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诡务司(549)

作者: 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李司丞,或许这些对你来说会有些帮助?”

身后,莫高窟方向,山坡上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李好问与十五娘同时回头,两人都看见山坡上向这边走来几个身穿黑色僧袍的和尚。为首的一个正是洪辩。只见他手中托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一个……脑袋。

李好问看第一眼时也吓了一大跳,但马上反应过来,那是用泥土捏成的脑袋。

想起女娲复活杜依梅时的情形,李好问心中大喜,忍不住暗赞洪辩想得周到。

再看洪辩身后,莫高窟的僧人和工匠们鱼贯而行,他们或用托盘竹笼之类的盛器盛着,或者用包袱包着,甚至用衣襟兜着。

待他们走到近前,李贺跑上去看了一圈,赶紧回来告诉李好问:“全是脑袋!大大小小的,怕是有一万多个。”

至此,李好问心情激动。他还记得白天早些时候这里的工匠与僧人就停下了所有的功课,去莫高窟山脚取土和泥,原来竟是这么多人一起努力,赶制了一万多枚脑袋。

李好问连忙谢过洪辩,转脸望向十五娘,表情紧张地问:“十五娘,这些还合用吗?”

眼看这些脑袋有些“粗制滥造”,毕竟莫高窟前就这么些人,捏出来的泥土脑袋大小不一,连五官也来不及雕刻上去。李好问也不确定这些脑袋在女娲神力的护持下,是否能顺利帮助那些无首民恢复原貌。

十五娘却没说话,只是用手捂住嘴,噗嗤笑了一声。那对圆溜溜的美目里俱是笑意。

李好问却震惊地睁大了双眼。

他忽然觉得自己双手中捧着的“五金”突然失去了重量,紧接着缓缓向空中上升。

与此同时,那柄李贺变出来的三尺水表面光影晃动,正在迅速崩解消失。

重获自由的蚩尤轻轻地叹出一口气,然后单膝跪下,低头恭顺地向空中行礼。随即祂的身影也开始变得模糊,成为一道令人看不清形貌的虚影。

再然后——

在所有人万分惊讶的眼中,那由人们赶制出的一万多个泥制脑袋,纷纷像气球一样向空中缓缓升起,飘向敦煌城前广阔的平原。

在那里,它们在更多人的注视之下,缓缓下落,落到每一个无首民身旁。

第 185 章

是夜, 敦煌城中,满城欢腾。

城外那一万多个无首民,得到了莫高窟僧人与工匠们帮忙捏制的泥土头颅, 在女娲的庇佑下,恢复了完整的躯体——他们本来的脑袋全都长了回来。

这些人大多数都恢复了记忆。其中不乏这些年战乱中失踪的本地百姓, 还有不少是外来的唐兵。

当这些人循着原先的记忆, 找到自己的亲人或是战友的时候,那份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全都化作了泪水滚滚而落。

当然,也有人失去脑袋的时间太久,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看见敦煌军民们用的种种工具和兵刃,他们竟然都不认得——有人猜测,他们本就生活在更早的年代, 更接近于“刑天”时期的无首民。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今河西十州归唐,得到了来自故土的支援与补给, 百废待兴, 正是需要人口的时候。这些人总能派上用场。

得了这难得的一场大胜, 河西节度使张义潮下令全城庆祝。入夜以后, 这座丝路重镇,处处张灯结彩,犹如盛世繁华重现。

店家拿出了窖藏多年的好酒, 猎户们将新鲜的猎物串成烤串架上烤炉。乐师们拉起胡琴, 弹起琵琶,吹起筚篥, 拍起羯鼓,奏出高亢激昂的乐曲。年轻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们便就着这鲜明的节奏跳起胡旋, 一个个急速旋转的身影令观众们只觉得眼花缭乱,只有一叠声拍手叫好的份儿。

李好问等“功臣”进入节度使府的时候,眼前便是这样一副欢庆的场面。

张义潮本来正在与部下与亲族们说话,见到诡务司一行人的身影连忙打住,快步迎了上来,眼中饱含感激,冲李好问拱手道:“神迹……李司丞,感谢贵司今次让我等见识了一番伟大的神迹。”

“这是我等的应尽之义。”

李好问客气地将功劳都推给了张义潮的侄子张淮深。

“倒是少统领今日率了百余兄弟冲上前控制住了那刑天,奋不顾身,人人争先,帮了我等的大忙。若是没有少统领,我等绝难顺利完成这任务。”

张义潮原本就对张淮深这个大侄子十分器重,听李好问夸奖,忍不住老怀安慰,大笑着拈着胡子看向身边的张淮深。一旁他的亲生儿子张淮鼎则满眼钦佩地看着堂兄。张淮深则摸着头,满脸不好意思的表情。

一时张义潮的妻子宋氏派人来提醒丈夫:“夫人说,别只在这客套,客人们都饿了。”

张义潮一拍头,赶紧将诡务司一行人都迎向了上座:“瞧我,这怕不是要怠慢了贵客?”

至此,节度使府中方才庄重开席,酒满上,肉烤上,音乐奏起。

西北健儿通常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各自解下腰间佩刀,便开始大快朵颐。但到了诡务司这里,李好问他们却没什么机会享用美味,上前敬酒的人川流不息,几乎没有停下的时候。

李好问便将与人对饮的任务交给了酒量最佳的李贺与叶小楼,让那两位代表全司应付那些脸上写满了钦佩的河西军中将士。

他自己则坐在张义潮身边,与这位新任节度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这次的功劳,依我看,是佛门弟子居功至伟,洪辩大师更是助我良多。”

李好问提醒张义潮,莫高窟那边,也得想个法子好好感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