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倾(107)

作者:马萨卡 阅读记录

无论是真是假,既然能出此种传闻,两人必不可能毫无芥蒂。

正当帐内议论之时,一名传信兵在账外求见。

陆随刚要奖赏他这次潜入北狄十分及时,他却带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我们的细作确实已经成功潜入了北狄散布消息,但发现竟有人早我们一步,那人自称是大昭派去的使臣,意图不明,特此来报。”

沈邈道:“未收到朝廷派遣使臣的消息,可有说那人叫什么名字?朝中何官职?”

“他叫楚荆,是前大理寺卿。”

第71章 欲加之罪

陆随的脑海中轰的一声,所有的思绪都在这一刻被抽空,只剩一片空白。

他微微颤抖着冲上前,揪住了信使的衣领,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道:“你再说一遍!那个人……是谁?”

信使被陆随突如其来的气势震慑住了,他咽了口唾沫,然后略带紧张地再次清晰说出了那个名字:“是……楚荆。”

“又是他?”一人疑惑道。

楚荆在西北营算是半个名人,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远在西北的弟兄们时刻关注着陆随入朝后的消息,传回来的要么是陆随遭姓楚的大理寺卿诬陷险些下狱,要么就是那姓楚的自己掉下悬崖还要拉上陆随给他垫背,总而言之两人是水火不容,一心想置对方于死的关系。

那人没察觉陆随越来越难看的脸色,道:“此人阴险狡诈,这次为何要帮我们?”

知道内情的沈邈只觉得事情不妙,命众人退下后,才安慰道:“也许真是李锡秘密遣他出使,你也不必太过忧虑。”

陆随本就信不过李锡,反问道:“那群腐儒不知变通,不久前才有翰林因提议求和被残杀,李锡这懦弱皇帝若有此担当,何不光明正大命楚荆出使。”

气还未消,陆随只紧握着拳头,懊恼地摇头:“我当初,不该留他在长安。”

御书房殿门外,一群文官已经跪了两个时辰。

手中一封封弹劾奏疏,一字一句都是楚荆的罪状。

还有早就致仕的老太傅,被人搀扶着进宫,长衫一摆,颤悠悠地跪地,声音异常洪亮,道:“国子监学子一片丹心,求陛下赦免无罪之人,严惩楚荆此等乱臣贼子!”

一声声上奏传入殿内,可殿门紧闭着,唯有殿中人无动于衷。

王礼姗姗来迟,被急的满头大汗的胡公公迎入殿内。

李锡见殿门开了,立刻道:“阁老,你终于来了。”

王礼抬袖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面露担忧道:“陛下,这是发生了何时,为何大家都跪在殿外?”

见李锡为难,胡公公最懂察言观色,说道:“唉,还不是因为派楚荆议和一事,现在可都闹翻天了。”

王礼惊讶道:“臣怎么从未听闻此事?”

胡公公道:“这消息是从昨日传起的,一夜间满城百姓老小都在传,现在京城谣言四起,说什么大昭要割地赔款,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大早又有国子监的学生带头闹事,还差点烧了大理寺,说什么要把那奸贼大理寺卿揪出来杖毙。”

胡公公想起无辜被揍了一顿的大理寺卿,愁地脸上的褶子都耷拉下来,道:“那群莽学生被捉拿时还理直气壮的,不知道自己打错人了,他们真正要找的楚寺卿早就被革职了呀。”

王礼仍然道:“臣并不记得朝廷何时曾派楚荆前往北狄,难不成是老臣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这……”

李锡抬手,让胡公公退下。他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阁老,朕遣楚荆议和只是权宜之计,朕本意是秘密行事借此拖延时间,待辽东军收拾完起义军,京营又休整好了再做打算。没想到,这件事还是被传了出去。”

王礼故作语重心长道:“陛下,您太天真了。这件事是瞒不住的,我们不说,北狄也会放出消息来探听虚实。北狄此次气势汹汹,显然是蓄谋已久,他们是一头喂不饱的狼,金银绢帛根本满足不了他们,北狄要的是城池,是土地,甚至是——皇位。”

李锡心头一颤,道:“那……朕该如何?”

“臣恳请陛下把那些学生放出来罢,他们都是一片忠心啊。”王礼佝偻着来回踱步,“自贾益大败,起义军气焰嚣张,非朝夕能解决。听闻扎亚台三日前从陇西退兵了,可调任陆随领兵剿义军。”

李锡叹了口气,说:“朕已多次向西北营下令,陆随却频繁以前线军情为借口不听宣,朕也不知该拿他如何是好。”

王礼神色严肃,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陆随此人狼子野心,当初让他回西北营就如同放虎归山,万万不能让他久留,务必要让他回长安。至于楚荆……”

胡公公实在拗不过殿外群臣,再度进来通传:“陛下,殿外大臣跪请觐见,还有几位大人耐不过暑热晕倒了。”

王礼慢悠悠看向殿外参差不齐跪着的人影,说:“楚荆假借议和之名泄露军情,叛国投敌,致使凉州临近七座城池相继沦陷,臣请陛下严惩,将楚荆以叛国罪处极刑,以儆效尤!”

第72章 城下之辱

吹熄了蜡烛,门外清晰地映着两个人影。

自扎亚台退兵后,楚荆又在王宫又多逗留了两日。

也许更称之为监禁更合适,消息被隔绝,行动处处受人监控,连影卫也不知所踪。

外面似乎起了一点小骚乱,看守的侍卫匆匆离开,紧接着是一声极细微的推门声。

一种熟悉的预感,楚荆悄然起身,眼看着多日不见的影卫撬开窗台,熟练地翻身进入。

上一篇: 旧国怀中雪 下一篇: 佛系古代生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