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八千里路云和月(12)
宗泽带着四千兵马,离开大元帅府,南下前去迎击金兵。
在他走后,我亦带着汪伯彦等人的兵马,往东走,到了东平府。
东平府的位置很巧妙,四路通达,又扼守四处的要道,是个掌控东南形势的好地方,至少,是个阻止其他的勤王兵马前去救援的好地方。
没有了宗泽,我要去东平府的阻力,全然没有。
让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带兵,扼守四处通道,遇到有勤王兵马,便阻拦下来,要他们到东平府来见我。
在东平府一个月,传来了宗泽的消息。
宗泽南下开德府,同金人交战,十三战皆报捷。
四千人,能够打赢十万人的金兵么?
当然不可能,这些捷报,不过是同金兵的游骑碰上发生的一些摩擦而已。
他不可能拿着四千人对抗金兵的主力部队的。
我的大哥,被金人“请”到了金营,过了没两天,又放了回来。
宗泽的进军告捷,让金人起了一定的警惕,不能将宋朝的皇帝放走。
大哥再一次被“请”到了金营,并且,所有的皇族,都逐个的,被金兵或欺骗,或恐吓,都一一入了金营。
最后,我那个荒淫无耻的父亲,也进了金营。
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舒了一口气。
伪楚靖康二年二月六日,金主下诏书,废我那个大哥和父亲为庶人。
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却来的耻辱。
如果那个能够下诏的人是我该多好,然而这是断断不可能的,我还不想做一个杀父弑君被人唾骂千古的罪人。
在我等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等到了另外一个消息,我的母亲,妻子,两名侧妃,两个女儿,一同被捉进了金营。
我去过金营,我很清楚这对她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多次,我看到身边的侍卫的时候,很想开口,让他们潜入金营,将我的母亲和妻子救出来。
然而我却知道,这种话,不能说。
因为,我如果说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救人的话,那两个人,也该是我的父亲和大哥。
更何况,我根本不认为我的那些侍卫,能够有能力从金营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走两个人。
入夜的时候,看着空落落的一旁的床榻,想起我临行前母亲说的话:“我的孩儿是好样的!”
我睡不着,披上衣服,走出庭外。
若是我的母亲,知道了我现在的想法,她还会这样说,还会这样想么?。
大哥和父亲,还留在汴京不远处,也许会有些忠义之士,想要救出他们两个。
尽管,那些忠义之士,甚至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
看着天空中挂着的那轮明月,我心中一时忐忑。若是我的那些兄弟,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那下一个皇帝,会是谁?非我莫属。
可一想到母亲,在金营,也会一同被掳走,她一个女子,遭受的,肯定是更加难堪的待遇。
还有我的妻子,她腹中尚且怀有我的骨肉。
心中一阵酸楚,半晌难过。
却听得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殿下这么晚了,怎么还睡不着?”
我转过头去,是汪伯彦。
他看着我,缓缓道:“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有些慌忙的擦掉脸上的泪,掩饰道:“本王只是想起来君父被困敌营……”
我的话尚未说完,他便打断:“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我哂笑:“成大事?我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保全。”
他却依旧说道:“妻子如衣服,若是将来,殿下登上大宝,何须担心,没有皇后?”
我不语。
只是缓缓的坐在了一旁的石阶上。
他亦坐下,坐在我身旁,也没有说话。
夜中很静,过了一些时候,他说:“若是没有玄武门之变,何来贞观盛世?”
我很清楚他的意思,唐太宗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囚禁自己的父亲,得来的皇位,开创了大唐贞观基业。
靖康之变,或许会成为我的玄武门。
想到此处,我回过头,望着汪伯彦,一字一句的道:“你说的不错!成大事者,不能有妇人之仁。将来,我若为贞观明君,你就是当朝长孙。”
宗泽,这个与金人十三战皆捷的六十七岁的老人,也曾经同手中有兵的北道总管赵野,两河宣抚范纳,以及兴仁府的曾柔联系过,想让他们发兵,一同前去救援汴京。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微微笑了笑。
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官场混迹多年,难道还不清楚大宋官场是个什么状况么?
若是邀他们去剿灭流寇,他们会欣然而往——因为那不过是不费力气又体面的勾当。
而请他们去击金兵,多半便会是推辞,推辞,再婉言推辞。
当汴京城中,我的老师吕好问派人传来消息,说金兵另立异姓王的时候,我的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不论是谁,他都绝不能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稳。
尤其是,他还要在汴京城中称王。
我很清楚,一个人,就算是再不堪,也不会愿意去做汉奸卖国贼,那个伪皇帝,金兵一退,他会成为千夫所指,他撑不下去的。
然而当我听到下一句话的时候,我心中猛的涌起了一股火。
那个被金兵扶植起来的,当伪皇帝的人,竟然是那年,同我一齐出使金营的宰相——张邦昌!
随即,又将那股火压了下去。
那个胆小懦弱只会对金兵唯唯诺诺的人,他上台,比比人上台要好的多。