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八千里路云和月(11)
当晚,在大名府的大殿中,召集众人商议,我将大哥的议和的诏书给众人看了。
大家都没说话,一片沉默之中,宗泽首先说道:“敌人狡谲,是准备打着议和的名号,缓勤王之师!圣上在敌营,日夜盼望我等救援,岂可不当真不进兵?下官以为当引兵直趋澶渊,若是能和议,自然是好;若是敌人突然变卦,我等也能立刻发兵,解京城之围!”
我对于这件事情,不置可否,看向汪伯彦。
他也站起来,说道:“不可!先不说圣上有诏书,命我等不可进兵,即便是进兵,恐怕现在兵马尚少,徒然的以卵击石,不如等兵再多些,一举成功!”
宗泽哗的一下站起,神情激愤,慨然道:“如今已有一万人马,若是处置得当,亦可抗击金人!”
我还是不置可否,我不能让我大哥和金人议和成功,更加不能够,当真去解了他的围困。
目光落在了一名新来的叫做黄潜善的人身上。
这个人,胆小怕事又无耻之极,我需要他说出我想的话。
我开口:“黄大人,你以为呢?”
黄潜善长着两撇山羊胡子,虽然只是短短两天相处,我觉得他的长相,性情和他的名字倒是十分符合。
伪善,猥琐,面色焦黄。
黄潜善琢磨了一阵子,开口道:“若是我等贸然进兵,能解了汴京之围固然好。可是,若万一解围不成,反倒惹恼了金兵,就不太好了!”
黄潜善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宗泽重重的哼了一声,怒道:“黄大人既然如此畏惧金人,还带兵勤王做甚?”
黄潜善所说的,和我想的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我可以帮他发挥发挥!。
我咳了一声,神色严肃,站起身来,道:“我想,黄大人的意思是,圣上在金兵手中,若是惹恼了金兵,恐怕圣上要吃苦头,做臣子的,于心何忍?”
宗泽面有怒色,一双炯然有神的眼睛朝我射来,看得我有些心虚。
当日王云死的时候,那双眼睛便是这样扫过我的身子,这时,这双眼睛盯着我,我正色道:“虽然圣上有命,让我等不可救援,可我等怎能坐视不理?宗大人所言乃是正理,本王赞同发兵救援!”
宗泽面色缓和,朝我躬身行礼:“大王明鉴!”
会就这样散了。
但是我是绝对不会派部队前去救援的,若当真派兵,也要派的物有所值,让大哥不能得救,让金兵恼羞成怒!
当日,我在金营的时候,他能不顾我的生死安排一场失败的劫营。
现在,轮到他在金营之中,我也有样学样,安排一场失败的救援,让金兵去好好的责问责问,我那个大哥!
宗泽对他的朝廷忠心的很,又能打仗。
更重要的,是他的性子刚烈激进,让他去给金兵施加一点压力,最合适不过。
我将宗泽留下,我和他一时都没有说话。
我不会忘记王云之死,他也不会忘记。
气氛僵持了片刻,我首先道:“宗元帅!”
他上前一步,道:“大王,王尚书……”
他的话尚未说完,我便打断他的话,淡淡的道:“若是当日,王云不死,现在本王亦在金营之中,如何开得大元帅府,又如何能够派兵前去救援君父?宗元帅远见卓识,于本王亦有救命之恩,本王不会忘记!”
他便又没有说话了。
我缓缓的转过身去,背对着他,负了手,长长的叹了口气:“宗元帅只怪本王不去发兵救援,可知本王的难处么?”
他亦长叹了一口气,道:“国家有难,即便是有什么难处,做臣子的也该奋不顾身,虽万千人吾往矣!”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那种语调中传出来的悲凉之意,让我心中为之一动。
我转过头,看着他。
六十多岁的人了,发须斑白,一脸忧心忡忡。
在这一刻,我觉得于心不忍。
然而随即便想起我的母亲,她才三十多岁的人,那日我临行前,却丧失了所有的希望,发亦灰白。
而同样是和她同岁的乔贵妃,却因为长期得宠,保养得如同十多岁的小姑娘。
这么好的报复的机会,我决不会因为面前这个人,就放弃。
我过了一会,道:“如今前来的勤王兵马虽多,可心怀鬼胎的多,忠君爱国的少,能够打仗的就更少!若要援救君父,非元帅不可!”
宗泽面上有喜色:“殿下的意思,是让老臣领兵前往?”
我点头:“不错,只是,那些人本王都信不过,更是些软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宗将军带上本部人马,前去救援便好!人手不够的话,本王将前军拨给宗元帅调遣。若是还觉得不够,元帅可沿路召集人马,前去救援!”
宗泽面上的喜色猛然被冻结。
他的本部人马,外带刘浩的前军,总共不过四千人。
四千人,对抗十万金兵,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我看着他,缓缓的道:“本王目前所能做到的,就只有这些了。刚刚你也瞧见了,汪伯彦,黄潜善之辈,根本不愿发兵,去了也徒然无用!”
宗泽的头,深深的埋了下去,我看不到他的神色。
过了片刻,他猛然抬起头,苍老的脸上,显出了决然之色:“臣愿带兵前去,解君父之围!”
他当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了!
只可惜,我知道,他绝不可能成功的。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