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489)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步兵方阵之中,数十驾由八匹骏马拖动的战车缓缓越众而出。这些战车大约由精铁打造,表面也覆盖着重甲。战车车轮宽大,所过之处,留下整片整片宽广的辙印。

战车上,战士们或站立或跪坐,视线不离最前方战车上一名身披黑袍的主将。

只见那名主将一挥手,四下里一时竟万籁俱寂。数万名兵士同时盯着车上那黑袍大将,表情坚毅,眼神狂热,仿佛在无声地宣誓忠诚。

李好问清楚地听见身边的张淮深上下牙齿轻轻相叩,想来是从未见过如此宏大的出兵场面,心灵受到震撼的缘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最前方战车上,那名黑袍大将轻声哼唱出这一句,应是古音,咬字十分奇特——若非李好问对这首《诗经·秦风》里的名篇相当熟悉,恐怕根本不知道他在唱什么。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时间,豪放的歌声竟席卷整个骊山山麓。在歌声中,战车车辙碾动,滚滚向前,在清晨的曦光中腾起尘烟,而那八个万人步兵大阵也整齐划一地向前迈动,携带着踏平碾压一切的气势,向着河西军驻地这边滚滚而来。

张淮深几乎吓破了胆,转身想要让随行众人弃营逃跑就对了。

然而李好问一把拉住了他,道:“少统领莫急,这是‘历史叠放’。”

“历史的叠放?”

没听懂这个名词,也无心听李好问的解释,但是当张淮深眼见着那战车与军阵到了眼前便缓缓消散之后,他多少也明白了。

这不是真的。

只是他们“不小心”看见了过去的历史而已。

不过——李好问心想:最近这历史叠放也发生得太频繁了点吧?

这时河西军营地里大多数人已经被之前那诡异的噩梦惊醒起身,也都见到了眼前这震撼灵魂的一幕。

正当众兵将心旌动摇,慌得想要夺路而逃的时候,他们见到少统领和长安城里出来的官员都稳稳地站在前方,任由眼前的景象消散,众人的心也渐渐放下,同时对李好问等人的崇敬之情也迅速滋长。

听李好问说起“历史叠放”,秋宇忽然向李好问一拱手,道:“李司丞,对于昨夜的梦境,下官倒是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或许是因为置身于古战场附近,那独特的气场导致了河西军五千人做了同一个梦。”

“古战场吗?唔,从刚才见到的情形,这里至少是当年秦国大军出征的地点。”

当然,李好问其实也很清楚,秦始皇为自己营建的庞大地下陵寝,就在他们脚下。规模怕是比他们眼前刚刚看到的还要惊人。

只不过秦始皇陵的发掘要等到千年以后了,他现在肯定不能提。

“不过,此前张少统领你们第一次做梦的地点,也是古战场吗?”

李好问好奇地问张淮深,对方茫然地摇了摇头。

秋宇却很有把握:“本次数次西征,都曾有兵士因在雪山上跋涉而被冻死之事发生。昔年侯君集征高昌,高仙芝征怛罗斯,都有类似的事发生。

“早先少统领提到他们头一次五千人做同一梦,是在偏离官道的一处所在。塞外水草年年迁移,时有变化。如今的荒僻之所当年却可能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也许那里就是唐军出征之所,英灵留存,导致张少统领他们梦见此事。”

李好问点点头:按秋宇所说,两者之间确实是有共同点的。

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难道就一定会令数千人做同一个梦?

李好问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猜测。

他回想起在那梦中见到的明月,以及从月宫中滋生的恐怖存在,忍不住打了个寒噤,连忙转向张淮深:“那座雪山你们认得吗?能和现实中哪座雪山对得上号吗?”

张淮深似乎有些惊讶李好问竟然问起这个,他挠了挠头道:“那……可只是梦中的雪山啊……”

寻常人梦醒之后,就会立即将梦里所见忘个七七八八。谁还能将梦中的雪山与现实中对上号。

秋宇一时也来了兴趣:“李司丞,是什么样的雪山?下官曾远赴西域,您说的我也许知道。”

李好问当即一伸手,想把他在梦境中见到的景象拉出来,谁曾想却拖了个空。

他方才醒悟:方才那些所见,都不是“历史”,因此“时光术”对它们不起作用。

而他在雪山山巅那个洞中所见,就算是他能够鼓起勇气再看一遍“回放”,他也做不到了。记忆里只剩几个混乱的景象,和他刚醒来时念叨着神秘数字:“二十六”。

然而就在这时,张淮深身边的一名卫士过来禀报:“少统领,马十七说他认出了梦里的雪山,想要向您禀报。”

张淮深之外,秋宇、叶小楼也是一样的惊讶:“原来真有这座山?”

张淮深连忙叫那马十七进来,李好问见他是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少年,皮肤黝黑,眼睛大而有神,最鲜明的特点是左右脸颊上各有一团“高原红”,是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之人的常见外貌。

李好问一见这小伙便信了几分。

就听马十七用相当流利的汉话对张淮深道:“少统领,上次俺在梦里就觉得那座山相当眼熟,但是醒了之后迷迷糊糊便忘了。这回咱在梦里又想起来这回事,就一直对自己说:不能忘,不能忘……咱这回可千万不能忘了。

“这不,咱才想起要向您禀报。”

还没等张淮深开口,李好问已经踏上半步,微笑问道:“马十七,你真的见过那座山,是在哪里,它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