都有类似的“末日预言”。而且从吴飞白也占卜出的前两句来看,“星河”、“月宫”,危险更像是来自大地之外。

至于这“异域之神”究竟是什么,李好问自己也不知道。但他认为眼界应当放远一些,他认为这些所谓的“异域之神”,可能根本就不是这世上已知信仰所信奉的神明。

盲目地重拳出击,结果可能只是“化友为敌”,大家一起徒劳地消耗有生力量。

当然,还有一点李好问没说——他很清楚,在他所知的历史上,这样可怕的“末日”并未真正降临。但他不能确定,在这个时空里这样的灾难也同样不会发生。

李好问说完之后,机要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吴飞白这是第一次听说他自己昔日亲口给出的预言。但只要他一旦试图回想当时占卜的场景,那种深埋在骨子里的恐惧就让他忍不住想要流泪。以至于这家伙双眼一直红红的。

唯有叶小楼表情轻松,道:“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听李司丞吩咐就完了。”

李好问:……你这有点儿盲目信任啊!

老王头马上插话:“俺也一样!”

而卓来累了一夜,坐在一旁打瞌睡,头一点一点的,似乎在表示赞成。

李好问的眼光从自家小跟班身上扫过,他有些话当着卓来的面没敢说,但赵归真临死前的话给他多少造成了一点影响。

“你根本不知道那些该死的外来者会带来什么!那个少年……妖异的蓝眼睛……”

只要看向卓来,李好问耳边便回荡着赵归真这声音

李好问固然相信卓来的人品,信这孩子完完全全是由自家教育出来的,三观极正。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人就卓来的身世做文章。

李好问将视线移开卓来的身体,心中暗暗地道:总之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打草惊蛇。

秋宇、章平与李贺三人,都是认认真真地听完了李好问的话,分别就几个李好问说得不够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由李好问一一答了。

终于,秋宇颔首。

李好问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

秋宇点头,就意味着李好问取信了诡务司中的所有成员。

“既然如此,”秋宇点头之后便肃容道,“诡务司有哪些对手,周围的人可不可用,能不能成为我们的盟友,都需要实现考虑清楚,且成为本司众人的共识。”

说着,秋宇伸手,蘸了一点机要室内陶案上事先放着的茶水,在光滑的陶案表面先写道:“道门”。

李好问看得太阳穴一阵狂跳,但好在秋宇这字写得又大又洒脱,而且字数不多,让他阅读起来一点儿都不费劲。

秋宇刚写完,便蘸着清水将这两个字划去,表示“道门”已与诡务司结下生死大仇,绝不可能合作或者是信任了。

李好问点点头。

秋宇又在桌面上写下:“仙家”。

李好问凭空想象了一下驾鹤飘然飞去的“小偷”王子乔,也果断摇了摇头。

秋宇便划去:不可信。

然后秋宇又写:“佛门”。

李好问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双手一摊,表示自己不能确定。

于是,秋宇没有将这二字划去,而是画了一个圈,表示存疑。

随后他又写:“今上”。

李好问此时已经看得头疼欲裂,几乎想要挪开目光。但是他还是很坚定地摇了摇头:“不可信!”

机要室内的气氛有片刻的凝滞,叶小楼等都惊呆了。

连皇帝都不可信?

秋宇那两道视线锐利,上下将李好问审视了半晌,最终点点头,伸手划去了桌上这两个字。

至此,意味着诡务司统一认识,就算是朝廷再颁下花团锦簇的赏赐,诡务司也不会被这样的“糖衣炮弹”所迷惑。

秋宇又写:“两县”。

李好问先点一下头再摇头:小事可以交付,毕竟大家都是工作层面不存在利害冲突。然而机密大事却不可让两县参与,毕竟人多口杂,不利于保密。

最后,秋宇擦了擦陶案,又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下“炼石宫”三个笔划比较多的字。

李好问看毕愣在那里,迟迟没能给出答复。

李好问身边的章平,也难免面露紧张:炼石宫与他的妻女关系也很紧密。

偏偏秋宇不依不饶,定要等着李好问给出一个结论。

“秋郎中,‘炼石宫’的事不妨交给我。我去查证个水落石出。”

秋宇盯着李好问,眼中凶光毕露:“切记……本司可是有前车之鉴。任何人都不可轻易信任。”

李好问心里有苦说不出:秋郎中啊,本司的“前车之鉴”可是您的孪生兄弟。

而他这边,“炼石宫”涉及自己的妈妈和妹妹,情况到底如何还不好说。但这事,已经到了不得与对方说清楚的时候,李好问别无选择,不能继续回避。

将这些议定,秋宇衣袖一拂,陶案上的痕迹已消失得干干净净,并且嘱咐所有人,今日机要室内李司丞所说的,都只能留在机要室内,一旦出了这铜墙铁壁,每个人都要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